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第三章1(自转)分解

地球概论第三章1(自转)分解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日。一般是在地球之外选定一个 参考点,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被选定的参考点连续 两次回归到同一方向时,其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地球的 自转周期。 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周期,可以用来反映地球自转的周期。 某一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周期,就是该天体连续 两次通过某地上中天(或同一子午线平面)的 时间间隔,也叫做一日。
一、地球的自转及其证明
(一)地球的自转和天体的周日运动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绕着自转轴所作的旋转运动。 每时每刻地球都在不停地作旋转运动,赤道上旋转 速度为465米/秒。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运动,所 能感觉到的只是日、月、星辰等天体每日的东升 西落现象。 天体的周日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所看到的日、月、 星辰这些天体每日的东升西落 现象。
2、地面重力随纬度变化和地球的扁缩
如果地球是自转的,那么在惯性离心力 的作用下,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 道最小,两极最大;这样物体在赤道所 受的重力比两极小,地球也不可能是正 球体,而必然是扁球体。 实际重力测量和大地弧度测量结果是地 面重力随纬度变化,两极大,赤道小, 地球是个椭球体。由此从侧面证实了地 球自转的存在。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 (三)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根据在地球上确定方向的习惯,日出为东, 日落为西,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这与天体周日视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在北极上空观看,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是 逆时针;在南极上空观看,则地球自西向 东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 一般规定,从天北极看,凡逆时针方向自转 的天体,都是自西向东的,称这种自转为顺 向自转;凡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 东向西的,称这种自转为逆向自转。
(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对原定
目标方向的偏转,而非笼统地对地面 经纬线的偏转。)
原因——地球自转偏向力 十九世纪初,法国的科学家科里奥利(1792 —1843) 提出。他认为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 体的偏转是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而这个力 的产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派生出来的)。后人将之称为科里奥利力, 简称科氏力。 科氏力在地球表面的水平分力,引起水平运动 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故此把这个力又称 为地球自转偏向力。该力的数值大小为 F=2mvωsinΦ (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及其证明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周期和速度
三、地球自转的后果
一、地球的自转及其证明
(一)地球的自转和天体的周日运动
(二)地球自转的证据
1、佛科摆实验 2、地面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和地球的扁缩
3、地球上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星 上 中 天
日 上 中 天 太阳
星 下 中 天
星 上
恒星日与太阴日
星 上 中 天 月 上 中 天
星 下 中 天
星 上 中 天
月 上 中 天
太 阴 日 恒 星 日
月 A A 地球 地球 地球 地球

月 A
月 A
在一个恒星日内,地球自转360°,但在一个太阴日内,月 球公转13°38′,地球自转373°38′,这13°38′的差 值是月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53分56秒。
A
A′
②用经纬线本身的偏转来解释
N W
E W
E
N
N
s
W S W E
E S
这一解释的根据是惯性定律。依惯性原理,地球 表面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由于 地球的自转,作为地表确定方向的经线和纬线在 空间的方位不断地发生变化,相应的才使水平运 动的物体发生了偏向。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地球上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1)垂直运动的偏转(自由落体偏转现象) 现象——落体偏东(即在地球表面由高处下落的 物体总是偏落在其铅垂线东侧的现象)。 原因—— 由于地球的自转, 使得地面上同一 地点的自转线速 度随高度增加而 增大所致。
A′ B′ C 东 西 A B
(2)水平运动的偏转
现象——在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自由运动的 物体,都会与其最初的运动方向发生 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为准, 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三)地球自转的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证据
1、傅科摆实验
傅科摆实验是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
傅科在巴黎所做的一次著名实验, 它为地球的自转提供了最直接而有 力的证据。 傅科摆——用来证明地球自 转运动的自由摆。 特点:①具有特殊的悬点结构; ②具有较长的摆线和较 重的摆锤。
傅科摆实验结果——傅科摆的摆动平面(摆向) 按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慢 慢发生了偏转。 北极点上,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内(1恒 星日)将自东向西相对地面顺时针转动360°, 平均每小时偏转15°; 南极点上,傅科摆面的转动为逆时针方向; 赤道上,傅科摆面相对于地面方向不发生变化; 赤道与两极之间,傅科摆的摆动平面偏转的角速 度与该地的纬度(Φ )的正弦函数成正比,即: θ =15°sinΦ /小时。
太阳、月亮和恒星各有自己的周日视运动的周 期,因此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日——太阳日、 太阴日和恒星日。
在太阳日、太阴日和恒星日中,只有恒星日才是地球 自转的真正周期,即地球绕轴自转360°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
恒星日与太阳日
在一个恒星日内, 地球自转360°, 但在一个太阳日 内,地球公转59′, 自转360°59′, 这59′的差值是 地球公转造成的, 使太阳日比恒星日 约长3分56秒。
地球自转所以会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基本 原理是惯性作用,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常见 的还有两种: ①用高低纬度自转线 A′ B A 速度不同来解释 B′ B″
这一解释的根据, a、不同纬度自转 线速度不等; b、惯性定律。 (见右图)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