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编制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编制依据 (1)四、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1)五、技术要求 (2)六、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七、施工要求 (4)八、劳动力组织 (10)九、材料要求 (10)十、设备机具配置 (18)十一、质量控制及检验 (18)十二、安全及环保要求 (19)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明确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混凝土操作要求及相关的质量标准,规范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操作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西客专渭南轨枕场SK-2型双块式轨枕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等施工作业。
三、编制依据1.《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3. 《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4.《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通线[2011]2351-Ⅰ5. 相关规范和标准四、混凝土施工前准备4.1施工准备:混凝土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搅拌机、运料架、布料机、振动设备及计量器具的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还包括组织混凝土施工从拌合、运输、灌注和振捣的协调一致,以及突发事件状态下保证灌注顺利进行的应急措施等。
4.1.1每套模具为2×4联,为8根,共75套模具。
生产总任务为440730根,单根混凝土用量0.089方,混凝土总方量为39225方。
灌注前,首先由质检员对桁架钢筋、环形箍筋、模具等工序进行检查整修、签证,确认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灌注。
同时调度、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必须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4.1.2取得签认手续齐全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确认本次浇注混凝土的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等已到达拌合站,并均已检验合格。
4.1.3核对并检查骨料、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品种和质量。
4.1.4混凝土搅拌站和输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1.5机具应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
4.1.6振动台振动设备进行试振,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4.1.7水电供应系统保证,意外停水、停电的备用措施已落实。
4.1.8易损坏的机具和零部件有备用品。
4.1.9浇注安全防范设施确认安全可靠。
4.1.10模板、钢筋、各种预埋件等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均已办妥。
五、技术要求5.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
5.2混凝土抗冻性试件在冻融循环次数300次后,重量损失不超过5%、相对动弹性模量不低于60%。
5.3混凝土的电通量应小于1000C。
5.4混凝土内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5kg/m3,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0 kg/m3。
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水胶比应不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应不大于3%。
六、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6.1施工程序6.1.1双块式轨枕的生产工艺要求使用干硬性高性能混凝土,经振动密实成型,强度等级要求达到 C60。
6.1.2各种原材料进场后,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1.3双块式轨枕为生产为闭合环型流水线施工.施工程序包括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动、轨枕养护、6.2工艺流程注:▲为主要工序七、施工要求 7.1混凝土计量和配料7.1.1计量检定各种材料的计量系统必须满足称量精度要求,必须经计量室和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7.1.2计量误差混凝土配料允许误差应符合TB10210-2001的规定。
混凝土各配料误差按重量计为:砂、石±2%;水泥、水、减水剂、矿粉±1%。
7.2计量设备检验频率7.2.1混凝土原材料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设备砂石每1个月系统校验1次,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的计量设备每周系统检验1次,每班混凝土灌注前要校核电子秤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
根据施工配合比用料考虑下料重量,由试验人员复核。
7.2.2用水量控制:每次开盘前应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遇有雨天则增加测定次数,并按测定的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浇注初期,可根据实测混凝土坍落度适当调整用水量。
但当实际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调整。
用水量的调整只能由工地试验人员决定。
7.2.3外加剂:减水剂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开盘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外加剂搅拌罐每半个月清理一次。
施工中若发现外加剂或溶液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向试验人员反映,不得擅自处理。
