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
【摘要】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
同,语言禁忌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别。随着人们使用英汉语进行双向交际交流的日益
频繁,英汉语言禁忌已成为我们研究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日益
受到语言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际。本
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进行研究,分析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中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英文;禁忌语;相同点;不同点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特征不同,语言也存在着
一定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遇到语言禁忌的问题,某种语言在某个国家
很正常,但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成了人们需要注意的语言禁忌。语言禁忌作为语言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底蕴。中英国家由
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禁忌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只有掌握了
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国际友人有效的进行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下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
1.疾病和死亡的禁忌语。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疾病和死亡,但是人
们都非常忌讳有关疾病和死亡方面的词语,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死亡。
由于人们在生病的时候身体会觉得非常痛苦,因此东西方人都非常忌讳疾病,
觉得疾病是不幸的象征。在英语里通常用"long illness"或是"the big C"等词,
避而不用“癌(cancer)”一词。在中文里,当人们谈论到生病的话题时,通常使用
“身体不舒服”、“身体不适”等词,尽量避免说“病”一词。
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字眼,在中英文中表达死亡的词都比较隐晦。如在
英文中通常用“be gone,be no more,,ent off,,ent the,ay of all flesh”
等词。汉语中仅在《汉语委婉语词典》中表示死亡的别称就有481条之多,有升
天、归天、谢世、辞世、与世长辞,寿终正寝、仙逝等。在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定的语言表述指代特定人的死亡,以表示对他的敬意和尊
重。
2.宗教信仰禁忌语。英美的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即使那些不相信神鬼的
人,也不会用不敬的语言来冒犯上帝。首先,上帝的名字耶和华是最大的禁忌,人
们一般都不会随便称呼上帝的名字。在英语中,各种宗教词语,如heaven,
Christ,devil,hell,God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中使用。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
多神崇拜的国家,所以中国忌讳亵渎神灵,不能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有任何的
轻慢和无礼。中国人信奉各路神仙,有门神、财神、灶神等等,相信他们可以保佑
全家平安。
二、跨文化交际下中英文禁忌语的不同点
1.数字禁忌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偏爱某些数字和日期同时又
忌讳某些数字和日期。虽然这是一种迷信思想,但对某些数字和日期的宠信和禁忌
仍然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
在中国文化中,四因与中国南方话中的“死”相似而让人忌讳,“由四的语音
联想到死之影响所及,四一直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所以在一些医院为顺应病人
的心理忌讳,一般都没有第四栋楼或第四号病房;一些地方的公共汽车也没有四
路,因为它和死路是谐音。另外,中国人年龄忌讳55和66。俗话说:人活五十
五,阎王数一数;人活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
在西方最富神秘性和迷信色彩的禁忌数字是“十三”,相传有十二位北欧神?o
聚餐,煞神不请自来,于是一桌坐了十三位尊神,餐后煞神恶作剧,害的一位最受
人尊敬的神灵丧生。另外,圣经上介绍,出卖耶稣的犹大因为迟到,在最后的晚餐
上也是第十三个人,因此“十
三”便成为不吉利的数字。人们作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愿遇到十三,有些航空
公司没有第十三号班机,旅馆没有第十三号房间。然而对不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和地
区的人们就不特别忌讳十三了。
2.称谓禁忌语。英汉语言禁忌的另一个差异表现为称谓差异。汉语当中对祖
先、长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直呼
其名。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者可随意叫他(她)“爷爷”、“奶奶”、“叔叔”
等。但西方文化遵循的是“平等”的原则,在英语国家,不论男女老幼,职务高
低,在绝大多数非正式的场合都可以直呼其名。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的人走出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人们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语言,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镜
子。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传统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主要对中英文禁忌语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
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君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蒋亚媛.中英禁忌语的异同及变化[J].海外英语,2013,19:272-273.
[3]刘娜娜.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徐宜良.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57-61
[5]黄珍.从语言文化交际角度谈英汉禁忌语对比[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5,02:114-115
=======本文采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