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版物中数字用法

出版物中数字用法

数字用法规范一、常用规范1.世纪、年代必须改为阿拉伯数字。

2.年份、月份、日期应表示为下述两种形式之一:1)用半字线连接,如1998-07-15;2)不用连接直接写完,如19980715,年份不能简写,如,把1998写成98或'98,1996~1998不能为1996~89,更不能把1998年写成1998a。

3.时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可用18时6分25秒,或18:06:25表示,后者分割号为冒号“:”,而不是比号“:”,更不能用18h6min25s,把计量与时刻混淆。

4. 年、月、日与每日时间的组合表示方法是:年-月-日T时-分-秒,1998-07-15T18-06-05,或为199807l5T180605。

5.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6. 计数单位前的2必须使用数字,不能再用“二”和“两”,读时可读“两”。

7. “1”的使用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一”都可换成“1”,判别规则是:用“一”以外的数字代替“一”合情合理时,则可用“1”,不合理时,必须用“一”。

8. 计数的所有数字,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现都要有阿拉伯数字。

9.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其他序号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0. 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都用阿拉伯数字。

11. 附带单位的量值相乘表示面积、体积的书写方法应不省略量值后面的单位。

如“30μm ×40μm”不应写“30×40μm”,20cm×5cm×4cm”不应写作“20×5×4cm”或“20×5×4cm3”。

12. 一组计量单位相同的量值,可以只在最末一个量值后写出单位,各量值间的点号可用“,”,也可用“、”,但全书应一致。

这里还需指出的是,应该注意正确使用数值前后表示概数的词。

“约”、“近”、“左右”、“上下”等词不能并用,即“约为……左右”,“大致……上下”;“最大”和“最小”……不应与概数连用,如“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最高气温“36~38T”等。

二、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1)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如二元一次方程,十二指肠等;2)表示概数或带有几字的概数的数字,如七八十岁等(但两个数字之间不加顿号“、”),“十几”,“几十万分之一”。

要注意的是,两个数字若表示确定数时应加顿号,如“获一、二等奖的期刊分别为100种和300种;气温高的月份是6、7月”(月份数字应该用阿拉伯数字);3)非公历纪年(除中国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外)应用括号注明公历,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1860年11月7日)等;4)含有日月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的词组中的数字。

(例如,九一八事件),数字加不加引号,可视其知名度,高则不加,反之加; 5)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应与所据的版本一致。

三、阿拉伯数字的规范书写1)3位以上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一组,组间留空隙1/4~1/2个汉字位,不能用千分撇“,”;2)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3)多位数不能断开转行;4)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及SI词头中文符号外的汉字数词连用,如不能用“百”,“千”等(这里千、百不是词头,而是数词);5)写全有效位数,不要怕“0”多;6)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有多个“0”的纯小数,可以改写为“×10n”(n 为正、负数)形式。

四、数值范围采用浪纹号“~”表示1)百分数范围中每个“%”号都要写出;如30% ~40%。

2)用万和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能省略。

例如,“3万~10万”不应写作“3~10万”;3)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幂次都要写出。

例如,“3×102~6×102”不能写作“3~6×102”,这样会使数值范围扩大;4)单位相同的量值范围,前一个量值的单位可省略,只需在后一个量值上写出单位。

例如,10mol/L~l5mol/L可写为10~15mol/L,两种写法按规定都可以;5)书写单位不完全相同的量值范围,每个量值的单位应全部写出。

如“3'~3'30〃”不得写作“3~3'30”。

五、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如:8月15,圆月当空。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

让我们为团圆举杯……“8月15”应为“八月十五”。

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为了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均应使用汉字。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这是按夏历计算的,故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大年三十”当然也不能写成“大年30”。

同样,按照这条规定,“丁丑年三月十二日”,这是中国干支纪年,也不能写成“丁丑年3月12日”。

六、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16年,秦国终于击败了西戎,收复了西戎人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

“秦文公16年”应为“秦文公十六年”。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中国清代和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均不应与公历混用,也就是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可以按传统体例即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

七、年份随意缩略如: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92年前”应为“1992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能简作“九○年”或“90年”。

上引“92年前”显然不合这一规定。

八、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如:影片上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国联军铁蹄的疯狂?怎能不感到这一页历史的沉重?“8国联军”应为“八国联军”。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八国联军”是一个定型词组,不是临时组合,因此不能写作“8国联军”。

同理,“第三世界”不能写作“第3世界”,“十月革命”不能写作“10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能写作“25 000里长征”……九、“星期计日”误用阿拉伯数字如: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星期计日使用汉字。

“星期2”应为“星期二”,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英语中,“星期二”是一个单词“tuesday”,不是“星期”和“二”的组合。

也就是说,“二”是一个语素。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十、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如:①十九世纪末期,一个叫秋田柳吉的人,从大孤来到东京。

②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兴起,无声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十九世纪”应改为“19世纪”,“二十年代”应改为“20年代”。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指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均应用阿拉伯数字。

十一、数量单位使用不合规范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短短一周内,便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4万3千5百元的捐款……“4万3千5百元”,可以写作“43 500元”,也可以写作“4.35万元”。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在非科技出版物中,一般可以“亿”“万”作单位;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 作单位。

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如上文“万、千、百”同时使用。

十二、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如:别看她才7、8岁,还没跨过校门,可那一脸的机灵,实在讨人喜欢。

“7、8岁”应为“七八岁”。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十三、约数用阿拉伯数字如:挖了半天,也不过10几斤。

芳芳嘟着嘴,挎着篮子沿着小路走了过来。

“10几斤”应为“十几斤”。

约数有两种情况:凡是带“几”字的,必须用汉字;其他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则必须视上下文而定,以局部体例的统一为原则,一般情况下,也以用汉字为宜。

十四、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因此,文学作品没有特殊需要,是不必把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的。

如:“白发三千丈”改为“白发3 000丈”,这只能说是笑话。

十五、“二、两、俩”的区分现代“二”“两”的用法区别如下:1.当做数字或在数学中,用“二”不用“两”。

如:“一加一等于二”“一元二次方程”2.序数、小数、分数中用“二”不用“两”。

如:“第二”“二哥”“零点二”“二分之一”。

3.在一般量词前个位数用“两”不用“二”,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不用“两”。

如:“两个人”“去了十二次”“去了两次”。

4.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通用,只是在质量单位“两”前用“二”不用“两”。

如:“二(两)尺布”“二两油”(不说“两两油”)。

5.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千位以上多用“两”,但首位以后的百、千、万前多用“二”。

如:“二百二十二”“两千元”“两亿人口”“三万二千二百人”“俩”读“lia”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有两层意思,一为表示两个,如“你俩,我俩,他俩”;二为表示概数“不多,几个”的意思,如“就这俩人”,“有俩钱”……但“俩”字后不能跟“个”字或其他量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