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麻的简介

天麻的简介

天麻的简介 一、天麻的介绍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天麻的药用价值和食用营养价值都很高,更是采用高海拔育种创造出的神奇天麻品牌。凭借着技术优势,乌红天麻种植不仅引种简单,而且价值极高,重要的是其产品高、生产周期短,成为人们最热门的选择。更多的使用价值,最好的投资渠道,乌红天麻种植的成品完全天然无污染,品质更高、效果更好。 天麻-植物形状天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东起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西至马达加斯加。南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泰国、不丹、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曾经属国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及朝鲜、菲律宾、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州、沿海边疆区,干岛群岛等地区。非州大陆和欧洲、美洲未发现该植物。 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而是与蜜环菌共生,依靠体内的溶菌酶素(蛋白分解酶一类物质)溶解吸收蜜环菌的“丝”为营养。天麻生长不需阳光,从种到收不施肥、不锄草、不喷农药,只需注意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适宜管理就能正常生长,因而不与农作物争地、争肥、争营养,是种植业项目中回报率最高的“懒汉黄金产业”。

二、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平;入肝经;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4.降血压 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三、天麻的吃法与功效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 天麻7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 天麻25克,芎藭100克。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济方》天麻丸) 3、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 天麻100克,地榆50克,没药1.5克(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50克,麝香0.5克(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麻丸) 4、妇人风痹,手足不遂: 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100克。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十便良方》天麻酒) 5、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 天麻(生用)250克,麻黄(去根、节)500克,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250克。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天麻丸) 6、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 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150克,僵蚕100克(俱炒),天竺黄50克,明雄黄25克。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100克,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汇言》) 8、治小儿诸惊: 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50克,天南星(炮,去皮)25克,白僵蚕(炒,去丝)10克。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9、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摘自《元.御药院方》 10、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摘自《本草纲目》 11、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摘自《元.御药医方》 12、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3、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4、天麻杜仲酒 ①成份:天麻、杜仲、木瓜各50克。 ②用法:以白酒500克浸渍。 ③主治:以天麻祛风止痛,杜仲强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脉拘挛。 15、金枣化痰丸 成分: 天麻7钱,胆南星、半夏(制)2钱,白附子1钱,全蝎1钱,轻粉1钱,朱砂2钱半,雄黄1钱,麝香3分,珍珠5分,枳实1钱半,硼砂1钱,金箔20片(为衣),槐角7钱,金枣33个。 功效:小儿急惊,痰壅。 用法与用量:浓煎薄荷汤化下。 16.天麻人参煎 组成:天麻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天竺黄(研)1钱,甘草(生用)1钱,铅白霜(研)1钱,龙脑(研)半钱,丹砂(研)1钱。 主治:小儿上焦风热,热渴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大豆许,用金箔、薄荷汤化下。制备方法上药先将4味为细末,再入研了4味和匀,炼蜜煎为膏。 四、天麻的家常吃法 1、天麻竹沥粥的功效 原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原料:包括天麻10 克,牛尾2 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等适量。 制作方法: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展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政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锅内放入煮好的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于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 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干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即成。 2、天麻鳝鱼火锅的功效 加工方法:将天麻洗净,入笼屉中蒸熟;鳝鱼宰杀后,从背部剖开,剔去骨及肚肠,剁去头、尾,切成6-8厘米长的小段;猪里脊肉按肌肉纤维纹路,斜切成大而薄的片;码上一层极薄的水淀粉;猪心入水中氽一下,捞出切成薄片;藕刮去粗皮,切片;平菇洗净,撕成小朵,沥去浮水。 以上原料分别装盘,围在火锅四周待用。炒锅置火上,下油烧至四成热,下姜末炒香,加鲜汤烧开,打去浮沫,加入天麻片和蒸天麻的原汁,下料酒和精盐、胡椒粉、味精等,舀入火锅中,上火烧开即可烫食。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取香油、精盐、味精、醋制成调味盘,每人1盘,蘸食。 特点:汤浓鲜美,鳝鱼滑嫩,具有祛风活血、壮阳强筋、补身健体的功效。 功效分析:鳝鱼性味甘、温,入肝、脾、肾经,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效。与天麻合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昏乏力、气血受阻的腰腿疼痛以及风湿顽症等。 注意事项:死鳝鱼不可食用,因其体内已有大量组胺,食用后易中毒;活杀鳝鱼,以不去鳝鱼血为佳。 3、天麻炖鲤鱼的功效 烹制方法:将鱼去鳞、鳃、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2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置米饭上蒸透切片,放入鱼腹内。将鱼置于盆内,放入葱、姜、清水适量,上笼蒸30分钟,去掉姜葱。另用清水加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烧于,用水豆粉勾芡,浇在天麻鱼上。 食法、食量:用烧好的鱼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及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五、天麻的副作用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以上患者一样的不良反应。 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