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一章:外币会计
1.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一章:外币会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
理,计入当期损益。
(3)外币账户期末余额的调整
具体例题参见教材40例1-12
第三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一、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意义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
三、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
四、我国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一、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意义
(三)现行汇率法: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 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及期末汇率)进行折 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率法。业主权益项目(实收 资本),按投入资本时的当日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则按会计上对其确认日的汇
率折算,也可以按编报表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主要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续)
业务类型
会计处理
3.接受外币 借:银行存款—外币户(收款当日汇率) 资本投资 贷:实收资本(收款当日汇率)
买入外币 : 借:银行存款——外币户(银行卖出价)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即期汇率)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差额) 4.外币兑换 卖出外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银行买入价)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差额) 贷:银行存款——外币户(即期汇率) (注:根据差额方向确定财务费用记账方 向)
(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
一是作为递延损益(计入资产负债表)处理;
二是作为当期损益(计入利润表)处理。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 额列为当期损益。
四、我国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现行汇率法)
两项交易观点
第二种方法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一)我国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
我国采用两项交易观点的第一种方法
1、外币帐户采用复币记账。 2、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几张本位币金 额。 3、对所有外币帐户的余额要按月末汇率进行调整。
例: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有 ( ) (2011.1)
具体例题参见教材36例1-6
③外币兑换业务的账务处理
具体例题参见教材36例1-7
(2)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项目调整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分别外币 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 其中: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 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 者偿付的负债。 ①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调整 外币货币性项目分为外币货币性资产和外币 货币性负债,外币货币性项目应在资产负债 日按即期汇率折算调整,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例子参照P37例1-8
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4.记账本位币的变更(会计政策变更)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
(三)外币业务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了解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 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1、汇率概念 2、汇率的标价: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3、银行挂牌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 外汇市场汇率。 会计上对外币交易进行折算、报刊报导汇 率消息时一般采用中间价(中央银行牌价) 4、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注意升水和贴水的概念。
单一交易观点与两项交易观点的比较
单一交易观点
第一种方法 交易发生及账 款结算 相关账户账面 价值 汇率变动 视为一笔交易 的两个阶段 取决于结算日 汇率 调整原交易发 生时账面价值 视为两笔交易 取决于交易日汇率 作为以实现的 损益,计入 “财务费用— 汇兑损益” 作为未实行的 损益,计入 “递延损失”, 结算时转入 “财务费用— 汇兑损益”
(二)汇兑损益 1.概念:汇兑损益 2.类型 (1)交易汇兑损益。 (2)兑换汇兑损益。 (3)调整外币汇兑损益:按期末市场汇 率进行调整。 (4)外币折算汇兑损益。——不体现在 帐上,只作报表
第二节
外币交易会计
一、外币交易及其会计处理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四)时态法:时态法是指要求现金应收和应
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的)按资产负债表
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
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各国“从现行汇率法
和时态法中选择其一进行外币报表这算”。
三、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 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 额。又称外币报表折算损益。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 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
A.对所有外币账户期末余额要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
B.对所有外币账户期末余额要按平均汇率进行调整
C.外币账户既要采用外币记账,又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记账
D.交易发生时,采用远期汇率或远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 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E.交易发生时,采用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 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二)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科目设置和帐 务处理 1.科目设置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
外币会计报表采用的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 (一)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它是把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 负债传统地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然后按各项目的流动 与非流动分别选用适当的汇率进行折算。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财务报表编报日的现行汇率; 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获得时和负债确立时 汇率(历史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各项目,折旧和摊销费用按其相关资产取得时的历 史汇率进行折算,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均按会计期内的平均 汇率进行折算。
A.收到外币投资的账务处理
B.收到外币筹资额的账务处理 C.结汇业务的账务处理
具体例题参见教材35例1-3,1-4,1-5
②付出外币业务的核算 付汇业务一般指售汇业务。售汇业务是 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 银行售汇时按其挂牌卖出汇率向企业计 收人民币,企业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 购入的外汇按企业选定的市场汇率折合的 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二、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处理
对货币性项目 对非货币性项目 按历史成本计量的 (如实收资本、存货 、固定资产等)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期末按公允价计量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的(如交易性金融 银行存款等 资产等)
以资产负债表日及结 算日当日的即期汇率 进行折算,与原账面 记账本位币金额之差 计入“财务费用”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辅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币交易会计 第三节 外币财务报表
第一节
概述
一、外币与外币会计业务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会计上的外币=非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是以记账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 记账货币就作为外币。 金融上的外币:以国别区分
例子P30
(二)两项交易观点 1.两项交易观点的概念 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 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按记 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者销售收入,取决于交 易日的汇率。 两项交易观点被认为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有两种方法处理交易结算前汇兑损益: 第一种方法是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利润表 表; 第二种方法是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 债表,直到交易结算时才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入账。 2.会计处理 具体例题参见教材32例1-2
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先按资产 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与 原成本比较,确定是否减值)
以公允价值确定日 的即期汇率进行折 算,与原账面记账 本位币金额之差计 入“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
包括:库存现金(外币) 、银行存款(外币) 、
应收账款(外币) 、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
股利、预收账款、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等
对于汇兑损益,金融企业设置“汇兑损益”账
户;一般企业则在“财务费用”账户下设“汇
兑损益”子目进行核算。
2.账务处理
(1)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
①收到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
(二)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它是指将资产负债的项目
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折算外币报表时, 资产负债表上 货币性项目,按报表编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 非货币性项目及业主权益项目,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
利润表:
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本项目均按历史汇率折算, 其他费用则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 付手段。
具备如下条件: (1)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 (2)在国外能够得到偿付的债权 (3)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1.记账本位币的概念
2.企业选择记账本位币的一般原则
算
3.企业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为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对所属各 企业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 位币计量的会计报表,以及为了特定目的将 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为另一种货币 表述的会计报表,对此称为外币会计报表的 折算。 外币折算是指把各种不同的外币金额用单一 的同种的货币来重新表示。 在外币报表折算中,会计要处理如下问题: 1、选择外币报表的折算标准。 2、处理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
②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
A.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 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但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其 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