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交通学校)考勤管理办法(试行)1、总则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学院所有在册在岗人员,上海市交通学校参照执行。
2、考勤管理制度教职员工必须自觉地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
自觉遵守考勤管理制度,每天上下班进行电子考勤。
电子考勤是对教职员工上下班时间的记录和证明,必须本人考勤,不得由他人代为考勤。
电子考勤实行每天签到(退)各一次,上班为签到,下班为签退。
在规定时间后刷卡,视为迟到;在规定签退时间前刷卡,视为早退;若上、下班不进行电子考勤,且无相应请假手续,视作旷工。
所有出勤记录将记入考勤档案,并作为年度的考核指标之一。
2.1工作时间:常规工作制岗位的人员,正常工作日内每天(8:00-16:00)(浦东校院8:30-16:00)上下班均应进行电子考勤。
执行轮班制度岗位的人员,按岗位排班时间进行电子考勤。
教师岗位每周三、五(13:00-16:00)进行电子考勤。
2.2学院提倡日事、日清、日毕。
如工作需要,确需加班,应事先填写《加班申请单》,报人事处备案。
教职员工加班时间每月不允许超过36小时/人。
2.3教职员工加班(工作日延时、国定节假日加)、值班、寒暑假到校工作,均需进行电子考勤,并作为津贴核发的依据。
2.4教职员工因公、事、病等原因,要严格执行请假/销假制度,并按程序提前办理请假手续,且获得批准。
未经批准缺勤者,按旷工处理。
迟到、早退月累计3次按事假一天处理。
2.5考勤方法2.5.1人事处负责学院的考勤管理工作,规定以电子考勤及考勤表记录在岗人员的考勤内容。
每月的3日为考勤表汇总统计截止时间,若逢休息日顺延,若逢下月初是休假则为当月最后一个工作日。
2.5.2校领导的考勤,由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确认;部门负责人的考勤,由分管校领导确认;各部门教职员工的考勤,由部门负责人确认。
2.5.3教师的考勤,包括上课记录和坐班记录两部分,上课记录由教务处负责;坐班记录(包括教师大会、教研活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和结束前二周等)由部门负责。
2.5.4在岗教职员工请假须填写《教职工请假单》,注明申请假期类别、请假日期、请假天数和请假事由,附有关证明材料,按各级各类人员请假审批权限予以审批。
经批准后,方能离岗休假。
假期结束后,应及时到人事处销假。
《教职工请假单》留存在人事处,本人或部门均可申领,每月初随同考勤表一起交人事处。
2.5.5加班须事先由部门负责人向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加班内容、时间、人员等,并在考勤表中加以记录。
2.5.6新进教师中的应届毕业生实行坐班五年。
3、休假管理制度教职员工因故请假,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按管理权限审批)。
未经批准擅离职守、请假逾期不回工作岗位者(除特殊情况)均按旷工论处,并根据情节按学院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罚,情节恶劣的给以纪律处分。
3.1请假规定3.1.1事假(1)事假是教职员工因办理私事需占用工作时间经领导准予的假期。
(2)教职员工申请事假,当月二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审批;二天以上、五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学院分管领导审批;五天以上,由部门负责人、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院长审批。
(3)部门负责人申请事假,五天以内由学院分管领导审批,五天以上由院长审批。
(4)教职员工在事假期间发生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仍作事假处理。
3.1.2病假(1)病假是教职员工因病需要停工休养及治疗经医生证明给予的假期。
(2)教职员工申请病假,须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证明,并附在《教职工请假单》后面。
(3)教职员工申请病假,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部门负责人申请病假,由学院分管领导审批。
(4)教职员工连续病假三个月以上的,恢复健康要求上班的,需提供医疗机构的康复证明,由学院保健室鉴定康复后方可上班(上岗)。
如其病假前所在岗位已经另聘他人的,则到人事部门登记待岗。
教职员工康复后如不能胜任原工作岗位的,可调换岗位,如再不能胜任的,可解除劳动关系。
(5)教职员工连续病假满六个月后,如需续假,必须不间断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情病假证明,否则按旷工处理。
(6)见习期间发生病假,见习期相应延长。
(7)复工后即复发的,连续计算病假时间。
3.1.3婚假(1)教职员工男女双方均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持国家婚姻管理机关出具的结婚证书(复印件),可以享受三天婚假。
(2)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教职员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七天。
(3)教职员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教职员工申请婚假,应由本人填写《教职工请假单》,经本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次月初随同考勤表一起交人事处。
3.1.4丧假(1)丧假是教职员工因亲属死亡,为便于其料理丧事,经领导准予的假期。
(2)教职员工的配偶、子女、父母死亡后的丧假为三天;兄弟姐妹、岳父母、公婆死亡后的丧假为一至三天。
配偶的兄弟姐妹死亡后的丧假为一天。
(3)教职员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及岳父母、公婆死亡需要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往返路费自理。
(4)在丧假、路程假期间,遇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不另补假。
(5)丧假应连续使用,包括公休日、法定节假日。
(6)教职员工申请丧假须填写《教职工请假单》,由本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次月初随同考勤表一起交人事处。
3.1.5探亲假(1)探亲假是指为解决教职员工与配偶、父母亲不在一地,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一昼夜)这一实际问题,经领导准予的假期。
