信仰的力量——读《精神一变天地宽》有感
读刘亚洲上将的《精神一变天地宽》一书,感觉大有收获,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谈到信仰这个问题。
他说:“今天,很多人信仰破灭了,信仰一旦崩溃,比不曾有过信仰更加糟糕,就像文明一旦崩溃,比不曾有过文明还要糟糕一样。
当前,精神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
无精神是无道德的体现,无道德是无信仰的体现,道德的源头是信仰。
精神的构建在今天比物质的构建要重要百倍。
没有精神的中国是不会过上好日子的。
”
信仰是不忘初心的力量。
刘亚洲上将说: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
中国的国民性在古代是非常辉煌的。
春秋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灿烂绚丽,极富进取心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
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与道德,因此成了一盘散沙。
尤其是经过元、清两个马背民族的统治,中国人的血性几乎被摧残殆尽。
以至于旅顺大屠杀时,中国百姓几乎未有任何抵抗,绝大多数神情麻木,如待宰羔羊。
可是,一个奇怪的情景发生了。
就在甲午战争发生四十年后,有一批中国人做出了这个民族近千年来不曾有过的壮举。
这个壮举令世界震惊,也令中国人自己震惊。
这就是1934年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一扫甲午年间中国人的那种懦弱、麻木、贪生怕死,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
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红军是党领导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力量,这就是
红军心中最朴素直白但无比强大的信仰,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
信仰是时代的召唤和一生的抉择,选择了一种信仰,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命运,既然我们选择了为党工作,就应该忠诚、担当、干净,补足精神之“钙”,在五颜六色的诱惑和复杂艰辛的斗争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信仰,让信仰的力量战无不胜!
信仰是坚持方向的力量。
在谈到国防大学的未来时,刘亚洲上将首先谈到的是方向,毛主席亲自为国防大学制定的校训,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这与我们的党校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党校肩负着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使命,是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沿和窗口。
只有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才能真正落实党校姓党原则,才能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推动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提升党校的形象和声誉,保证党校坚定的政治方向。
我们党校人只有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始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党的干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信仰是开阔眼界的力量。
刘亚洲在文中重点提到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既要有勇气,又要有宽容;我们既要有视力,更要有眼光;我们既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更要有放眼未来的胸怀”,“人的头脑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才能起作用。
有思想是痛苦的,有思想也是快乐的;创造思想是痛苦的,创造
思想也是快乐的”。
俗话说:“做对的事,永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虽然有一定偏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对待同样的一个东西,由于人们的看法和用法不同,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差别并不在事物本事,而在人的眼光和思想,在人生之中,一个人有多深、多广的眼光,就决定了他的人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不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