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一、建设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有XX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设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设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
到目前,在4个乡镇建立了省级乡镇文化示范站。
以4个省级文化示范站为点,以点带面,带动其它乡镇文化站共同繁荣,促进我县农村文化全面发展。
目前我县建设了XX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功放、音响、调音台、话简等唱歌设备;在活动室里还可以读书看报、玩棋牌等活动。
以后逐渐增加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数量,并赋于更多的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更广。
(二)农家书屋建设
我县共有XX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管理员。
每个书屋配书1300多册,光盘100多盘。
每年都要补充新书,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体育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乡镇、村共建设了XX个标准篮球场,XX个健身路径。
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情况
近几年我县在XX个行政村放映电影约1800场次,满足了群众看电影的需求。
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放映了《永远的焦裕
禄》、《孔繁森》、《生死决择》等群众路线教育影片,有力地宣传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二、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举措。
一是为确保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体广新局主要负责人为
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着眼于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文化建设方针,围绕县委县政
府的工作大局,从硬件和软件是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促进
了全县文体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从县到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
在免费开放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的同时,逐步开放健身房、公共电子阅览室,满足群众文
化娱乐的需要。
全县XX个乡镇的文化站也免费开放,XX个行政村的图书室免费阅读,给乡村带去文化的精神食粮。
各乡镇和一些
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径,安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
二是我县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自觉加入文化娱乐、全
民健身的队伍中,精神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各乡镇自发成
立广场舞协会,每天晚饭后就跳坝坝舞。
村民到乡镇文化站唱歌、看书,出门不远就可以进行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文化体育方面的
娱乐已经潜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改善了他们的
生活。
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增进了百姓的素质,加快了创建“和谐·人文”目标的进程。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逐步引导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
我局先在一些人口比效密集、经济比效好的乡镇、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积累保护管理经验,建设之后其它的乡镇、村也就有了需求。
二是做好管理工作。
注重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我局进行了各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并能有效地保护保养设施设备。
对篮球场、健身路径每年都要检查,场地该修补的就修补,器材该维修的就维修,不能使用的就换。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公共文化阵地设施总量不足
虽然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健身工程也普及部分乡村,但健身舞蹈等活动场所奇缺,是制约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瓶颈。
(二)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服务经费不足
由于底子薄、基数低,我县对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的投入还严重不足。
县级财政吃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历年来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实事工程的工作经费难以到位,乡镇中心工作经费缺乏,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经费就更少,文化工作经费、设施建设经费无法保障,基层文化工作持续发展步伐受到束缚。
(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
近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发展文化事业的投入,为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巨大努力,但
就目前而言,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仍然不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仍然不够丰富。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工作专业性要求很强,
但随着人员更替,特别是近年来,我县文化系统吸纳的工作人员
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几乎没有,文艺创作、产业管理方面显
得尤为突出,造成了后备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二是专干不专职。
在全县XX个的文化专干中,XX%以上的乡镇文化专干必须参与其
他中心工作,能用于本职工作的时间不足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
一。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科学统筹规划
建议上级加大对基层关于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的转移
支付力度,解决县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省级文化惠民
实事工程配套建设专项工作经费,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等。
同时,奖励乡镇和村级进行经费自筹,出台系列税费优惠政策,鼓励民
间融资,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团队
建议文化人才专业队伍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县级,以地方为主,上级给予支持、指导,组建和提升专业化、高素质的策划、创作、宣传、演出的基层文化队伍。
同时,加强农村民间艺人、文艺爱
好者、未成年人的文艺培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接班人,增强基层文化建设后劲。
(三)注重资源整合,夯实基层阵地
整合农村基层党员远教中心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村图书室建设、村卫生室建设、村计生服务点建设等农村有关建设项目,与村级农家书屋和亿万农民健身工程相融合,打造乡镇和村级综合文化阵地中心。
同时,将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等资源进行整合,指导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发现、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在软件上助力基层文化发展。
(四)强化科学考评,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健全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全县文化发展工作考核办法,把文化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对各乡镇和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形成全县多部门、单位合作、协同推进县域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一盘棋”良好格局。
同时,实施乡镇文化站年度考核制度,强化管理,增强农村文化队伍服务意识,加强督查评比,对文化工作开展出色、贡献突出的乡镇、民间艺人、文化经营户评优评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的引导,倡导文明新风。
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健全对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服务体系建设业绩的科学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