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科教兴国l 1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本刊讯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 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 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全省科技创新 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是“十三五”省级重 点专项规划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 来重要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讲话的重大举措,对 于全省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编制过程 科技厅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制定了规划编制方案, 组建了各领域200多人的高水平编制专家队伍,有序推进规划 编制研究工作。 一是总结梳理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情况,完成了 《四川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形成了对现阶段科技发展基础和态势的总体判断。 二是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专题研究,形成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农业科 技、民生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的l4个专题研究报告。 三是编制规划文本,并组织了咨询论证。先后征求了国家 有关部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意见,前后两次书面征求了省级相关部门意见,以及各市州、 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意见,召开各类咨询会30多场次,收 集、采纳各种意见建议500多条。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内容体现了五个突出:一是突出自主创新,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战略,提高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突出 改革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重点表 述;三是突出“全创”和“双创”,把这两项工作作为规划的 重中之重;四是突出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 新;五是突出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把 建立完善激励人才作用发挥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 规划文本共六章,大约四万两千字。 (一)发展基础和态势。 总结了“十二五”以来全省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了 “十三五”期间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国内科技发展新形势以 及我省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坚 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 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以深化科技 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引领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为核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建设创新 
型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2.发展目标。N2o2o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 
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取 
得重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全省总体进入创 
新驱动发展阶段,刨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建成国家创 
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创新型四川。 
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环境和创 
新驱动发展四个方面的9个主要预期性量化指标。 
指标 草植 2015卓 2020年 属性 
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 67 预期性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K&D人员数 人阜/ ̄-A. 预期性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敷 个 2707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 % >30 预期性 
技术市场史再颠 亿元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预期性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K&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0 58 0 8 预期.ii 

表1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三)重大任务。 

十项重大任务: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夯实科技创 
新基础、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 
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推 
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方位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科 
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四)重点领域。 
五大重点领域: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领域、优 
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社会发展科技领域 
和生态环保科技领域五大领域的创新重点及方向。 
(五)重大专项。 
十大重大专项:对接国家重大专项,围绕我省高端成长性 
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凝炼出信息安全与集成电 
路专项、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航空及燃气轮机专项、新能源 
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专项、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专项、新型 
功能材料专项、生物技术与医药专项、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专 
项、核电与核技术应用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十个重大 
专项。 
(六)《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为有效实施《规划》,切实保证各项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我们不断完善组织实施机制,进一步制定完善落实创新政策,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了规划实施考核评价。 
(本刊通讯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