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

第25卷第6期 2009年12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SHI INSTITUTE OF rECHNOLOGY V01.25 No.6 

Dec. 20o9 

文章编号:1008—8245(2009)06—0030—0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 王海霞 姚瑞珍 康 西 叶 繁 赵 辉 (黄石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摘 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危害也愈来愈严重,这就 要求人类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类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人类会寻求更为合理 有效的处理、处置方式,资源化应运而生,这其间也就自然而然的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城 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及前景的介绍,旨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缔造和谐的未来。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循环经济;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Disposal WANG Haixia YA0 Ruizhen KANG Xt YE Fan ZHAo Hu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municipal solid wast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its harm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requires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be paid to the treat— ment and disposa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With the concern about municipal solid wastes improved,rational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s and resource recovery have emerged and thus tremendous business opportuni- ties will be provide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and aims at arousing the public ̄attention to create a harmonious future. Key words:municipal solid wastes;resource recovery;circular economy;public participation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 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由此带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大,我国 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 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而且城市生 活垃圾成分的组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然而,我国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还处于强调 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提高清运率阶段,城市生 活垃圾产生量的迅猛增加以及为无害化处理需要 付出的高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处理处置费用, 为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压力。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近l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 加。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 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全国城市垃 圾年产生量达1.5亿t,且每年以8%~10%的速度 增长,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亿t,约有2/3 

收稿日期:2009—08—28 作者简介:王海霞(1988一 ),女,江苏盐城人,2006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 第6期 王海霞姚瑞珍康西叶繁赵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与前景 31 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主要是道路清扫、保洁的 垃圾,单位、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部分工 业垃圾和建筑、装修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 特点主要是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 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垃圾种类的多样化,尤 其是电子垃圾,如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日 渐成为困扰我国环境的大问题。 1.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 和堆肥等方法,其中,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全部 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 上,焚烧量甚微 。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 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 。大多数城市还未将生 活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利用,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 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 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 1.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 从2007年7月1日起,由建设部新制定的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作为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专题之一,包括城市 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废物在内的“固体废物 管理污染控制战略研究”已经全面启动。这些都 为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 供了保障。 2007年l 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由国家环 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 一五”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推进工业固 体废物、废旧家电处置与综合利用等固体废物的 治理。不少有识人士已经看到了其问蕴藏的巨大 商机,垃圾产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投资模 式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必将推进垃圾处理 行业的快速发展。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 2.1 通过立法强化垃圾管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针对垃圾处理的法 律法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 差,导致实际中很多做法与这些法律法规相背离, 执法力度也不强,给依法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在垃圾管理方面,国外政府非常注重立法。 比如德国政府请民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 让公众参与环保立法,制定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 通过公众参与立法来加强垃圾管理。 我国政府必须重视城市垃圾管理的立法行 为,学习国外好的做法,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 变化不断完善各种法制法规,制定出符合我国国 情的垃圾管理办法。 2.2 完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 200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计划委 员会和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 《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 产业化的通知》,之后2年内全国有13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制定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或 相关法规、政策;有11 8个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 圾处理收费制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将要开征 垃圾处理费。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垃圾处理 收费机制还不完善,如:开征面太小,很多城市还 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各城市收费标准不同,存 在较大差距;收费方式不统一等等。 因此,要解决好垃圾处理费征收问题,就必须 制定垃圾处理费管理方法,统一收费标准,同时要 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加大管理力度。 2.3 加强垃圾分类回收 2004年4月,我国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 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 类回收的试点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 

