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记
第 21 / 31页
玄浩宁
日本投降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 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对于苏 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 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 《雅尔达密约》,随即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立刻于于8月9日出兵 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 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 本关东军。
第 22 / 31页
玄浩宁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 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 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 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 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 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 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 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 2
简介
展厅
第 13 / 31页
玄浩宁
抗日战争纪念馆介绍
1
简 介 2
简介
展厅
第 14 / 31页
玄浩宁
简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 1987年7月6日“七 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属社会科学类专题历史纪念馆,为纪念中 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而建。于1987年7月6日对外开放。其二期工程也于 1997年抗战60周年前夕建成并开放。纪念馆位于宛平城中心,距卢沟桥 500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纪念馆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整 个台基有8级台阶象征全国人民8年抗战,二进台基有14阶台阶象征东北人 民14年的抗战。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铸 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镶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 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14口方形古钟, 象征着14年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 。陈列有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 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 抗战的壮烈情景。
继承先烈遗志
© 玄浩宁
>>
0
>>
1
>>
2
>>
3
>>
4
>>
8
>> 0 >> 1 >> 2 >> 3 >> 4 >>
7
>> 0 >> 1 >> 2 >> 3 >> 4 >>
6
>> 0 >> 1 >> 2 >> 3 >> 4 >>
5
>> 0 >> 1 >> 2 >> 3 >> 4 >>
4
>> 0 >> 1 >> 2 >> 3 >> 4 >>
3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Powerpoint
START
1 >> 2 >> 3
>>
0
>>
>>
4
>>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目录
抗日战争纪念馆介绍
抗战历史
观后感
第 12 / 31页
玄浩宁
抗日战争纪念馆介绍
第 16 / 31页
玄浩宁
抗战历史
第 17 / 31页
玄浩宁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在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值日本近卫文麿内阁。日本中国驻 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要 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亦有说,根据 “辛丑条约”驻扎的日本军阀在宛平附近演习时遭到国民革命军的枪击,而向中国 守军进攻。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是第二十九军吉星文团。
第 15 / 31页
玄浩宁
简介 2
展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北京市卢沟桥旁原宛 平县城内,落成于1987年。基本陈列由3个综合馆、3个专题馆(日军暴 行、人民战争、抗日英烈)和1个半景画馆组成,共有照片和资料3800件、 文物5000件。综合馆展示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展示日本 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复原 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场 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 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 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半景画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模拟七七事变战场, 形象生动。
7/31/2013
在抗战馆第七分馆处,看到远东国际法庭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十个甲 级战犯全部处决,包括中国人恨之入骨的东条英机:南京大屠杀的发动人之 一,心里那种愤恨的感觉才稍稍得以平静。再往前走,就是世界和平的场景 了。在这里,不禁要佩服中国人的胸襟,对中日历史既往不究的态度,对抗 战中遗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当成自己孩子一样抚养,两国领导人可以友好会 晤、商业往来……中国之所以可以发展这么快,也正因为有一颗包容和原谅的 心。 在这次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在民族危急的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 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 统一战线形成。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到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闻风丧胆,再到港澳台同胞一致抗战,海外 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忘却前嫌,共赴国难。整个中华民 族展现出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最伟大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 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今天,“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八字精神 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是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 说相当重要的精神。这无疑也是抗战精神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在 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 产。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 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偌大中国一盘散 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第 19 / 31页
玄浩宁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 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 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 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 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 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 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 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 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 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第 20 / 31页
玄浩宁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 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 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恶化,兵力不足与物资紧缺到惊人的程度:橡胶、钢 铁被列为国家资源,禁止向民间出售;华北地区的资源生产遭到当地民兵与八路军 连续不断的袭扰,绝大多数地区丧失了生产能力。
第 23 / 31页
玄浩宁
观后感
第 24 / 31页
玄浩宁
观后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2012年4月10日,我校初二全体师生参观了坐落在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纪念馆。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重重地撞入了我们的内 心,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 抗战之路。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全国是怎 样被日本侵略者所占领的,介绍了我国的爱国将士是怎样保家卫国,同敌人浴血奋战 的。为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撒热血,涌现出很多值得 我们永远纪念和歌颂的先烈。比如张自忠将军,亲自率部同日军数战多日,在一次战 斗中英勇牺牲。还有杨靖宇将军,在东北进行抗日斗争,日军用重金悬赏他的头颅, 但杨将军为了将日本赶出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日军进行艰苦努力的一次次 的激战,打得日军闻风丧胆,最后杨将军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当日军解剖他的胃 时吃惊的发现在他的胃中竟然只有草根和棉花,日军军官都为中国有这样的民族英雄 而深感敬佩。 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了过多侵略和耻辱,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只因我们一 时的落后,列强便用血与火来教会我们认识什么叫屈辱,什么叫残忍,什么叫蹂躏, 什么叫不平等。 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 占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超过30万无 辜平民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屠杀中被残害致死。特别是看到那 些被活埋的村民和婴儿,我的心真如刀割一样。虽然在此之前,我也在电视上看到过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许多报道及照片,但当再次看到这些照片和血淋淋的历史时, 我依然悲愤难忍。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