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吝啬鬼比较
《欧也妮.葛朗台》的葛朗台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的比较
18世纪,中国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创造了一个严监生的形象,一个世纪后,法国的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创造了一个葛朗台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性格很相似:吝啬而缺少人情,被人同指为“吝啬鬼”。
他们同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悭吝鬼形象。
相同点:
严监生以及葛朗台,都是根据作家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对社会的深刻观察,着眼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的思想、感情、命运、心理冲突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与揭示中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作家本人对生活的反省。
不同点:
没落的封建社会vs上升的资本主义
1严监生生活于封建阶级衰落的中国,清王朝虽然显出一派繁盛的景象,黑暗腐朽的迹象已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显露出来。
他的形象是吴敬梓体会到世态炎凉、自觉批判封建社会、追求个人性解放和民主思想时所塑造的,是没落封建文化的产物。
2葛朗台生活于资产阶级上升时的法国,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
他的形象是巴尔扎克深感金钱的魔力,领略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觉察到社会痼疾的资本主义现实时,坚持“真实”、“典型”地“照原样表现世界”所塑造出的,是他对这个独特的社会独有的观察与长期的思考的结果。
为保财而破财vs为守财而敛财
1、严监生拥财万贯,并用钱捐得一“监生”,可以与官府来往,但没有特权,因而对于财产的保护也是提心吊胆,从而产生恐惧,“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齐”,“时时忧贫,日日惊事,并不见一天受用”,他想保财,但又保不了,他想节约,但又不得不以破财来保财。
2、葛朗台混迹革命,使得他投身商场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金钱的收敛,占公家的,耍弄手腕,投机倒把,放高利贷,倒卖黄金……不断的攫取、扩充财富。
在金库门前一盯就是几个小时,不信任别人,虽身体不动,但整个思想身心都在围绕金钱转动着。
其实,这就是恋物(金钱)癖。
封建宗族制vs基督教文化
1中国的封建家族制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将个人束缚在严密的伦理体系之中,强调个人的伦理责任和义务. 所以严监生受家族制的影响,在正妻死后,不得不心疼的花银子把生了男孩的妾扶正,把家产交给她们娘俩,不得不给两个舅子几百两银子,一家四口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只有在儿子闹的时候,才会到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
他是很节俭的,但是他大哥家花钱大手,让他心疼了。
在这里,严监生是恪守着宗族制观念的,他在临死前会想到刚被扶正的妻子和三四岁的孩子的,是有亲情的。
2以博爱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将个人置于爱上帝、爱他人的伦理规范之中,强调个人的奉献与牺牲。
而葛朗台完全是个赚钱和守财的奴仆,他是冷漠无情的,无论是对女儿还是对妻子。
当他得知欧也妮把自己的积蓄送给了查理后,竟然将她打入了冷宫,直到从公证人那得知女儿将继承母亲的遗产时,才与欧也妮言归于好,为的是将欧也妮应得的计在自己的账上。
在葛朗台的身上,基督教的博爱已经荡然无存,完全被金钱代替,在这里,金子就是上帝。
葛
朗台扑向镀金的十字架,象征着基督教文化的破产。
临死前对待对财富的态度
1、严监生之所以迟迟不肯闭眼是因为油灯里点着的两根灯芯草,待赵氏挑去一根之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淡淡几笔,为严监生吝啬惜财作了个最后定性。
2、“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葛朗台和严监生虽被同指为“吝啬鬼”,但由于他们自身的人格不同,两人的吝啬动机、人生追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严监生不似葛朗台那样冷酷无情,绝对吝啬,他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
可以这么说,严监生的十万家财也是靠他生活上的自虐以减少开支的办法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正如文中所述的那样,“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其实,葛朗台和严监生的吝啬并非只是简单的出自对金钱的特殊癖好,他们的吝啬和悲剧命运蕴涵着更深刻的原因。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塑造的守财奴形象严监生是没落封建文化的产物。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塑造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早期的资产阶级变态的积累财产的形象。
总之,他们都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中形成的一类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守财奴形象,从中看出人性的缺陷和人与金钱的关系。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时代造就“吝啬鬼”
葛朗台处于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观,代之而起的是金钱主宰一切。
赚钱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除了从攫取财富中获得幸福外,他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
时代背景就决定了葛朗台唯利是图的本性骨子里都冒出对金钱不可遏制的渴望。
所以,他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选择牺牲他人利益作为生财捷径。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
金钱世界下,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已经荡然无存,吝啬守财,成为一生的嗜好。
严监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腐朽的科举制度面前,读书人是否能求得功名成为社会衡量人的重要标准。
严监生花钱买个了功名,在两个有功名的妻舅面前显得尤其卑微,唯恐不尊,多次送钱送物拉拢妻舅,舍财维持人际关系。
为了平息哥哥惹的麻烦,严监生不敢怠慢官差,吃酒送钱,从侧面也反映了在官吏和权势面前严监生的卑微。
卑微的性格决定了他谨小慎微,只会尽力与人为善,没有害人之念,与葛朗台的飞扬跋扈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是吝啬,严监生从来没有想到要去害人,而常常是忍痛从自己身上割肉,因此还保留了人性中的善。
同样是吝啬,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严监生只是一个过分苛刻节俭的人,并没有像葛朗台那种对金钱表现出的病态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