7.2.4砂石由装载机现场上料,在上料时要求装载司机观察料斗情况,司机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及时补料,装载机在装料时,料斗须离地面10cm以上,不得平地面铲取砂石料,避免铲取的砂石含水量的突然变化。
7.3混凝土配料搅拌工艺要求7.3.1基本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塌落度:40-60mm,混凝土含气量应不大于3%。
单根轨枕设计混凝土0.089 m3,每套模具用0.712m3。
双块式轨枕理论配合比7.3.2料仓:砂、石中混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强度的有害杂物时(粘土团、有机杂物、颗粒表面有粘土包覆层等),不得混入料仓。
砂、石分仓、分级存放,不得混料。
7.3.3搅拌机等的润湿:混凝土搅拌前应将搅拌机和混凝土运输料斗用水润湿,排尽积水后再行上料,上料前应检查卸料闸门是否灵活。
7.3.4混凝土搅拌流程7.3.4.1 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试验室每班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碎石分两级称量(5-10mm一次,10-20mm一次)不得随意更改。
7.3.4.2试机:在每次使用搅拌机拌合第一罐混凝土前,应开动搅拌机空转2-3分钟,运转正常后,再加料搅拌。
7.3.4.3搅拌机加料顺序:秒。
混凝土的搅拌应填写《混凝土搅拌记录表》。
7.3.4.5每班拌制的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检测并做好记录。
坍落度应按试验室下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执行。
若对混凝土搅拌质量有怀疑应立即测定其坍落度。
7.3.4.6混凝土拌制完成,搅拌司机发现新拌制的混凝土明显不符合规定的坍落度要求,严禁用于混凝土的灌注。
7.4混凝土运输、布料灌注、振捣、养护。
7.4.1运输方式:每班搅拌前,先对搅拌系统、运料斗和布料机用水进行湿润,在进行施工。
出机混凝土通过运料架将运输至车间内,投放至布料机内,布料机为螺旋给料器,在振动工位纵向平移,四个布料器同时布料,同时对两根轨枕进行灌注,也可以单独给料器进行单独布料已确保人工填补。
避免混凝土浪费。
7.4.2灌注、振捣工艺:7.4.2.1当模具到达振动台前,灌注人员必须进行灌注前的准备工作,对气囊进行充气,当模具进入振动台后,气囊放气,辊道降落至振动台水平面以下,模具落在振动台上,进行固定后方可进行灌注。
7.4.2.2灌注人员控制放料斗进行放料,布料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灌注80%处,第二次直接布满,如果个别处第二次未满,应进行点动控制布料,防止混凝土的浪费。
振捣工艺:振动台为四个大钢板,四块钢板之间相对水平面不超过1mm.每块钢板底部中部均有1个4KW附着式振动器,共4个振动器。
4个振动器同时振动。
混凝土分两层进行灌注,当灌注到模型的80%时,进行第一次振捣,振捣时间为80-100s;当灌注满时进行第二次振捣,振捣时间80-100s,这样分层振捣有益于气泡很好的排除,混凝土内实外美。
每套模具振捣不少于3分钟。
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适度泛浆为度。
振捣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处理,确保轨枕底部无石子裸露,混凝土部分不得超出盆体边沿。
单块混凝土顶面平整度不得超过5mm/m,且钢筋桁架上面无混凝土堆积。
制作试件:轨枕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按规定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包括弹性模量试件、同条件试件、28d标准试件。
混凝土试件制作、试验、评定应符合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 TB10425-19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①同条件试件随轨枕同步养护,做拆模依据。
每班生产制作2组150×150×150mm 试件,用于检查混凝土脱模强度。
每班生产制作5组150×150×150mm试件用于检查28d标养强度。
每半个月制作1组150×150×300 mm 试件,检查28d混凝土弹性模量试件。
②同条件试件用振动台振动后与产品一起养护,养护条件与产品相同。
标养试件待拆模后在标养室进行28天养护。
试件制作好以后应及时编号,再进行养护,防止发生混淆。
7.4.3混凝土养护7.4.3.1轨枕从振动台输送至下个工位后,应立即从振动台运送至等待养护工位工位,施工人员应将模具四周清理整洁,拆除挡浆板,拆除时要用力均匀,防止破坏混凝土外形,挡浆板拆除后,对桁架钢筋预留槽处和轨底混凝土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平整、美观。
用毛刷将桁架下弦钢筋的混凝土残留物进行清理干净,拆除的挡浆板统一归集存放,同时给外露桁架钢筋涂刷水泥浆,确保桁架钢筋在养护过程中不会锈蚀,最后将模型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在吊入蒸养坑前清理干净。
利用16T天车将模具放入蒸汽养护坑内。
7.4.3.2枕场共设置6个蒸汽养护坑,大小为11.54m*5.5m,每个坑内可放置16套模具,4排4层,6个坑可同时养护75套生产模具。
施工人员用16T天车和自动吊架将模具放入蒸养坑内,每个养护坑连续放入16套模具,每层4套模具。
吊入时,每个养护坑墙壁上有导向线,利用模具宽度方向的钢棒和自动吊架长度方向槽钢,将模具缓缓精确落至条基上,之后,每套模具便于模具顺利吊落。
为了不使入坑和出坑两个工序打架。
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采用蒸汽养护,蒸养时采用自动温控系统对蒸养温度进行控制,养护罩采用双层夹心彩钢板,在坑砖墙顶面预留水封槽,养护罩四张用50角钢角钢垂直深入水封槽内,确保蒸养过程中蒸汽不会流失。
确保蒸养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7.4.3.3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养护分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
(1)蒸汽养护:混凝土蒸养过程按照静停--升温--恒温--降温考虑,从生产中取得最佳的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不断分析优化,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带模养护时间。
混凝土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①静停:砼灌注完毕后在5℃—30℃的环境静置2h后开始升温②升温:升温是混凝土的定型阶段,升温阶段由自动温控设备以每小时升高15℃的速度进行升温,坑内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