一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政府投入不足,宣传力 度不够,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好处认识不足,环保部 门设备落后等综合原因使得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 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加强垃圾分类回收,首先应加强垃圾分类 回收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 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 义,呼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其次,应该将垃圾分类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垃圾 分类。实施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生 产成本,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 好处不能只停留在宣传上,而是要将产生的经济 效益回馈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搭建垃圾分类的循 环经济链条,让政府和企业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推进市场化运作,形成运作企业化、监管政府化的 有效运行模式。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硬件设施配 备,如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车等;另一方面让参 与垃圾分类的群众得到实惠,如对一些垃圾资源 进行有偿回收。另外,还可以设立一定的科研基 32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拄 金用于研究垃圾处理技术 J。 2.4 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度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缺陷 与不足,并且缺乏一支专业的垃圾管理队伍;因 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 化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力 度,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支从事垃圾处理技术研 究的专业队伍,形成对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科研 支撑,为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 现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前景 3.1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目前,日本一年产生的塑料瓶废弃物约 5O万t,其中18万t得到再生利用。废弃的塑料 瓶经过筛选、粉碎.洗涤,加工制成聚乙烯,再经过 纺线、织布、印染等工序,最终变成了手套、领带和 西装;废旧汽车经过多达50多道工序的自动分拣 后,提炼的钢、铁、铜、铅、锡等所有金属都会被送 到工厂回炉,而后生产新汽车,甚至连座椅上的泡 沫塑料都回收再利用,实现了汽车的“生命轮 回”;工厂处理后的“废水”,因为纯净度超过自然 河水的5倍,周边居民强烈要求工厂将“废水”排 入河中,进行“稀释”;城市中大量的生活垃圾, 20%被回收,70%以上被焚烧发电,为城市居民 提供热气、热水。 在El本JFE废旧家用电器再生处理厂,废旧空 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也是经过破碎之后,分离 出金属、塑料等,再资源化率高达99.7%。而余下 的0.3%不过是废旧家用电器里的灰尘而已。 在名古屋的丰田金属公司,一辆辆废旧汽车 被打包运进厂区,经过放油、拆架、碾碎分类i再造 等多道工序,回收的金属被送到制钢公司精炼,再 制成汽车部件。提取的催化剂、发电机部件等,被 不同公司回收,再利用率高达90%,多数报废汽 车得以重获新生 。 在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背后是无数的 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 纪给人们展示的无限美好的画卷。由此带来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为我 们垃圾处理行业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3.2用垃圾建造海上城市 近几年来,人工岛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时尚 的内涵,产生了“海上城市”的概念。阿联酋迪拜 正在建设的棕榈岛工程、世纪地图岛工程,均为填 海建成的海上城市,极为壮观,被称为“世界第八 奇迹”。荷兰也在建设郁金香海上人工岛。 在2008年的两会上,来自杨浦代表团的上海 市人大代表张有份提出在上海建“海上城市”,这 有着特殊的意义。上海可通过2~3个五年计划 或更长时间,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海上城市。 “海上城市”计划的一个亮点是用废弃物作为 人工岛的填充材料。上海城市建设和拆迁改造等 产生的巨量垃圾,成为占据城市空间的累赘。据统 计,上海每天产生建筑废弃物约3.7万t,占城市固 体废物总量的30%。整个“世博工程”预计也要产 生4 000万t的建筑废物。未来处置这些废弃物,上 海估计要投入200亿元巨资。此外,由于航道整 治、港口码头建设、河道防洪整治及改善水环境等, 每年从内河、河口海湾等地清淤的疏浚物数量也十 分惊人。疏浚维护长江口、杭州湾等港池行道的疏 浚物泥沙,每年约有4 000多万m 。这些疏浚泥绝 大部分被倒人海中。城市固体废弃物和海上疏浚 物的出路何在?能否利用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来建 造“海上城市”?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上海建设“海上城市”,能够为大量建 筑垃圾寻找到最佳处置方法,通过填海造地,变废 为宝。在2008年两会上,这一议案得到了中国科 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等1 1位人大代表的 附议。代表们认为,建“海上城市”,有利于拓展 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人口导入,同时,可实现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促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 用,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能源、地热能等清洁 能源,拓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建造这样一座“海上城市”,投资不小,初步 估算需要60~70亿元的资金,但这几年上海要处 置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却需要大约200亿元。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还是很有利的 。 3.3 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日渐提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整个环境服务业也成为政府、 企业、公众等各方关注的热点。公众对垃圾处理的 关注也同样体现在“两会”上,垃圾处理这一关系人 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 话题。代表们纷纷就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垃圾处 理场选址、垃圾处理市场的规范与监管等当前比较 突出的问题建言献策。 (下转第3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