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集成电路设计及SOC概论

第二章集成电路设计及SOC概论


FPGA概述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起 源 : 可 编 程 逻 辑 器 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专用集成 电路(ASI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后总新型逻辑器 件。
主要特点:完全由用户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编程, 从而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并且可以反复擦写。
高度复杂电路系统的要求 什么是分层分级设计?

将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问题分解为复杂性较低 的设计级别,这个级别可以再分解到复杂性更低的设计级 别;这样的分解一直继续到使最终的设计级别的复杂性足 够低,也就是说,能相当容易地由这一级设计出的单元逐 级组织起复杂的系统。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抽象程度越 高;级别越低,细节越具体
集成电路设计




什么是集成电路?(相对分立器件组成的电路而言) 把组成电路的元件、器件以及相互间的连线放在单个芯片 上,整个电路就在这个芯片上,把这个芯片放到管壳中进 行封装,电路与外部的连接靠引脚完成。 什么是集成电路设计? 根据电路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在正 确选择系统配置、电路形式、器件结构、工艺方案和设计 规则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芯片面积,降低设计成本,缩短 设计周期,以保证全局优化,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集成电路。
查找表(Look-Up-Table)简称为LUT,LUT本质上就是 一个RAM。 目前FPGA中多使用4输入的LUT,所以每一个LUT可 以看成是一个有4位地址线的16╳1 的 RAM。当用户通过原 理图或HDL语言描述一个逻辑电路以后,PLD/FPGA开发软 件会自动计算逻辑电路的所有可能结果,并把真值表(即结 果)写入RAM,这样,每输入一个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就等于 输入一个地址去进行查表,找出地址对应的内容,然后输出 即可。
机交互式布局布线、自动布局布线以及版图检查 和验证
SOC设计及FPGA概念
系统芯片(SOC)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GSI >109 ULSI 106~109 LSI MSI 103~104 100~1000 1966 1971
VLSI 105~106
集成度
SSI 10~100
1948 1961
版图设计过程:由底向上过程
版图验证与检查 DRC:几何设计规则检查 ERC:电学规则检查 LVS:网表一致性检查 POSTSIM:后仿真(提取实际版图参数、电阻、电 容,生成带寄生量的器件级网表,进行开关级逻辑模 拟或电路模拟,以验证设计出的电路功能的正确性和 时序性能等),产生测试向量 软件支持:成熟的CAD工具用于版图编辑、人
掩膜编程:通过设计掩膜版图来实现所需的电路功
能,但由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规则结构,设计及验证 比较容易实现。
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类
ROM、EPROM、EEPROM、PLA、 PAL、GAL 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实现数字逻 辑
基本思想:组合逻辑可以转换成与-或逻辑 基本结构: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逻辑单元阵列)
既要使功能块之间的连线尽可能地少, 接口清晰,又要求功能块规模合理,便 于各个功能块各自独立设计。同时在功 能块最大规模的选择时要考虑设计软件 可处理的设计级别
算法级:包含算法级综合:将算法级描述转换到 RTL级描述 综 合: 通过附加一定的约束条件从高一级设 计层次直接转换到低一级设计层次的过程 逻辑级:较小规模电路
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方法(PLD方法)
概念:用户通过生产商提供的通用器件自行进行现
场编程和制造,或者通过对与或矩阵进行掩膜编程, 得到所需的专用集成电路
编程方式:
现场编程:采用熔断丝、电写入等方法对已制备好
的PLD器件实现编程,不需要微电子工艺,利用相应 的开发工具就可完成设计,有些PLD可多次擦除,易 于系统和电路设计。
现场编程:
功能、逻辑设计 网表 硬件编程器 编程文件 编程软件
PLD器件
掩膜编程: PLA 版图自动生成系统,可以从
网表直接得到掩膜版图 设计周期短,设计效率高,有些可多次擦除, 适合新产品开发
FPGA的转换

F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转换到门阵列,降低价钱 网表转换,用布局布线后提出的网表及库单元映射 时序一致性 门阵列芯片的可测性(FPGA母片经过厂家严格测试) 管脚的兼容性 多片FPGA向单片门阵列转换
举例:x=a’b+ab’;CMOS与非门;CMOS反相器版图
典型的实际设计流程

