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课件
③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 法。 ④意义: 积极性: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 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局限性: A.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 障; B.没有涉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C.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 D.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 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 空文。
谢谢 再见
52.一切都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活着就要学会身不由己。 97.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56.时光不回头,当下才重要。 92.每天肩上新增的不是痛苦,是沉稳的素养。 67.人活着,就会有落寞;前行,就会有坎坷;动心,就会有情伤。话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情意再浓,不懂珍惜,也是徒劳。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 ,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
清末新政(1901-1904)
1、目的: 2、措施:
对外取媚洋人,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对内笼络人心(尤其是拉拢资产阶级的上层), ,挽 救清朝危局,维持专制统治。
①改革官制: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 衙 ②改革兵制:编练新军 ③改革学制: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 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奖励工商业:
清末新政(1901-1904)
3、结果:
消极: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没有跳出中体 西用的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 促使人民不断反抗,革命运动高涨。 积极客观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及官制近代化 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
预备立宪(1905-1911)
1。原因
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外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 ②内因: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 机向革命派进攻; ③根本原因;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 袁世凯抱有幻想 ④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步骤:
对清王朝――威逼其清廷退位,1912 年2月宣统退位,清朝结束。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⑤ 机关刊物:《民报》
2、性质:近代第 一个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3、意义:标志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新阶段。
二、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1日
领导 : 共进会 文学社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对革命党――通电共和,孙中山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结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
胜利 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 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革命的高潮(成果)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五色旗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京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措施;
大 总 统 誓 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见课本)
a 、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 b 、自由平等原则; 。 c 、三权分立原则。 d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政体) ②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 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2。历程
1)1905五大臣考察宪政 2)1906宣布预备立宪 3)1907设资政院、谘议局
4)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5)1911皇族内阁出台
宪法大纲的内容以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蓝本,删去了
其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全文共23条,由正文“君上大权” 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 “君上大权”共14条,规定;“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本着这一精神, 赋予了皇帝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或解散议院,设官制禄 、黜陟百司,统率陆海军队、宣战议和、订立条约,派遣命名臣 ,宣布紧急戒严和以诏令限制臣民自由,以及司法审判等大权。 与日本宪法所赋予天皇的权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13课辛 亥 革 命
(1911.10.10)
一、背景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必要性:
1.政治原因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可能性: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1906年 日知会
蔡元培 刘静庵
兴中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同盟 会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臣民权利义务”共9条。重点是纳税、当兵及遵守法律等义务。 而权利和自由则非常简单,只规定:在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 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事,准其自由,臣民非依法规定,不 受逮捕监禁处罚;以及进行诉讼,专受司法机关审判等事项。
3。实质 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
是一场骗局,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教训: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五)、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影响:
国内 ①政治:政体变化。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 利;促进了法制的近代化。 ②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生活习俗: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发生重大变化 ④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国际 ⑤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⑥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