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长丝行业实施方案
——xx发布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聚酯,是化纤产业链的下游产品。
国内聚酯产业集中化明显,前十大聚酯企业产能占国内市场份额
的56%。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条规划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
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
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条发展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2、机制创新,部门协同。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强化部
门协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4、组织引导,市场推动。
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
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
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5、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创新管理模式,发展新业态,
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三条产业发展分析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聚酯,是化纤产业链的下游产品。
国内聚酯产业集中化明显,前十大聚酯企业产能占国内市场份额
的56%。
75%的PET产品为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可分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丝,下游应用领域为纺织服装。
涤纶长丝按照生产方式和用途有不同的分
类名称。
涤纶长丝进入壁垒高。
差异化产品对技术要求非常高,而我国聚酯纤维长丝行业起步较晚,有成熟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稀缺,这已经成为限制国内新建差别化聚酯纤维长丝企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未来三年涤纶长丝产能利用率提升,利好相关石化企业。
未来三年涤纶长丝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92%和100%,显示为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即使短期内疫情影响涤纶长丝需求端,但仍不改未来该产品向好的趋势,具有扩产项目的企业将在涤纶长丝领域获得大量红利。
最近5年,涤纶长丝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2016年一季度涤纶长丝价格跌到谷底之后开始反弹,2018年三季度涤纶长丝价格明显上涨,2018年11月开始下跌。
2019年一季度长丝价格小幅震荡,5月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涤纶长丝价格下跌,利润降低。
2019年12月,FDY价格维持在7075-7475元/吨之间,POY和DTY分别在6850-7100和8550-8700元/吨之间,已经接近谷底。
随着未来需求好转,价格和盈利有提升空间。
第四条区域环境分析
初步预计,xx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xx%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左右、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小
于xx%、xx%,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xx%以内。
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
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
质生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
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区域与全
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以上和xx%以上,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
控制在xx%以内、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
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
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
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
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
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
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进行输出
的机会。
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
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
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
这些
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
代化进程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
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
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
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周边,
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地区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
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
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
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
地区必定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
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
的同时,也对地区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地区正处于工
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
地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
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新动
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
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在枢
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
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
条件。
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地区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
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
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在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
和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
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地区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
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
企业“走出去”步伐。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紧紧围绕知识
产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四大抓手”,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进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
(二)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创新创业。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将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式”大发展。
(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参与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的建设,融入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建成区域创新重要节点城市。
优化创新区域布局。
开展学习赶超创新先进城市行动,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合作。
提升主城区创新驱动服务能力,发挥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
(五)挖掘发展动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