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竺可桢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综述

“竺可桢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综述

C mmeca a , e ig L w P es 2 0 . o ril w B in : a rs , 0 2 ] L j
[7 1]吴庆宝 : 保险 诉讼 原理 与判 例 》北 京 :人 民法 院 出版社 , 0 5年。[ ig a ,T er & C sso 《 , 20 Wu Qn bo hoy ae f
IsrneLw A nmet o iadC i , h ia a R ve N .(03 ,P 17 9. nuac a med ns f n n hn T e aw nL w ei Ma l a T w, o820 )P.7-10]
[ 9 臧彦 : 保 险 契 约 信息 不对 称 的法 律 规 制 》《 制 与 社 会 发 展 }0 2年 第 6 , 12—1 6页 。 ̄ agYa , 1] 《 ,法 20 期 第 0 0 Z n h
高 瞻 远 瞩 的办 学 理 念 , 言 并 终 生 践行 “ 是 ” 神 , 一 位 高 风 亮 节 、 泽 广 敷 、 怀 真 情 大 爱 的 师 表 楷 模 , 的 丰功 伟 绩 倡 求 精 是 教 满 他
与 道德 文 章 , 竺 可桢 学 的 形 成 成 为可 能 。 使 2 关 于 竺 可桢 倡 导 的 “ . 求是 ” 神 的讨 论 。王 勤 教 授 提 出 , 可桢 对 “ 是 ” 神 的 理 解 有 一 个 逐 步 深 化 的过 程 。 张 凯 精 竺 求 精 则 梳理 了竺 可 桢 提 出 以“ 是 ” 求 为校 训 的来 龙 去脉 , 析 了 竺 可 桢 倡 导 “ 西 兼 通 、 理 渗 透 ” 分 中 文 的教 学 实 践 , 出 “ 是 ” 神 指 求 精 是浙 江 大 学 实 现转 折 与 腾 飞 的精 神 支 柱 。 王 金瑶 详 细 介 绍 了 竺 可 桢 基 于 “ 是 ” 念 , 务 社 会 、 人 为 本 、 主 管 理 的 办 求 理 服 以 民 学实 践 , 出 了深 化 “ 是 ” 提 求 内涵 、 新 “ 是” 创 求 文化 的 主 张 。 3 竺 可桢 通 识 教 育 思想 研 究 成 为 亮点 。魏 戈 探 讨 了竺 可 桢 通 识 教 育 思 想 的 渊 源 、 涵 、 践 及 现 实 意 义 , 出竺 可 桢 . 内 实 指 培养 英 才 的“ 育 方 略 ” 是通 识 教 育 。论 者 们 从 竺 可 桢 的德 育 、 教 就 体育 、 格 、 育 等 方 面 展 开 论 述 。齐 铭 鑫 分 析 了竺 可 桢 人 智 的精 英 人 才教 育 观 , 述 了竺 可 桢 复 合 型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 论 内容 与 策 略 , 出应 立 足 于 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培 养 。 顾 国 达 等 人 提 认 为 , 竺可 桢 看 来 , 学生 应 当充 分 运用 自己 的 思 想 , 思 考 、 盲 从 ; 物 致 知 , 用 实 验 , 实 践 以 求 是 ; 为公 忠 坚 在 大 善 不 格 利 多 成 毅、 报效 国家 、 计利 害 的既 专 且通 的 高素 质 人 才 。金 海 燕 、 慧指 出 , 可 桢 的德 育 思 想 主要 包 括 以 培 育 领 袖 品 德 为 德 育 不 田 竺 目标 , 以彰 显 “ 是 ” 求 精神 为 德 育 内 容 和 以实 施 导 师 制为 德 育 方 法 。姚 庭 华 对 竺 可桢 的 体 育 教 育 思 想 进 行 了 初 步 探 索 , 结 总 了竺 可 桢在 体 育 教 育方 面采 取 的 一 系列 措 施 。李高 阳则 分 析 了竺 可 桢 求 “ ”求 “ ” 求 “ ” 真 、 善 、 美 的人 格 教 育 思 想 。 4 对 当前 教 育改 革 与 发 展 的反 思 。浙 江 大学 党 委 副 书 记郑 强 认 为 , 前 中 国教 育 存 在诸 多 问题 , 判 当前 的 德育 教 育 . 当 批 未 曾触 及 灵 魂 , 张 回归 竺 可桢 , 新 树 立起 “ 养 人 ” 主 重 培 的旗 帜 , 弘扬 大学 敢 为 人 先 的风 范 。浙 江 大 学 副校 长来 茂 德 在 分 析 当前 中 国教 育 制 度教 丽 不 训 、 缺乏 师生 互 动 等 问题 之 后 , 调要 建 立 一 流 的教 学 文 化 , 要重 视 科 研 水 平 , 强 既 更要 高 度 重 视 大 学教 学 , 决 “ 解 教授 不 教 ” 一世 界 性 难 题 民 国史 专 家 陈 红 民教 授 通 过解 读 竺 可 桢 与 朱 家骅 的往 来 函件 , 示 了 竺 可 桢 为 这 揭 浙大 生 存 不得 不 以乡 谊 去 打 动浙 籍 高 官 , 突显 了大 学 校 长应 当具 备为 大 学 发 展 苦 心 孤 诣 的 奉 献 精 神 与 智 慧 。 