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膨胀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摘要:人口过剩、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环境规律,探讨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
提出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最本质的联系,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要遵循的核心规律。
关键字:人口资源环境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的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基数、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控制我够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各种自然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
1、人口急剧增长,耕地不断减少。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
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少,这必然会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对土地施加更大的压力。
对土地压力的无限制增大,必然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漠化蔓延、土层日见瘠薄、土壤肥力递减,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承受过重的需求压力。
我国人均占有的林木蓄积量很低,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林业部门生产任务过重,长期以来采伐量居高不下,加之采取的"由近及远的"不合理的集中采伐方式,已造成开发林严重过伐,资源枯损。
这一忽视森林
生态性的功能价值的做法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
3、庞大的人口对矿产资源造成沉重的压力。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人均量很少,在总体上,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沉重需求压力,不仅造成资源供给的长期紧张局面,也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规模巨大的采矿业和原材料加工业都是三废的"生产大户",是水体、大气、土地的重要污染源。
4、人口激增对水资源施加了更大压力。
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2亿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减少一半。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发展,人均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导致大范围的缺水现象。
人口急剧增加不断扩大对耕地的需求,"围湖造田"现象就是在这一动因下产生的。
它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水资源。
5、人口增长直接导致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目前,我国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量为每人每年0.8~0.9吨标准煤。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人,能源需求量要增加1350万吨标准煤。
这种逐年增长的能源消耗大大地超过了生产供给能力。
同时,使得中国目前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加剧
6、人口对气候变化的造成的压力。
人口增长,会因呼吸、燃烧、工业发展等使排入大气的CO2、NO X、SO2增加,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等发生。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增加0.3~0.6℃。
80
年代为本世纪最热的10年,1988年平均比1949~1979年增加0.34℃,海平面上升14.4cm,我国上升11.5cm,估计到2030~2050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比近几十年还要高1.5~4.5℃,将比过去一个世纪高5℃左右。
人口的急剧膨胀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也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
人口增长不仅对资源造成压力,而且还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二、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和经济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废物的排泄,大规模社区自然资源和改造地球环境活动,远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设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与此同时,维系已经取得的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使其不受破坏,这又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客观环境的限度。
人类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资源耗竭和人口过量等,都有一个共同点: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类正是在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之后,才体验到人与环境核心关系的存在,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纵观人类历史,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
以上五个方面在和谐程度上是逐级递增的,这不仅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进程的总结,也是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人与环境之间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
一、水资源问题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已达到本地区供应能力的极限。
公元前一人一天耗水12L,中世纪增加到20~40L,18世纪到60L,当前欧美一些大城市每人每天耗水达500L,每年人均耗水超过104m3,每年消耗水资源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它任何资源的使用量。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用水总量接近3万亿m3,目前许多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2.8×104亿m3,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693m3,居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之一。
全国668个城市中,目前有400个城市缺水,北京城市尤为突出。
据统计,我国城市平均日缺水量为1600万m3,北京、山东、沈阳、长春等都是缺水城市(1984年192个城市缺水,说明人口的增长,需求量加大)。
二、粮食问题、土地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据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推算,现在世界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1985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未变,则每年将短缺1亿吨粮食和5000万吨蛋白质,将会有更多国家人民不得不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1953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8公顷,每公顷耕地平均养活5.5人,目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1500多万人,而耕地面积每年由于工业、城市、交通占地而减少40~50万公顷,以致造成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公顷。
每公顷耕地平均需要养活9.8人。
预计到2050年,每公顷耕地需养活12人左右。
浙江省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顷,福建省只有0.04公顷。
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6.4亿,而耕地面积则下降到7300万公顷(由目前的9600万公顷),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我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每公顷产粮13.5吨,而目前粮食单产最高年份(1984年)只有3.6k/ha,比现在需要提高粮食单产2.7倍。
达此指标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是唯一出路。
三、能源与资源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耗竭问题指的是不可更新资源,包括矿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矿产资源:我国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对矿产资源需求,已使我国在允许的人均矿产消费很低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
每年矿石采掘量达50亿吨,年人均5吨。
总量超过了美国的采掘量。
不仅造成资源的紧张,而又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很多矿产品和加工产品又被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人口膨胀的主要表现是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是指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资源基础退化或耗损,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着人们生存环境、人口数量过多,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资源难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
人口数量过多必将造成土壤、草原、森林、野生生物等可更新资源的退化,如我们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将导致资源消费量增加,
过度开垦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能源紧张等资源问题。
人口膨胀对资源的压力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要大量开发和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能源矿产等各种资源,从而对地球上的环境资源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增长使得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尖锐化,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日趋减少,为保证粮食供应,加剧开发土地,致使土质恶化愈加严重,耕地不断减少。
人口增长使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诱发了过量开采,乱砍滥伐;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加剧了毁林开荒;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人口增长造成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耗水量也随之剧增,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人口增长必然会对我国能源供给长期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人口增长造成毁林开荒、焚草种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向荒野和滩涂进军,大批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和开发区兴建等等,破坏了生物栖息地,许多珍贵物种的生存环境缩小,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
【参考资料】:
《人口—环境调控》科学出版社左玉辉邓艳柏益尧著
《关于人口问题的观察与思考》马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