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三峡大学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三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融合,将“自信自强、协作创新”能力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2)坚持行业特色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条件,满足教学需要。
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双向认同”;引导中青年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双向进修”;加强骨干教师与工程专家的“双向指导”;实施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双向建设”。
(3)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将创新思想融入教学;集中优势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研究型、探究式学习;发挥科研优势和教师团队优势,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以知识更新和学术前沿促进创新。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1)企业深度参与,构建了强化学生四种能力的课程与实践平台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力学能力、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四种能力为主线。
学生的“四种能力”表达了社会特别是行业特色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这些能力传授的载体是课程体系,因此对应这些能力,构建了基于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相融合;为完成基于此体系的人才培养,除学校教学外,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保障人才培养条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2)提出并实施了分阶段、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相融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大学四年的衔接,也考虑了课内和课外学习、校内和校外
学习的结合。
坚持“‘学’、‘习’结合,能力提升”的工程教育理念,注重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
一方面,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
如将工程基础训练、机械原理、机械原理与创新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大赛等以课程知识点为主进行融入,旨在以课程驱动,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与企业需求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获全国一等奖的“四机无线联动搬运机器人”;获国家专利,并成为湖北省电力公司重大科研项目的“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都是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设计的成果。
(3)优化教学内容,融创新意识于课程教学之中,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强调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实践-创新-特色”达到有机结合。
针对“四种能力”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
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将创新思维贯穿于教学始终,在理论教学时,任课教师结合各章节基本知识,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创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实例,让学生接受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减少对学生的思维的约束,增大其创新的自由度。
(4)构建了以提高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为任务的一体化实验实践平台。
通过改善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教学方式、完善实验室管理等措施,构建了具有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创新实训实验室,构建了适合机械创新实验和实践的硬、软件平台,完善了实验实践一体化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慧鱼创意组合工作室、求索机器人实训工作室、GE智能平台、机电传动控制综合实训平台等一系列开放式的机械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
同时,积极拓展了企业实践基地的数量及功能。
与武汉105所、葛洲坝集团、三峡开发总公司以及宜昌周边各制造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工程实践应用平台。
(5)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与实践。
采用研究与实践并行开展的方法,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应用于机械专业各年级,重点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等环节突破,并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为取得成果打下基础。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都明显提升;近四年学生获国家专利400余项;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校企联合培养取得成效,共建实践基地10多个;学生的创新成果在实践基地中获得转化,企业委托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
(2)社会影响力获得提升
近年来,机械专业招生第一志愿率100%,录取分在控制线30分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就业面覆盖60%的水电企业以及相关机械行业。
(3)专业实力得到增强
成功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和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赛事获得了新浪、搜狐、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在学科竞赛中的优异成绩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机械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得到同行认可。
(4)吸引社会资源改善实验条件
GE公司捐助3000万元设备与三峡大学共建GE智能平台实验室,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授权培训、文化交流和高峰论坛等。
拓宽了学生职业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