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范德辉-龙氏治脊四步十法

06-范德辉-龙氏治脊四步十法


痛区手法
• 痛区:是指患病脊椎以外,与该病变 节段有因果关系又有不适症状的区域。 • 目的和作用:是2、3步手法的补充。 属于拾遗补漏,完善补充。 • 方法:
四步之间的关系
• 第一步是准备,第二、三步是主攻, 第四步是结尾。 • 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四步全做。病 轻者,只作1、2步即可;无关节错位 者,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不作正 骨手法;急性期1、2、4步为重点,恢 复期2、3为重点。
推正法——纠正前后滑脱式错位
分为 侧(仰)卧推正法(C1-6) 俯卧(床边悬吊)冲压法(C7-T3)
搬正法纠正側彎側擺式錯位
側(仰)臥搬按法(拉肩法)C1-6(C6-
T2),
挎角搬按法 (C2.3) 滑膜嵌顿并错 位者。
牽引下正骨法椎間盤變性並錯位.椎間盤突
出, 多關節多型式錯位者。
反向運動法—對拉舒筋、對頂复位(凍結肩)。
舒展腰背
屈颈收腹
锻炼腰背
低头摇正
仰头摇正
侧头摇正
侧卧摇肩
搬正——侧向搬按

仰卧位
侧卧位搬正——挎角搬按源自推正•侧卧推正
俯卧冲压
牵引下正骨 (一)
牵引下正骨(二)
反向运动法
放松的顺序
• 先健侧后患侧
• 先远后近(以患处为中心) • 由上而下
正骨手法的分类
• 按用力方式分:
» 快速复位 » 缓慢复位法
• 按运动方向分:
» 摇正类 » 推正类 » 搬正类 » 牵正类 » 反向运动类
• 快速复位法 — 適用於青壯年 ( 閃動力 ) ,
和健壮的老年患者。
• 緩慢复位法 — 適用于老人 . 小孩 . 體弱 者 ( 生理運動 ) 。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
牵引下正骨法
• • • • • 器械:龙氏牵引椅 牵引重量:16-20kg 时间:5-10分钟 手法:几乎所有正骨手法 适应症:颈椎椎間盤變性並錯位.椎間 盤突出症,混和型经徒手治疗效果差 者 • 禁忌症:有昏厥史现仍经常发作者, 临床危重病人,骨折,脱位,肿瘤, 结核,骨质疏松严重者,15岁一下儿
小關節錯位、复位機理
• 混合式錯位 :
椎間。 • 多關節錯位:
綜合上述變化在同一
一種錯位式發生在多個
關節處。
• 多關節多型式錯位 : 二種以上錯位
型式發生在多個關節處。
頸椎正骨十法 搖正法纠正左右旋轉式錯位。
仰頭搖正(C1.2),低頭搖正(C2-6)、
側頭搖正(C2-6)。侧卧摇肩法(C5-T2)
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
正骨推拿的操作要求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
1稳:要求对病情认真分析,排除
禁忌 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 是生理性的(畸形)或病理性的(符合三 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要分清错 位节段、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 法纠正错位,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 用暴力而发生意外损伤加重病情。病情复 杂者,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2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
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 三步定位准确(治疗部位选准) 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法用准)
3轻:能轻勿重
先轻后重 能用缓慢复位法解决,就不用 快速复位法
4巧:利用体位复位
利用杠杆力、对定力、对拉力、
牵引力
动中求正(充分开阖错位关节)
正骨时的顺序
• 先健侧后患侧 • 先易后难 • 旋转式错位者先复靠近动点的错位节段, 侧弯式错位者先复远离动点的节段。 • 有头晕又有颈胸交界处错位者,先复上位 颈椎,再复颈胸交界处;无头晕者可先复 颈胸交界处,再复中、上段颈椎
强壮手法
• 目的和作用:在四步手法中的作用,仅次 于正骨。①调整椎周组织的不协调,使软 的变硬,硬的变软。②通过刺激经络穴位 调理脏腑功能,而使人体血畅、气充、肉 丰、筋柔、骨壮、节利。 • 原则:软的硬之,硬的软之;兴奋的镇静, 抑制的兴奋。 • 方法:中西并重,既注重经络穴位,又强 调解剖结构。分筋理筋,调和阴阳。常用 的有弹拨法、拿捏法、推擦法、点按法。
正骨手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响声,虽然复位时往 往伴随响声,但是响声与疗效不一定成 正比,有时复位可以没有响声 • 切忌生拉硬搬,一定要动中求正,动中 求正才能以最小的力达到最佳的复位效 果,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 用爆发力时,点到就收,不可过大、过 猛,用寸劲而不是用蛮力。
口訣:
龙氏治脊四步十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范德辉
龙氏治脊疗法的主要特点
• 以脊椎退变、关节错位与椎周软组织劳损 为主要病因学基础 • 以三步定位诊断为诊断法则 • 首次提出颈椎病病因分型法 • 首次把牵引和正骨结合起来同时操作 • 治疗以正骨复位为主,兼顾软组织的修复 • 手法以稳、准、轻、巧著称 • 治防结合,提倡以防为主
正骨手法成功的要素
• 放松充分 • 体位正确:病人的治疗体位,医生的操作体 位要正确 • 动点、定点选准:病变部位决定定点,定点决 定动点,动点服从于定点,一般动点与定点 的距离越短越好,因为力臂越长造成副损伤 的几率就越大。定点的作用主要是起固定作 用的,不要和动点同时相对发力运动。 • 调整好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和爆发时机
四步的内容
• 放松手法 • 正骨手法 • 强壮手法 • 痛区手法
十法的内容
• 摇正
–低头 仰头 侧头 侧卧摇肩
• 搬正
–侧向搬按(仰卧,侧卧) 挎角搬按
• 推正
–侧卧推正 俯卧冲压(旋转分压)
• 牵引下正骨
• 反向运动法
放松的目的和意义
• 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筋柔骨才能正 • 提高患部的痛阈,以利于病人适应下一 步操作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性物质的 吸收和代谢
放松的方法
• 传统手法都可以使用 • 龙氏以揉法为主,兼有其它,骨突大多 为肌肉附着点,可用点按等稍重手法 • 手法由轻渐重,能轻勿重. • 注意不要擦破皮肤,时间不要太长
放松的部位
• 不象传统推拿那样刻意讲究经络穴位, 而是以解剖结构为依据,主要抓住相关 的肌肉进行放松 • 与主诉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节段上下六 节脊椎椎旁软组织
• 關節錯位需正骨,動中求正是要訣,
• 肌肉放鬆勿對抗,切勿粗暴傷病人。 • “定點”“動點”選得准,椎間狹窄加
牽引,
• 關節開合要充分,輕巧“閃動”定成 功。
椎後關節面形態
功能特點
• 頸椎 近似水平面 伸屈、轉體、側屈 均好(勾椎關節側屈差) • 胸椎 冠狀面 伸屈(胸廓加固)更差 • 腰椎 矢狀面 側屈差 側屈好 轉體好 轉體差 伸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