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王艳峰
浅谈如何做好“让文物活起来”
一、文物的文化内涵与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一
系列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在物质形式
上,就是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物。这浩如烟海的文物
宝库,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又是反哺中华民
族的精神动力。我国的文物事业,担负着如何真实
完整保护各类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全面深入
挖掘其蕴含的价值并进行传承利用的神圣使命。
文物正是揭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繁衍生息的活字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系统性地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内人类活动的概况和历史文化风貌。一件历史文物,包含了当时创造者、使用者以及拥有者的综合信息,它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等多种方面,反映出当时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工艺水平。我们通过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历史、认识历史,从而反哺我们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中华民族创造的无数历史文物,象征着脚踏实地、勇敢创新、积极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审美,而在今天对于这些历史文物的研究与各类价值的充分挖掘,又给当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传统文化中流传而来的各种优秀的精神文明与文化内涵,很多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中国自身几千年文化的基础上,是开放的、包容的,充分吸收人类文化精华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中国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的开放与辐射。其越开放,就会吸收更多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中华文化更具包容性、更有生命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奋斗、爱好和平、以人为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文物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
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文物工作提出了现实
的要求:如何在保护与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做
好文物传承利用,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创新性地做好文物传承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工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面大有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
要文物工作者去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紧密结合新时代特质,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
观、世界观的塑造提供文化土壤。从文物系统来
讲,如何平衡好保护、研究、传承利用三者之间的
关系,将成为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物工作者
应该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
物背后蕴含的各类价值,顺应新时代要求,改进弘
扬传承文化遗产价值的方式方法,加大人力和物
力的投入,最大限度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为人民
摘要:中国拥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与传统,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
文物。本文就如何做好文物工作,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在提振文化自信方面的精神与物质力量展开论
述,探讨文物工作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物工作民族精神社会公众教育
53
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首先,创新性地做好文物传承利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方面,要真正去挖掘文物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掘历史文化与我们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丰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这就要求广大文物工作者加强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为文物的传承利用提供学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有新突破,利用各类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展示文物价值,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和互联网+中华文明等举措,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来家喻户晓的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采用新颖的节目方式向大众展示、介绍27件来自9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类节目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一个道理: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走向现代,仅仅靠情怀是不够的。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并不应该只是纸面的口号,她应该用一个昂扬的姿态,骄傲地走向时代的前列,用符合潮流的语言介绍自己,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才能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神。其次,做好文物的传承利用还应大力推动基于文物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注重社会效益,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事业单位,我们要探索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做文化产业的机制体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文化事业与基于文物价值的文化产业平衡发展。将这个关系处理好,最终实现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许多文创产品依托于经典文物应运而生,既具备实用、工艺价值,又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它不仅起到了推广、弘扬传统文化、优秀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又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还可以为进一步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此外,文物工作单位,特别是博物馆,要立足根本,做好学术研究和展览陈列及宣传工作。推进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文物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展览方面,不仅要完善现有的展陈,提升陈列水平,还应结合新型的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平台与技
术手段,让更多的公众可以足不出户看到文物、展
览,吸引他们的关注,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文物与
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的更广泛的传播和交
流。要做到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还需要
做好人才建设与培养,教育部门在学科设置和文
博高级人才的培养机制创新上也应当给予支持。
文物部门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也要有所创新突
破,为他们创造潜心做事的条件和平台,吸引更多
的年轻人加入并能长期扎根文物事业。同时,文物
部门应持有开放的心态,充分开放文物资源,吸引
高校等机构的学者对其开展全方位多视角的研
究,深入全面挖掘文物价值,培养更多热爱文物事
业的年轻人才,实现文博行业更快且可持续的发
展,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文物不仅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种优秀
的文化,其影响力不仅覆盖一个国家,更要把普适
的价值观与人类文明的精华推向全世界。在文物
的研究与传承中,我们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国外的
学者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多视角、不同
的文化背景来解读中华文明,不仅我们自己要讲
好中国文物故事,还应该让世界也了解中国文化,
拓展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使“让文物活
起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让那些在历史长河
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存不断走近百姓、走进当代、
走向世界。一件历史文物,最重要的不是它价值连
城所带来的某种噱头,更不仅是为了满足大众的
好奇心与搏人眼球。它所蕴含的象征着中华民族
智慧与精神的内涵,才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与发
扬。因此,无论是在文物的研究与宣传、文创产品
的创新与研发,对外的文化交流中,都应以文物的
文化属性为根本,大力弘扬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
神,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价值观自信。如此方能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让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全球,使中华民族在未
来的发展中走出一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路。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文物局)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