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学习者使用移动学习设备中最多的是手机, 而对于手机来说,交互是手机基础的功能,手机的交互 可以实现信息及时的双向流通,可以在学习中进行直 接对话和短信交流,可以激发学习者因使用该设备的 学习动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水平, 从而更好地进行信息流通和语言交流。 2. 2. 4 消除心理负担
移动学习以其独有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在为学习 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而其碎片性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 一是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利用坐车、等待、睡觉用,其行为较传统的课堂、图书馆等整块时间有很大不 同; 二是阅读行为上,以一点一滴的零散知识内容摄入 为特征,区别于深入阅读、专业学习,有的学者又把这 种阅读称之为“浅阅读”或“浏览式阅读”。这种浅阅 读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还有 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 识组块,从而实现移动学习的目标。 2. 2. 3 学习的交互性
彻底改变。移动学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面临一些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必将稳步向前。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网络学习; 无线; 通讯科技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3) 8-0049-04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1B241) ; 基础教育信息服务湖北省协调创新中心。
按照目前移动学习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移 动学习的发展现状: 即理论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支持 性技术研究、终端平台和软件开发研究、面临的困境。 3. 1 前沿理论研究
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M-Learning 这一新名词刚一出现,很多针对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 领域的研究工作就随之展开了,这些研究从认知和教 学角度出发,考查移动设备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习的 可行性。
国外 移 动 学 习 设 备 品 种 较 多,涉 及 手 机、PDA、 UMPC 等,但受经济条件制约,国内电子词典、学习机、 手机应用广泛,而 PDA、UMPC 等设备普及范围较小。
目前,移动学习除去理论阶段的美好现状还有一 些不可忽视的实际使用现状值得我们深思。例如,作 为网络教育的衍生物不可避免的有一个遗传而来的弊 端。在进行移动学习的时候容易被其他无关信息所吸 引,影响学习的效果。 3. 5. 1 移动学习未形成相关的稳定产业链
由于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 体技术结合 产 物,是 较 难 开 发 并 应 用 的 学 习 方 式,因 此,目前多由学校、企业和政府间合作开展,如由南京 大学、日本松下及 SCC 公司合作研发的多媒体移动教 学网络系统。但是,虽然有一定数量学校、企业、政府 间合作项目,但多是基于一个项目或课题的形式完成, 尚未利用三者各自优势形成设计、研发、应用、评价等 一条完整的稳定产业链。 3. 5. 2 应用终端比较匮乏
作者简介: 单 颀( 1968 - ) ,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1 引言 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
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随 着教育技术学、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学 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
回顾历史,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模式经历了从简单 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影响学习方式和 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是媒体技术,从口头语言、文字语 言、印刷材料、广播电视到计算机; 二是通信与传播技 术,从口耳相传、文字记录、大众传媒、无线电广播通 信到计算机网络通信。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 技术与方式从单一认知、学徒、班级集中学习、远程学 习、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为基于 Internet 的数字化学 习。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开始出 现移动学习。 2 移动学习
育”项目的用 户 提 供 各 种 服 务,以 及 电 信 卡、手 机、笔 记本电脑、掌 上 电 脑、无 线 网 络 设 备 等“移 动 教 育 ”项 目相关产品。 3. 3 WAP 教育站点的建设
移动学习的实现方案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无线局 域网或以蜂窝数字网为承载基础。WAP 教育站点的 建设是 目 前 移 动 学 习 研 究 领 域 中 的 另 一 重 要 方 面。 WAP 教育站点与普通 WAP 站点相比在技术上并没有 太大的区别 ,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目的和面向的对 象。移动用户使用无线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可接 入互联网,访问我们的教学服务器,并进行浏览、查询, 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目前只能浏览 基于 WAP 协议的服务器,还无法正常访问显示 HTTP 协议的服务器。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大学陆续建立 了自己的 WAP 教育站点。 3. 4 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
2013 年 8 月 第 30 卷第 8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ug. 2013 Vol. 30 No. 8
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单 颀,胡盈韵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武汉 430205)
摘 要: 移动学习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现不仅会带来人们观念的转变,还会促使整个人类学习环境的
