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镀铜讲义

电镀铜讲义

镀液作用
a. CuSO4:主盐,提供Cu2+;浓度太低,高电流 区易烧焦;浓度太高,镀液分散能力会降低;
b. H2SO4:导电作用,使阳极正常溶解;浓度太 低,溶液导电性差,镀液分散能力差;浓度太高,降 低Cu2+的迁移率,电流效率反而下降,并对镀层的延 伸不利;
C、Cl
◇. 提高光亮度和整平性;CL-太低,镀层出现 台阶状的粗糙镀层,易出现针孔和烧焦;浓度太高
2.温度
控制在20-300C;温度升高,电极反应速 率加快,允许电流密度提高,镀层沉积速率加 快,但会加速添加剂分解,增加添加剂消耗, 镀层结晶粗糙,亮度降低。温度过低,烧板。
3.铜阳极
⑴在光亮酸性镀铜液中,需采用含磷量0.040.08%的磷铜球作阳极,溶解时表面生成一层 棕黑色的Cu3P,可以阻止产生金属粉和一价铜。 ⑵为甚么使用含磷铜阳极?因为不含磷的铜阳 极在镀液中溶解速度快,其阳极电流效率〉 100%,导致镀液中铜离子积累,又由于溶解 速度快,导致大量Cu+进入溶液,从而形成
铜离子于溶液中可能之错合物
铜离子与抑制剂形成错合离子(complexion)
c: 抑制剂(carrier)
(3)整平剂
成份:本剂常见者为聚胺类(Polyamines),在 酸液中带有很强的正电性(比Carrier更强),容 易在被镀表面负电镀较强处(如凸起处、板角板边 或孔上转角之高电流处),会与带正电的Cu++形 成有我无你的竞争局面,在高电流处不利于铜厚的 增长,而有利于整平。
d.有机添加剂(又称有机助剂)成份及用:
(1)光泽剂(Brightener)
成份 含硫之有机物,最常见者“硫酸丙硫 醇”(MPSA),或其他含双硫者。
作用 此剂会在氯离子协助下产生一种“去 极化” (极化:电极附近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增加溶液 中之电阻。)或压低“过电位”(Overpotential or Overvotage)的动作,因而会出现加速镀铜的 效应,故又称加速剂(Accelerator)。由于可使镀 层外表变得平滑而反光,故此剂就顺理成章叫光 亮剂。 (参考下图)
5.电流密度
a.工件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电流叫电流密度。
b.当镀液组成、添加剂、温度、搅拌等因素 一定时,镀液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范围也就一定了, 提高电流密度,可以提高镀层沉积速度,因此在保 证镀液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 一般操作时平均电流密度1.5—3/Adm2 。
6.过滤 PP滤芯5—10UM过滤精度,流量2—5次循环/时。
据以上特点,PCB电镀铜绝大多数都采用酸性 硫酸铜体系。
七、电镀铜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 可能原因 题
解决方案
1.CL-浓度不
1.分析并补加至
足;
工艺范围
板 2.电Cu槽打气 (50ppm);
面 毛
较弱;
3.催化后两道 水洗量不足且较
2.调整打气量, 满足Cu槽需要;
3.更换并清洗催
刺 脏;
化后两道水洗,并
③碳膜法(又称黑孔法)
以精细的炭黑或石墨微粒(1-3μm)形成悬胶 体(悬浮液),并浸涂于孔壁等形成导电碳膜。
四、镀液成分及作用
1. 铜的特性 : 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密度 8.89克/立方厘米,电化当量1.186克/安时;
2. 镀液组成: CuSO4、 H2SO4、 Cl-和添加剂;
很多铜粉浮于液中,或形成Cu2O,使镀层粗糙, 产生结瘤,同时阳极泥也增多。(参考下图)
a.表面形成均匀、细密的阳极膜(成份:CuCl 、 Cu3P)
b.表面阳极膜形成不理想
4.阴极膜
电镀进行时愈接近阴极被镀物表面时,其 金属表面离子浓度愈低,现以其浓度下降1% 处到被镀物表面为止的一薄层液膜称之为“阴 极膜”,薄层中,由于金属离子渐少且发生氢 气以致电阻增加,导电不良阻碍金属之顺利登 陆。且此膜也因镀体之外形起伏而有不同,外 形突起峰处膜层较薄,故远处之高浓度离子容 易补充,使该处优先被镀上,而所谓之高电流 密度区;反之低谷处自然不容易镀上。
水源十分脏;
2.检查市水或纯水

