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的需求案例分析
一、概述
“失能老人”,即是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或者丧失的老人,是一个需要通过外界长期照顾和具有严重依赖性的群体。

他们由于生
理上功能的衰退如年迈、疾病、伤残等原因,在洗澡、吃饭、穿衣、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活动必须他人协助或
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剧增。

因此,失能老人的照护资源显得极
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失能老人照顾资源上,家庭、社区和居家养
老机构等是失能老人提供照护资源的主要场所,也是失能老人照顾
者的来源之地。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责任是由
家庭成员承担。

然而,长期的繁重的悉心照顾,不管是对家庭成员,还是社区人员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带来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压
力和负担,从而存在导致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身心健康受
损害的隐患。

照顾者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照护质量,甚至可能会引发冲突和矛盾。

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失能老人照顾者
的需求,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提升照顾技能和水平,已然成为社
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东莞市莞城北隅为例,结合社区居家养老项目进行对失能老人照顾者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社工实务研究的方法,经过社
工的多次社区入户探访形成的探索性建议,力图通过具体社区分析
与探讨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发现社会工作在失能老人照顾者方
面上服务的缺失和介入空间。

根据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从个体、家庭、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策略。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介绍及困境
(一)失能老人照顾者介绍
1、失能照顾者的概念
本论文的探讨对象是照顾失能老人的起居饮食、医疗事项,并且开解老人情绪问题的这一群体。

他们往往以亲属关系为主,可能和
老人同住也可能不同住,但彼此维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失能老人的
主要照顾者。

照顾失能老人对于他们而言是显得沉重而漫长的工作,在经济、心理和情感各方面给予失能老人支持,直接负责满足老人
的照顾需要。

2、失能照顾者的现状
失能老人照顾者以家庭成员为主,以社区人员与养老机构人员照顾为辅,大体上分为三类:首先是家庭照顾者。

照顾失能老人是家
庭成员的责任,一般有配偶的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照料。

没有配
偶或配偶没有能力照料的,则由子女承担照料责任,如果子女不在
身边的可能会寻求社区或其他养老机构的庇护。

老年配偶多数体弱
多病,在照顾失能老人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负荷。

而子女则难以
兼顾照料老人与工作,往往承受着经济与生活的压力。

其次是社区
照顾者。

失能老人社区照顾模式是由社区人员,如社区居委会、社
区社工、社区医护人员等上门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其中包括日常生
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

然而,社区照顾
者的人数并不多,主要原因是社会对社区照顾的认识不够,居民对
社区照顾的信任不足,并且服务的资金补贴缺失,导致难以服务开
展缓慢。

还有的是养老机构照顾者。

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机构的医护人员是照料他们的主军力量。

但是医护人员与失能老人
人数比例失调,服务供给紧张,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工资偏低等
因素造成机构照顾者人员流失严重。

另外,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
文化水平均不高,因此护理能力和技能方面有待改进,工作压力也
随之增加。

此外,调查显示,失能老人照顾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身健康等方面上都很大区别。

在性别上,失能老人照顾者以女性居
多,调查发现男性一般不情愿从事照护之类的工作。

男性由于性格
相对女性更急躁,因而在照顾中更容易产生抱怨、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女性则更容易产生忧郁情绪。

在年龄方面上,主要的照顾力
量是中老年人,年龄接近在45-60岁照顾者的年龄越大,其身体负
担也越严重。

在文化程度上,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当然,这与护理知识的运用也密不可分。

在身体健康方面,照顾者的健康
状况普遍受到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越糟糕,则体力也越差,照顾
老人的水平也就越低。

(二)失能老人照顾者的困境
1、体力压力大,机能下降
由于照顾失能老人的工作繁重,不仅要照料日常生活饮食,还有卫生清洁服务和医疗护理等,对完全失能的老人更是24小时要陪在
身边。

因为工作负荷过重,照顾者常常存在疲劳、睡眠障碍、神经
衰弱、食欲减退等症状。

因而,大多数的照顾者体力不堪重负,出
现腰酸、体重下降、头痛、胸闷等身体问题。

照顾的任务越多,照
顾时间越长,照顾者的身体健康就越差。

2、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对于家庭照顾者来说,由于过分担心患者,加上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与技巧,因而产生抑郁、焦虑和内疚等心理感受。

另外也存在这
样的情况,照顾者由于没有协助,整体守着卧床老人不能出门,时
间长了就会产生心理。

对于社区和养老机构照顾者来说,一方面承
受着工作的压力,要面对不同的失能老人,重复干相同的琐碎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甚至受到质疑,因而容易泄气,产生消极情绪。

3、容易对生命无常和死亡感到恐惧
面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带来的丧失感,照顾者容易产生消极认知。

因为长期的琐碎照顾工作,加上身体状况欠佳,陷于长期疲惫状态,而且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照顾者面对死亡常感到恐慌、愤怒、埋
怨等。

4、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舆论压力、护理知识和技能缺乏
等困境
失能老人的日常花销大,包括生活费用、医疗护理费用及其他费用。

这无可避免的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照顾者难以兼顾照料老人
和工作,因而容易与失能老人产生冲突。

同时在照顾失能老人的过
程中,照顾者面临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紧张的困扰,并且由于缺
乏足够的社会支持,而面临舆论压力。

另外,护理知识与照顾技能
缺乏、人手不足、医患关系紧张也都是照顾者所处的困境。

三、失能老人照顾者的需求分析
需求具有主观性,是个体自身对于某一需要满足的取向,是个体“感觉需要什么”和“希望获得什么”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个人
的年龄及生活情境,夏洛特把人类的共同需求分为四种:身体福利、发展情感和技能的机会、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以及精神需求。

失能
老人照顾者因为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同,所处的困
境不同,所以需求也各有不同。

而他们主要的迫切的需求有以下几
方面:
(一)健康需求
大部分失能老人照顾者表示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欠佳,在照顾上感到力不从心。

也有照顾者表示,在照顾过程中,由于过度劳累而
健康状况下降。

他们希望,在照顾失能老人的同时,自己的健康也
能得到呵护。

要提升失能老人的照顾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障
照顾者的身体健康。

失能老人照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