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书法鉴赏论文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电气03
学号:********** 姓名:朱兆芳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关键字:兰亭序,和谐自然,变化无穷
内容简介:
本文就《兰亭序》的笔法,章法,墨法做了简要分析,体会《兰亭序》书法的艺术价值。
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
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正文: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书风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他的书法作品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其代表作为《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书史上推崇王羲之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讲求和谐之美,《兰亭序》将和谐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蕴含着一种道家文化的自然之美,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释家文化的空灵之美。
其字的婀娜多姿表现了儒家的有礼尚德,而其和谐自然表现了道家的无为。
《兰亭序》兼容各种笔法,如“永”字一提的露锋与“和”字一撇的藏锋,“和”字右“口”的圆笔与“九”字的方笔,各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年”字一竖的中锋用笔使其沉着挺拔如青松,“岁”的一撇采用侧锋,不仅与前字对比,富于变化,而且增添笔趣。
“少”字一撇的纵与“长”字一捺的收敛有如神来之笔,正恰好表现了少年的意气风发与老年的含蓄沉着。
“和”字笔画之重与年字笔画之轻,“癸”字笔画之轻与丑字笔画之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一种笔画的跳跃感与书法的音乐感。
而“引”字的一竖型直而有曲意,令人玩味不尽。
而“天”的一撇颇有支撑天地的气势。
书中亦有锥画沙的笔法,如“不”字的飞白锋给人人书俱老的苍茫感。
再如“少”字的一撇实为绝妙,笔画由细转粗,再由粗转细,再由细转粗,一笔之中而生无穷变化,有急有缓,令人拍案叫绝。
行文之初的流畅迅疾亦表现了作者的欢快愉悦之情,而到“俯仰”二字时则明显用笔艰涩,表现作者的喜极生悲,慨叹人生。
《兰亭序》结字令人称奇,变化多端,有如白云苍狗。
全文二十几个“之”而字字意别,神态万千。
且看第一个之字,极尽妍美,如婀娜的少女飘然而立。
而第二个之字则显得朴实厚重。
第三个之字给人挺拔之感。
第四个之字则如清风吹散,飘飘然忽。
第五个之字有如曲折细水,虽静而动。
又如“年”字,其两横略有俯仰之势,“放”字撇纵而捺收,“人”字撇收而捺纵,相映成趣。
书中之字横笔多取斜势,左低而右高,但整个字体却稳而不斜,字中笔画有避有进,有收有展,精巧而端庄,十分和谐。
《兰亭序》章法行与行间或宽或窄,给人天然变化之美,每一列每个字重心似乎位于一条直线,而细看却有如弯曲之蛇,每个字的重心都有偏左偏右的细微变化,给人以流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