(2)探亲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教职员工探望配偶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第二种是教职员工探望父母亲,其中未婚教职员工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已婚教职工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教职员工在结婚的当年已享受过探望父母待遇的,应从婚后的第二年起,每四年享受一次已婚教职工探望父母的待遇。
(3)教职员工探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另加路程假。
探亲假和路程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节日在内。
(4)享受寒暑假的教职员工应在寒暑假期间探亲。
(5)家住本市郊县的教职工不实行探亲假。
(6)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见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假待遇。
见习期满以后,方可按照规定享受探亲待遇。
上半年见习期满的,当年即可享受;下半年见习期满的,下一年度开始享受。
(7)教职员工的父亲或母亲和教职员工的配偶同居一地的(居住地相近或在同一县境内),视作同居一地。
教职员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探望父亲或母亲的,不能另外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教职员工本人和父亲或母亲同居—地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8)归侨、侨眷教职工出境探亲的待遇根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82]侨政会字第011号文件规定执行。
(9)教职员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事故,造成交通停顿,以致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的,由当地交通机关出具证明,经学院人事部门认定后,其超假日期计作探亲路程假期。
(10)教职员工申请探亲假,由本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
3.1.6疗休养假(1)疗休养假是学院为安排教职工外出疗休养,经领导准予的假期。
(2)教职员工参加学院安排的疗休养,凭疗休养通知,填写《教职工请假单》,注明疗休养地点和起迄日期,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向人事部门备案。
3.1.7公假(1)公假是教职员工参加法定活动或因工作需要参加的会议等,经申请后准予的假期。
(2)不实行寒暑假的教职员工参加义务献血,给予十天公假(包括双休日、国定假)。
寒暑假期间参加义务献血的教职员工,酌情给予一次性补贴。
(3)公假审批权限:教职员工申请公假,应由本人填写《教职工请假单》,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次月初随同考勤表一起交人事处。
(4)公假不得作调休处理。
3.1.8工伤假(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应及时向后勤保卫处递交事情经过、医院诊断书、工作时间、地点,工作内容等情况报告,申请工伤认定。
(2)后勤保卫处负责收齐工伤认定所需资料,并在30日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工伤申请认定通过后,由后勤保卫处移交相关资料到人事部门为教职员工办理享受工伤待遇事宜。
3.1.9生育假(产前假、产假、哺乳假、授乳假)(1)女职工生育享受九十八天产假(含双休日和国定假日),其中产前可以休息十五天。
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30天(只包含双休日,不包括国定假日)。
(2)男方享受配偶陪产假十天。
享受十天假期的男方必须是初婚者或未生育过孩子的再婚者,陪产假必须在女方产假期间使用。
女方三十天假期应当在规定的产假后连续使用。
(3)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女职工怀孕未满四个月内流产的,享受产假十五天;怀孕满四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四十二天。
(5)因病休假在六个月以内生育的,自生育之日起算产假,产假期满继续休息的,其病假与产前病假合并连续计算。
(6)女职工孕期和保胎休息1)妊娠七个月以上(28周),可每天给工间休息一小时。
2)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医师开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其保胎时间可按病假处理。
(7)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请哺乳假。
哺乳假为6个半月,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8)授乳期1)授乳假每天二次,每次单胎30分钟。
两次授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
2)婴儿满周岁后,经区、县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为体弱儿,可适当延长授乳期,最多不超过六个月。
(9)产前假妊娠七个月以上(28周),经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3.2准假待遇3.2.1事假(1)全年累计事假不超过二十天或连续事假不超过十天的,基本工资照发;(2)全年累计事假超过二十天或连续事假超过十天的,超过天数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按天计算);(3)全年累计事假超过30天,超过天数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计发;(4)全年累计事假超过60天,超过天数减发本人基本工资;(5)教职工事假超过6个月的,1年内实际工作不足半年的,不能算作计发教龄津贴等的工作年限;(6)当月累计事假超过5天的,减发当月绩效工资的50%,按事假天数减发考勤奖和交通费;当月累计事假超过10天的,不发当月绩效工资,并按事假天数减发考勤奖和交通费。
3.2.2病假(1)连续病假2个月以内的,不论工作年限,病假期间照发本人基本工资,病假期间停发绩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