叶 恭 银 教 授 认 为 , 当传 承竺 可 桢 “ 应 多学 科 、 学 院综 合 性 大 学 ” 大学 理 念 , 极探 索 竺 可 桢 教 育思 想 在 研 究 生教 育 中的 传 承 与发 展 多 的 积 本 次 “ 可桢 教 育 思 想研 讨 会 ” 在 国 家制 定 中 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的 背 景 下 , 中 国创 建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竺 是 在
(0 2 ,P 1 2 0 . 20 )P .0 ~16 ]
.程 _ 姆 警 新 槎・
“ 可桢教 育思想研 讨会 ” 竺 会议综 述
张淑锵 金 灿 灿
( 浙江 大 学 档 案 馆 , 江 杭 州 3 0 2 ) 浙 1 0 8
今 年 是 我 国著 名 教 育 家 、 学 家 竺 可 桢诞 辰 1 o 年 为 缅 怀 竺 可 桢的 丰 功 伟 绩 , 究 和 弘 扬 其 杰 出 的科 教 办 学 教育 科 2周 研 思 想 , 江 大学 于 2 1 浙 OO年 3月 1 —2 9 2日举 办 了“ 可 桢 教 育思 想 研 讨 会 ” 竺 。有 关 党 政 领 导 、 院 院 士 、 家学 者 及 浙 江 大学 两 专 的师 生 代 表 近百 人 参 加 了会 议 , 展 开 了深 入 的研 讨 , 并 主要 观 点 综 述 如下 : 1 对竺 可桢 教 育 思想 的多 元 解 读 。竺 可 桢 教 育 思想 博 大 精深 , 会 专 家 学 者从 各 自的 研 究 领 域 出发 , 竺 可 桢 的 教 育 . 与 对 思 想 进 行 了别 具 一 格 的解 读 。 中国 科 学 院院 士 杨 卫 指 出 , 可 桢 在长 期 的办 学 实践 中凝 练 和 提 出 的 一 系 列 办 学 主 张 , 成 竺 构 了具 有 鲜 明特 色 的 教 育思 想 , 括 报 国 、 校 、 才 、 民的 教 育 理念 , 扬 “ 是” 风 的治 学 风 格 , 靠 教 授 的 大 学 治 理 模 包 强 通 为 彰 求 学 依 式, 综合 型 、 究 型 、 新 型 的大 学 架构 , 研 创 以及 创 建一 流大 学 的 办 学 目标 戟 锋 教 授 提 出 , 可 桢 教 育 思 想 具 有 三 个 方 面 的 竺 鲜 明特 色 : 是 将 人才 培 养 与 拯 救 中华 民族 联 系起 来 , 化 教 育 目标 ; 是将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与 西 方 现 代 文 明 联 系 起 来 , 行 一 强 二 实 民 主 办学 ; 是 将 追求 真 理 与 大 学 精神 联 系起 来 , 导 “ 是 ” 三 倡 求 校训 。何 亚 平 教授 认 为 , 可 桢 在 长 期 的 办 学 实 践 中 , 出 了 竺 提
过 程 中 召 开 的 , 于 进一 步 反 思 和 深 化近 年 来 我 国 高等 教 育 改 革 与 发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志 着 全 国 范 围 内 的竺 可 桢 学 研 究 对 标
迈 出了 一 个全 新 的步 伐 , 时也 为 进 一 步深 化 浙 江 大学 校 史 研 究 开 创 了一 个 良好 的新 局 面 。 同
Isr ne i g t n e ig P o lSC ut rs,0 5 ] nua c t ai ,B in : epe o r P es2 0 . L i o i ’
[ 8 邹海林 : 评 中国17 9 。[o ai,C m ns n 11 《 ,月 20 年 期 第 7 —10页 ZuH i ”o met o l n
9 6
浙江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版 ) 人
第 4 O卷
[ 6 徐 卫 东 : 商 法 基 本 问 题 研 究 》 北 京 : 律 出 版 社 ,0 2年 。 [ io g eerho ai Ise f 11 《 , 法 20 XuWedn ,R sac nB s s so c u
L g l g lto n I f r t n As mme re f I s r n e C n r c , a a d S c a v lpme t No 6 e aRe u a in o n o ma i y o t is o n u a c o t a t ”L w n o i lDe eo n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