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作者:谷宏军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2期
摘 要: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随着
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要注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的教学。
关键词: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能力。高中的数学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题一向是
高中数学的难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
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问题的能力呢?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呢?本文主要
做了如下论述。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优
化选择。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教学
数学导学案是数学教师设计的一套教学材料体系。导学案通常都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导
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小结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导
学案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指导作
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不同环节,学生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知
识的“来龙去脉”清晰掌握。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通常比较多,通过导学案教学可以让学
生思路清晰地去解决探究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点的作用。
二、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高
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只是应用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讲
授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常常会列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问题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如果教学情景创设得当,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
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
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
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
思。
四、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建模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类比能力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建模能力的形
成。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还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所以,在要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
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把建模意识贯穿在
其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思考并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内
在联系、空间联系以及数学知识,这样不断指导学生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学建
模意识就会逐渐的成为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就能够实现用数学思路去解决诸多实
际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建模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
多元化的解题思路。
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
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
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
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
的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
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比如,有些应用题的叙
述并不是工程类的问题,但是特点与其相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去
思考这一问题,这种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
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
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
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
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
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而教
师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