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员工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 害的科学技术知识,不仅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做而且在技 术上变成“我能做、我会做”。
为什么要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2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 产损失的状态,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消防工作贯彻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 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 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 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 义务。 (3)、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 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 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 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 道。
(1)防止物体打击伤害 (2)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 (3)防止机械性损伤 (4)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23
四、劳动防护用品
2、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有电焊工护目镜、炉窑工护目镜和面罩、防微波和防 碎屑眼睛等。
(1)防止异物进入眼睛 (2)防止化学性物品的伤害 (3)防止强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伤害 (4)防止微波、激光和电离辐射的伤害
二、机械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 各种机械设备,大都有传动机械的。这些机构 都是高速运动的旋转体,如果人身的某一部分被绞进 去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操作者必须具备以 下安全意识:
1.各种机械设备维修后,凡有拆卸防护装置的,一定要重新安 装复原,才能投入运转操作。 2.在设备未证实确已切断电源、停止运转之前,不能触摸转动 部件或进行维修。 3.各机械设备的场地布置要符合安全间距。 4.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留长发的必须戴工作帽、把长发套 好。 5.设备维修、清洗时应关闭设备总电源,并挂上“设备维修, 暂停使用”警示牌。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 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三、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 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作休息不合理等
2、劳动强度过大、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 应。
3、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 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28
四、劳动防护用品
5、护耳器
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 声危害。
(1) 防止机械噪声的危害。 (2) 防止空气动力噪声的危害。 (3) 防止电磁噪声的危害。
29
四、劳动防护用品
6、防护手套
主要是棉手套,也有用新型橡胶体或聚氨脂塑料浸泡制 成的手套。不同材质的手套可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所。
事故及伤亡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 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伤亡事故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 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 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 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职业危害因素引 起职业病,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及死亡者生前供 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三、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在实际 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 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 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 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寒冷、酷暑、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
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三、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如何预防职业病 1、要从源头加以控制。用人单位一定要做到职业病
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保证劳动者所在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和防 护条件符合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和卫生要求。 2、劳动者从事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 充分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衣服、口罩、手套等要按职业病 防治的要求使用,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 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提高警惕,如果自己不舒服,或车间多名同工种 工人出现相同症状,可以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咨询, 如有问题,马上检查治疗。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安全教育的含义及形式
安全教育也叫安全生产教育:是一项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 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
其形式主要有: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也称 三级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一般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
24
四、劳动防护用品
3、防护鞋
美国标准
欧洲标准
防静电鞋 钢包头(200J) 鞋底防油及耐酸/碱 防刺穿钢底板 减震鞋底 防滑鞋底
25
四、劳动防护用品
防护鞋的作用 :
(1) 防止物体砸伤或剌割伤害。 (2) 防止高低温伤害。也可防治发生冻伤。 (3) 防止酸碱性化学品伤害。 (4) 防止触电伤害。 (5) 防止静电伤害。静电可引起从高处坠 落等二次事故。
3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 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 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 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管理: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 采取各种手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 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5
Hale Waihona Puke 容提要一、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管理 二、机械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 四、劳动防护用品 五、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六、防火 七、交通安全知识 八、医疗救护知识
6
一、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管理
1、《劳动法》
《劳动法》对保障安全生
产、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 健康、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 卫生工作做了强制规范。
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劳动者进行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 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7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 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 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作业。
(1)防止火与高温、低温的伤害。 (2)防止电磁与电离辐射的伤害。 (3)防止电、化学物质的伤害。 (4)防止撞击、切割、擦伤、微 生物侵害以及感染。
8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3)、从业人员在作业 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 用品。
(4)、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 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 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10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罚款或者 十日以下拘留: (1).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 : (2).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 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 (3).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 (4).故意阻碍消防车、消防艇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 场秩序的; (5).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 火救灾的; (6)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27
四、劳动防护用品
防尘防毒呼吸用品的作用:
1. 防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由于固体物质的粉碎、 筛选等作业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进入肺组织可引起 肺组织的纤维化病变,也就是尘肺病。使用防尘防毒 用品将会防止、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2. 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化学物质的伤害。生产过程 中的毒物如一氧化碳、苯等侵入人体会引起职业性中 毒。使用防尘防毒用品将会防止、减少职业性中毒的 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构成要件是什么?
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2 、职业病构成四要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 组织中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 业病。
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 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 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 种制度。
4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1)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 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 (2) 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 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 处。 (3) 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四、劳动防护用品
为什么需要劳动防护用品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 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 的身体,损害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劳动防护用品就是 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 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 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 品的总称。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