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23~24 题。
ir being are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the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in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
ings 0.02~0.03 人 km2,农业时期为 40 人/km2,工业时期为 160 人/km2。据此回答
od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
go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re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a 4.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g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in 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e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g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are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g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in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be 35.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ir A.Ⅰ Ⅱ Ⅲ
ing and S 一、选择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th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me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so 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
for A. 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D.1915 年~1967 年的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比 1967 年~2006 年快
28.下列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 D.消费水平
29.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s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ing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th 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ll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
A.P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 为环境承载力
32.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th 20~21 题。
All 20.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nd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a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time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t a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 y one thing a 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ing and S 日本以不足 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 17%的世界财富。结合 th 所学知识,完成 18~19 题。 me 18.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so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for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19.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 goo 增加的关键因素( )
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 25~26 题。
g and S 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 14~15 亿
thin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 15~16 亿
e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 15.1 亿或
m 数量
16.6 亿
so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 r 约 8~9 亿
2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
B.Ⅱ Ⅰ Ⅲ
e C.Ⅲ Ⅱ Ⅰ
D.Ⅰ Ⅲ Ⅱ
in th 二、填空题
s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g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
的人口数量。
in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
,利用 及 、智力和
等条件,
th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
ll 人口数量。
A 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 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 基础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21 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 a 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 b 表示)、中国 的环境人口容量(用 c 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b<a<c D.a<c<b
b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ir 6.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e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th 广州提出到 2020 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 1 500 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 万”是让广州人
“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 7-8 题:
in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右图为不同人口 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thing and S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34~35 题。
ood for some 34.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11-12 题:
1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1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 20 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 1 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 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 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 533 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图中 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 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
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 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 C 因素
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
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30.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读右边“最佳人口规模叙述,正确的是( )
口数量
fo 2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od A.约 15~16 亿 B.15.1 亿或 16.6 亿
go C.约 8~9 亿 D.约 14~15 亿
re 2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g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d 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所引发资源短缺和环境
n恶化
a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现今人均消费少,随着人们生
e 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增大
tim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少,但人口生活水平较高,消耗的资 t a 源总量很大
g a 三、综合题 y one thin 1.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A 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9-10 题:
an 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time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