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教材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 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病程短,病死率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均类似急性猪瘟,表现高热、皮肤充血、流产、水 肿及各脏器出血(淋嗜性:主要感染猪的单核细胞和巨细胞。 2、培养 :病毒可在PK15、Vero、BHK21增殖产生
孕母猪在出现症状后即发生流产,血液变化与猪瘟 相似,多数病例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核破裂, 并且减少,而幼稚型中性粒细胞增多。
病程4-7天。病死率95%~100%。
慢性病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症状,呼吸数增多,甚 至呼吸困难,时发咳嗽。
在耳、鼻端、腋、腹壁、尾及外阴等少毛处有紫绀 区,界限明显。
胃肠粘膜有炎症和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变化或有溃 疡,病程较长的病例,盲肠粘膜可能有类似轮状溃 疡的病变。
肝、脾一般无明显变化,有的脾肿胀、充血,在脾 的边缘有小梗死灶(黑红色隆起)。
胆囊胀满,胆囊壁增厚、水肿、慢性病猪有肺炎灶。
本病传播较快,病死率极高。高热稽留4天而无其 他明显症状,至体温开始下降才出现症状,病程类 似最急性猪瘟。少毛处的皮肤发生紫绀区,界限明 显,四肢及腹壁有出血块,腹腔内淋巴结严重出血, 状似血瘤,胸、腹腔积液,浆膜下、肠系膜、胆囊 壁及肺小叶间等处淋巴细胞核破裂。而猪瘟无此变 化。
潜伏期5-9天。 病猪体温升高达40℃以上,稽留4天,仍不显其他
症状。 到体温开始下降或临死前约2天,才出现症状。 后肢无力。心跳很快。 病猪咳嗽,呼吸困难,眼和鼻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
分泌物。 耳、鼻、四肢和腹部等少毛处出现紫绀区,界限明
显,四肢及腹部皮肤有出血块。 腹泻和呕吐,有的粪便带血。
由高热期病猪采取血液、脾、淋巴结或其他病变组
织,接种猪瘟免疫猪和易感猪,每头10毫升,如两
组猪都在5天后发病,则为非洲猪瘟,仅易感猪发 病为猪瘟。
1、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这是 一种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
先按常规制取猪白细胞或骨髓细胞培养物,然后用 被检病料感染细胞,培养1~2天后加入猪红细胞悬 液,阳性病料则猪红细胞被吸附在感染白细胞的表 面上。
四肢、腹壁等区有散在的出血块,中央黑色,四周 干枯。
胸腹腔及心包内有多量透明的液体,呈黄色或带红 色。
腰下部、腹股沟部、胃与肝之间、胸膜下、结肠浆 膜下、肠系膜及肺小叶间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淋巴结出血,特别是胃、肝门、肾及肠系膜等内脏 淋巴结严重出血,呈紫红色,状似血瘤。
心内外膜、肾、膀胱及喉头有出血斑点。
有些新的变异毒株会失去红细胞吸附现象,则可根 据其在细胞培养物中产生的细胞病变及蚀斑,或用 免疫荧光检查判定。
如果检测血清抗体,则用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
2、免疫荧光试验
1、2018年8月我国首次被传入,各地要强化跨省 生猪及其调运的管理。
2、加强生猪屠宰和产品的检疫工作。
3、加强疫情巡查,做到早诊断,严封锁,快扑杀, 全面消毒,拖延时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细胞病变,并能吸附红细胞。
3、抵抗力:很强,火腿中存活5~6个 月,60℃30min可灭活。
1.传染源: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血液 和脾的含毒量最高,终生带毒。
2.易感动物:本病只感染猪和野猪,豪猪虽能感染 带毒,但不发病。
3.传播途径: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猪被带毒蜱叮 咬或吞食带毒蜱之后,可发生急性感染。此外,猪 虱、隐嘴蜱、钝绿蜱也可能是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