3.脱脂、催化、 水源,并联系工务改
化铜等药液杂质粒 进水源质量,检查更
突 子较多,污染药液; 换过滤泵(桶)滤芯;
起 4.飞巴上CuSO4 结晶不及时清洗,
3.清洗(更换)脱脂、 催化、化铜等药液滤
污染各药水槽; 芯;
问 可能原因 题
解决方案 备注(图片)
1.水洗槽水源不
铜离子于溶液中可能之错合物
铜离子与光泽剂形成错合离子(complexion)
B:光泽剂(Brightener)
(2)载运剂(Carrier)
成份 此剂有机物多为聚醚(Polyther), 此剂可协助光泽剂前往阴极凹陷各分布,故称为载 运剂,但必需在氯离子地协助下才能发挥作用。
作用 由于会协助光剂剂往镀面的各处分布, 故称为载运剂。此剂在槽中液反应中会呈现“增极 化”或增加“过电位”的作用,对镀铜沉积会产生 “减速”的现象,此剂还具有降低液表面张力的作 用,或增加湿润的效果,于是又称为润湿剂 (Wetting Agent or Wetter)。
电 镀 铜 讲义
电镀定 义
利用电解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 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 金属层的过程叫电镀。
一、电 镀 原 理
参考图
法拉第定律
A.法拉第第一定律:在镀液进行电镀(电解)时阴 极上所“附积”的金属重量(或阳极所溶解者)与所通 过的电量成正比。
B.法拉第第二定律:在不同镀液中以相同电量进行 电镀时,其各自“附积”出来的金属重量与其化学当量 成正比。
③有利于蚀刻精细导线,可提高有特性阻抗控制的 PCB生产合格率。
狗 骨 状 镀 铜
理 想 镀 铜 层

理想的电镀盲孔
(2)直接电镀
a.定义:直接电镀又称直接金属化 (Direct metallizationsystem,Dms), 主要是避开化学镀铜工艺而直接电镀。
b.优点:①取消甲醛,改善了操作环境, 使操作人员的健康得到了改善。危害生态环 境的化学物质,EDTA等不再在配方中使用。
作用:此剂与Cu++一样带有很强的正电性,很 容易被吸附在被镀件表面电流密度较高处(即负电 级性较强处)。并与铜离子出现竞争的场面,使得 铜离子在高电流处不易落脚,但又不致影响低电流 区的镀铜,使得原本起伏不平的表面变得更为平坦, 因而称为Leveller。
铜离子于溶液中可能之错合物
铜离子与水形成水合离子(Hydratedion)
(1)脉冲电镀
a.所谓脉冲电镀就是电流随时间周期性地 变化,其波形有方波、正弦波、三角波和锯 型波等。(参考下图)
b.脉冲电镀优点:
①显著提高或较好地解决PCB孔内铜镀层厚度均匀 性问题,并使PCB孔内铜镀层厚度接近或等于板面铜 镀层厚度。(参考下图)
②较好地解决了高厚径比(5:1~~20:1)、微 小孔和盲孔和盲导通孔的电镀问题。
催化、速化、化铜 催化、速化、化
滤芯更换不及时; 铜滤芯要按要求

定时检查更换;铜来自塞孔2.切片分析并 2.NC工艺失控; 联络NC改善;
问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1.催化、速化、 1.检查催化、
化铜过滤不良; 速化、化铜滤芯,
2.化铜打气不 不能清洗的要更
足;
换;
镀 层 粗
3.化铜掉板不 及时打捞上来, 引起副反应加速;
导致阳极钝化,镀层失去光泽。 ◇ b.在电场作用下,负电性的CL-绝大部分集聚 在阳极表面,阳极溶解的Cu+,几乎全部和CL-化 合成CuCl,并呈胶体状态吸附在阳极表面上;一 阶的Cu+放电形成两价Cu2+,并和(SO4)2-化合进 入镀液中。解放出来的CL-又重新与新生的Cu+化 合,所以,在酸性电镀铜的电解过程中CL-起着 Cu+ 、 Cu2+的媒介作用或调节和控制作用。
①钯膜法
技术原理:钯系列方法是通过吸附pd胶体或 Pd离子,使印刷板非导体的孔壁获得导性,
为后续电镀提供了导电层。
②导电高分子薄膜法
多层板或芯板经过KMno4进行氧化处理后, 孔壁的非导体上形成一层Mno2,然后浸入单体有 机化合物,经过这种氧化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由于 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所特有的共轭双键中的电子可以 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因而形成导电高分子薄 膜而直接进行电镀。
2.检查并加大 打气量;
添4加.结不晶当;CuSO4
3.生产线生产 时要专人巡线,
5.电Cu前掉板,发现掉板要及时

引起局部电流增 而烧板;
6.赤手上板;
捞上来; 4.CuSO4结晶
要溶解后才能补
7.上板手套十 分脏;
加;
5.加强巡线工
作;
备注(图片)
明视图
暗视图
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备注(图片)
1.检查水洗槽水 镀铜后凹陷
清;
源质量,检查清洗
2.化铜后水洗量 水源滤芯;
不足,不及时清洗
2.及时清洗更换
从化铜带过来的副 水洗槽,并加大水
凹 陷
产物;
3.速化后水洗槽 水洗较脏;
洗槽进水量;
3.及时清洗更换 水洗槽,并加大水 洗槽进水量;
蚀刻后凹陷
问 可能原因 题
解决方案 备注(图片)
1.脱脂、预浸、 1.脱脂、预浸、
电镀(panel plating)或图形电镀(pattern plating)来实现层间的可靠的互连。(参考下图)
镀 铜前
镀铜后
盲孔图片
镀铜前
内层铜 外层铜
镀铜后
底材
通孔、肓孔、埋孔参考图
(肓孔)
(通孔)
(埋孔)
三、电 镀 种 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