这种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 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 PDA 等) 获取教育 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的目 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 式学习任何内容。但是,移动学习在学习的应用过程 中,依然存在很多诸如移动学习资源缺乏,应用软件不 兼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着移动学习的发展。移 动学习有它的独到之处,能在教育教学上发挥作用,但 是移动学习也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3 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
一些研究者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来检验 移动设备在辅助学习者进行阅读时的有效性; 另一些 研究者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在何 种学习情境下使用移动设备最为有效。在实验过程 中,学习者对新技术的使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 兴奋感,他们非常愿意和渴望在学习中使用这种新的 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发现: 在新技术的辅助下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为移动学习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 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恰恰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 ·50·
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 心理,消除因担心出错等一系列问题发生的负担,可以 直接、单独地跟教师交流进行实时交互,从而轻松地学 习和交流,这样相当于“面对面”或者“一对一”教学, 从而实现个别化( 或个性化) 教学的目的。
移动学习以其在学习的场所,学习的时间和学习 内容的领域都具有随意性,让学习者突破传统教学中 表现出的限制和不足。对于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来 说,由于移动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因而 移动学习主要是在非正式场合下发生的; 且学习的时 间不确定,也可依据学习者的需要按照学习者的空闲 时间在任何地点展开学习。对于学习内容,移动学习 除了代替正式的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关注拓宽视 野和增长知识的内容,如相关考试、时事新闻等,都是 按学习者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 行为的产生有赖于学生的爱好、兴趣和自我控制能力, 移动学习为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可能和便利的条件。 2. 2. 2 学习的碎片性
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 的产物,它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 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
参与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的高校有三所,分别 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移动教育” 项目的核心内容有两个: 一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 网,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 WAP 平台向广大 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 信息服务,同时让师生员工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 移动电话服务; 二是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在 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
“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系统平台建设 的价值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架构等,从系统平 台的服务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移动电子书、移动图书 馆服务、移动管理系统及移动教学系统等。”[3] 一 方 面,建设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 用率,另一方面,基于可自动适配移动终端并提供多种 显示样式的模板机制、二维码、彩信技术等教学支持服 务平台等。这些研究抑或提出了系统构建的意义、建 构模式和系统具体架构,抑或从解决系统平台的具体 技术入手,进行了应用模块分析或平台优化。 3. 5 移动学习面临的困境
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学习领域非常重要 的一个新方向。 2. 1 移动学习的定义
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欧 洲和美国一般以 M-learning 或 M-education 来指称; 在 芬兰,由 Ericsson、Insite、TelenorMobile 与 IT、Fornebu、 Knowation 联合发起的名为“Telenor WAP 移动学习” 研究项目的报告中给出的移动学习定义是: “由于人 们地理空间流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 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1]。我国一般 表述为移动教育。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 育实验室对移动教育的定义是: “移动教育指依托目 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 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 如手机等) 来更为 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2]。
随着信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推 进 了 世 界 信 息 化 的进程,也 加 快 了 教 育 现 代 化 的 步 伐。主 动 学 习 这 一学习方式已经脱离了最原始的学习者对于书本学 习以及体验学习的单一渠道。教育技术也从传统技 术、普通媒体 技 术 到 以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通 讯 技 术 为 基 础的多媒体 信 息 网 络 技 术 的 发 展,基 于 个 人 电 脑 和 有线网络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无论是方便快捷地 借阅大型图 书 馆 藏 书 或 是 简 单 的 网 络 信 息 查 找,都 已经成为 许 多 学 习 者 获 取 知 识 来 源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电子产品 的 不 断 更 新 换 代,越 来 越 多 的 移 动 设 备已经开始在“网络获取信息”这一领域占有越来越 多的地 位。学 习 者 也 开 始 不 再 满 足 于 仅 仅 在 图 书 馆 ,在 电 脑 前 的 具 有 相 对“局 限 性 ”和 相 对“约 束 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