1、系统功能设计 目标:实现系统功能,满足基本性能要求 过程:功能块划分,RTL级描述,行为仿真 功能块划分 RTL级描述(RTL级VHDL、Verilog)
RTL级行为仿真:总体功能和时序是否正确
功能块划分原则:
芯片、电路 板、子系统 部件间的物 理连接 芯片、宏单 元 单元布图
微分方程 晶体管、电 管子布图 阻、电容
设计信息描述
分类 内容 语言描述 (如VHDL语 功能描述与逻辑描述 言、 Verilog语言等 )
功能设计 设 计 逻辑设计 电路设计 功能图 逻辑图 电路图 符号式版图 , 版图

版图设计

在器件上,第4类为易失性器件,掉电后,配置数据 会丢失,在每次上电后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配置。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史(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中)
只有简单的PROM、紫外线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和 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3种。只能完成简单的数字逻
辑功能。
集成度高,使用灵活,引脚数多(可多达100
多条),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逻辑功能 不是与或结构,以可配置逻辑功能块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排成阵列,功能 块间为互连区,输入/输出功能块IOB 可编程的内部连线:特殊设计的通导晶体管 和可编程的开关矩阵 CLB、IOB的配置及内连编程通过存储器单 元阵列实现
逻辑和电路设计的输出:网表(元件及其连接关系)
或逻辑图、电路图 软件支持:逻辑综合、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 等软件 (EDA软件系统中已集成)
实际设计流程
3.
版图设计
概念: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
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膜版图, IC设计的最终输出。 什么是版图?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 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用不同的图案 来表示。 版图与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紧密相关

设计的基本过程
功能设计
逻辑和电路设计
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输出是掩膜版图,通过
制版和工艺流片可以得到所需的集成电路。 设计与制备之间的接口:版图
设计特点和设计信息描述

设计特点(与分立电路相比)

对设计正确性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测试问题 版图设计:布局布线 分层分级设计(Hierarchical design)和模块化 设计
从层次和域表示分层分级设计思想
域:行为域:集成电路的功能 结构域:集成电路的逻辑和电路组成 物理域:集成电路掩膜版的几何特性和 物理特性的具体实现 层次:系统级、算法级、寄存器传输级(也称 RTL级)、 逻辑级与电路级
系统级
算法级
RTL 级
逻辑级 电路级
行为、性 CPU、存储 能描述 器、控制器 等 I/O 算法 硬件模块、 数据结构 ALU、寄存 状态表 器、 MUX 微存储器 布尔方程 门、触发器
常见PLD 产品: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现场 可编程逻辑阵列 (FPLA) 、可编程阵列逻辑 (PAL) 、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 、和现场可编程门阵 列 (FPGA) 等类型。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方法各 不相同
按照编程工艺可分为4类:
① ② ③
熔丝和反熔丝编程器件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编程器件 电信号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 ) 编程器件 SRAM编程器件 前3类为非易失性器件,编成后,配置数据保留
逻辑模拟与验证,时序分析和优化 难以综合的:人工设计后进行原理图输入,再进行 逻辑模拟
电路实现(包括满足电路性能要求 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调用单元库
完成;
没有单元库支持:对各单元进行电路
设计,通过电路模拟与分析,预测电路 的直流、交流、瞬态等特性,之后再根 据模拟结果反复修改器件参数,直到获 得满意的结果。由此可形成用户自己的 单元库
IP核简介
IP(Intelligent Property)核
是具有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核总称,是经过反复 验证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宏模块,与芯片制造工艺 无关,可以移植到不同的半导体工艺中。 IP核的提供方式上看,通常将其分为软核、硬核和固 核这三类。从完成IP核所花费的成本来讲,硬核代价最大; 从使用灵活性来讲,软核的可复用性最高。
一个4输入与门电路的例子来说明LUT实现逻辑功能原理
实际逻辑电路
a,b,c,d入 0000 逻辑输出 0
LUT实现方式
RAM地址 0000 … 1 RAM中存储 的内容 0
0001 … 1111
0
0001 … 1111
0 … 1
FPGA的芯片结构
芯片组成
主要有可编程输入/输出单元(IOB)、基本可 编程逻辑单元、完整的时钟管理、内嵌SRAM、 丰富的布线资源、底层嵌入功能单元和内嵌专用 单元等 。
实际设计流程

系统功能设计 输出:语言或功能图 软件支持: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优化问题 无自动设计软件 仿真软件:VHDL仿真器、Verilog仿真器
实际设计流程

2、逻辑和电路设计 概念:确定满足一定逻辑或电路功能的由逻辑或电路 单元组成的逻辑或电路结构 过程: A.数字电路:RTL级描述 逻辑综合(Synopsys,Ambit) 逻辑网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