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现实出路与发展前景
1.打造艺术产业生态文明,延长产业生命周期
在未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要想突破已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瓶颈,首先要树立生态意识,关注生态文明。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有这样才能实现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生态学家瑟玛帕曾深刻指出:“如果以审美的名义而漠视生态规律,从事破坏生态的活动,那么就是拔掉了我们这场审美活动的根基。
”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与灵感来源,生态保护应该是演出创作者首要要考虑的因素,这也是项目开发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树立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其次是政府的积极介入。
政府作为山水实景演出发展的政治核心,对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选址、规划以及经济收益是通常被考虑的因素,如今应该把生态也加入其中,并放置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最后是演员和观众的自律。
从消费决定生产的经济规律而言,当前我国对于山水实景演出的热烈追捧与大众对于艺术高涨的消费热情与追求刺激新奇的审美快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消费者的强烈需求应是制作方提高创新水平与节目质量的不竭动力,而不是以为追求利益、肆意破坏生态的借口。
应该将生态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多样渠道传递给演员以及观众,将生态意识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与表演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树立保护意识与责任意识,将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性与生态性有机结合,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
2.打造艺术产业的文化价值,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循环
实景演出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未来,应着力打造艺术产业的文化价值,延伸产业链条,将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推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首先是山水实景演出与旅游业的融合。
山水实景演出与旅游产业相辅相成,二者无法分割,相互影响,作为旅游产业一部分的山水实景演出若想更进一步发展,就要探索更为合理的融合方案,使演出摆脱旅游的附属地位,成为旅客的首要选择。
《大宋·东京梦华》作为开封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以清明上河园的景色与文化底蕴为依托,通过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与知名度,使得《大宋东京梦华》成为了开封的品牌节目,从而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短短五年时间内,
整体演艺收入从895万元增至4100万元。
考虑到山水实景演出多在晚上举办这一特点,景区除了加强宣传力度,还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包含交通、住宿、餐饮等,让观众看完演出后有吃有住,并可以十分便捷的前往下一个景点,使演出真正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中心站。
其次是依托山水实景演出进行其它产品的开发。
依托山水旅游演出的开发不仅仅只限于旅游产品,只要做到科学地统筹开发,其影响力可渗透至各种具有联系的行业,产生不同的文化产品。
如山东泰安的《封禅大典》,将目光投向了酒文化。
在古代皇帝祭天中,酒是必不可少的,主创方抓住这一特点,与当地酒厂一道推出了封禅白酒系列,并采用泰山造型的瓶身,这种“封禅祭天之酒”无论是珍藏还是送赠,都是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佳品。
作为实景演出的创作方以及管理方,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使产业链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采取宏观长远的视角,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细致的融合,从而带来更为多元的消费价值。
3.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提升艺术审美层次与大众文化品味
在艺术创新的层面,当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瓶颈主要在于两个层面:第一,“单调的奢华”,它带给我们的是如何提升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品质的问题。
第二,“内涵的贫瘠”,它向我们抛出的则是如何回归艺术的本质,将大众文化与高雅艺术相融合,提升民众艺术层次与品味的问题。
首先,在项目实施前要深入考察当地风土人情,明确地区文化形象定位,找到大型旅游演出项目发展的主题词、关键词,把握其最为精髓的文化特征,围绕其进行统筹规划、精准切入。
只有对地方文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树立起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才能摆脱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刻意迎合观众的现象,创作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高雅作品。
导演梅帅元,就始终秉承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深入了解和走访当地的文化与景观,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对该地域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生动又独特的诠释,形成了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并打造出了个人品牌。
所以要坚决摒弃抄袭和模仿的想法,立足于自身无可取代的文化特色,通过地方文化符号的树立赋予演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其次是项目中。
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表演形式,自我创新对于山水实景演出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创新是引领项目发展的第一动力,即便有难度,也仍然要大力推进。
比如《泰山封禅大典》中,先后加入了泰山石敢当文化、泰山庙会文化、泰山皮影表演等元素,并与原有的内容有机融为
一体,这样突显了现场演出的地域性与典型性文化元素,从而增添了演出的可观赏性和新颖性。
因此,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对演出节目内容自身的创新的不断改变和变化,才能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引起更多的受众共鸣和喜欢,从而扩大整个山水实景演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第二个层面,要想提升大众艺术品味与欣赏层次,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
山水实景演出也具有一般演艺节目所具有的娱乐性、消费性以及大众性的特征,但其崇高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追求要求作品不能一味迎合观众感受而忽略其艺术特性。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讲:“美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悦耳悦目是审美的最低层次,优秀的艺术不应止步于这个层次,其使命在于使人获得灵魂的愉悦,心灵的快感,要在感官愉快的基础上,收获更多精神内涵的感受。
从心理机能快乐上升至心灵精神快乐,不断超越,直至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精神发展,应是艺术对人类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次,应更深层次挖掘演出的内涵。
创作者体验当地独特的风土民情,仔细体味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将其独特的地域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并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进而展示给观众。
仅仅依靠视觉感官的冲击是无法使得山水实景演出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本质、审美取向以及特色创新都是作品取得不错反响的关键因素。
创作者应树立精品意识,赋予赋予作品以更加丰厚的内涵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山水实景演出从本质是依据美丽山水生态的物质载体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体现出物质生态与艺术文化之间的谐和。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山水实景演出的兴起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体现,但若不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规划,不加节制的开发,其带来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也必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我们应该本着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营造环境保护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使得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加夺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