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县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抓住“长吉图”开发的有利契机,结合我县工业实际情况编制本十二五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汪清县进入由传统农业县份向新型工业县份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认真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县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着重解决关系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使“规划”成为指导全县未来五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总纲领。
规划的主要内容本规划主要针对汪清县工业经济实际,为适应当前国家工业发展新形势,分析我县工业和加工业现状,研究我县工业及加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合理布局。
以此为基础,对汪清县在今后五年时段内工业经济调整与改造方向性问题论证规划。
规划提出:利用我县已被列入图们江流域治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全国资源转型城市规划的有利时机,围绕矿产业、木制品加工业、水电资源开发、特产品基地化建设及深加工和旅游休闲五大产业发展方向,理清长远发展思路,谋划产业建设项目。
规划编制的意义编制“十二五”工业经济规划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国家建设和发展全局出发,相继做出“建立特区和沿海地区开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长吉图规划纲要》。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特别是汪清县,机遇难得。
我们编制《规划》就是为了抓住这样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发展汪清经济,振兴汪清工业与加工业。
加速汪清县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优化和升级。
解决汪清县产业结构和改制问题,使我县尽快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发展的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汪清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和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8亿元,同比增长44.6%;完成现价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润4500万元,同比增长5.4%;万元增加值能耗4.44吨标煤,同比下降7.7%;完成工业项目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27%。
2010年“十一五”末计划实现工业增加值10.27亿元,同比(十五)增长300%;完成现价产值28.75亿元,同比(十五)增长300%;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十一五”期末,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即,矿产业、木制品加工业、水电资源开发、特产品基地化建设及深加工和旅游休闲五大产业)。
汪清县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措施狠抓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构建起以“一区九园”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发挥“中国木业之都”的品牌效应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全力推进木制品加工、水电、风能、矿产、特别是油页岩、石灰石、大理石等石材资源的勘探开发。
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产业开发越来越合理、项目建设越来越符合汪清实际的显著特点。
若干决定汪清全局的支柱项目进展顺利,罗子沟油页岩资源开发进入新的阶段,龙腾公司油页岩项目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德全水泥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竣工已投入使用;林源木业10万立方米中纤超薄板项目已正式投产;石材园区及加工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辽宁信德集团石头纸项目开工建设。
“一区九园”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决定汪清长远发展命运的工业基础已经基本确立。
(二)发展环境有利条件:1、资源优势。
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7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9.8%,年可提供商品木材40万立方米左右。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木耳,年产量超千吨,居延边州之首。
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的储量尤为丰富,被誉为“石灰石之乡”,探明储量2亿吨以上。
油母页岩已探明储量1.47亿吨,远景储量4.5亿吨。
全县草地面积为6万公顷,年产草量5亿公斤,是天然牧场。
水利资源丰富,水系发达,分布均匀,有大小河流144条,现已建成水电站7座,水能理论蕴藏量17.5万千瓦。
2、政策优势。
汪清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优惠政策。
“十一五”期间,仍会得到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
随着省政府出台的“省管县体制”政策的实施,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县级真正得到了实惠。
《汪清县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优惠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为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3、体制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财政、金融、教育等各项体制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尤其是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为全县扩大融资渠道,注入活力。
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取得进一步发展。
农村林地体制改革日趋成熟,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大力推进。
体制的完善为全县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人文优势。
全县三分之一人口为朝鲜族,与朝鲜、韩国以及海外各地的朝鲜族有特殊的亲缘关系。
相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便于沟通和了解,这种特殊的人文优势,是广泛吸引外商、外资、技术、人才的有利因素,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劳务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形成一定民族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制约因素:(一)工业经济总量小,快速做大工业经济的基础相对薄弱。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技术工艺落后,市场竞争乏力。
(三)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仍然困扰着工业经济运行,制约着企业发展。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持续发展的能力尚有欠缺。
(五)、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
人才机制不健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高科技人才极少,技术工人短缺。
二、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县十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先导区战略机遇,结合汪清实际,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围绕开发优势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规划主线,客观分析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准确把握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特征,坚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为前提,着力解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继续推动总量扩张,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两化”融合,在扩大中调整,在调整中升级,努力建设现代工业体系,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使规划成为指导工业和信息化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基本原则1、坚持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根据现有资源、产业特点,以及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因素,科学地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
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将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结合起来,集聚全力,搞好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立县、项目立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坚持工业立县、项目立县,把具有资源优势的生态工业作为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力度重点扶持。
处理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搞好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外力树立“以开放促发展”的思想,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对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充分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对外合作与竞争,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与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工业在汪清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加合理,综合能耗逐步降低。
到“十二五”末期,汪清县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经济强县,进入全省发展较快的县份行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0.19亿元,年均增长率25%,同比(十一五)增长144%;工业增加值达到24.28亿元,年均增长率25%,同比(十一五)增长136%;销售收入65亿元,年均增长率22%;同比(十一五)增长150%;利润32000万元,年均增长率5%。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58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三、工业经济发展格局、重点与任务坚持发挥优势、培育特色经济的原则,根据汪清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以“一区九园”经济发展格局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国木业之都”的品牌效应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全力推进木制品加工、水电、风能、矿产、特别是油页岩、石灰石、大理石等石材资源的勘探开发。
进一步调整产业、区域及重点项目布局,依托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示范工程项目,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速产业集聚,明确功能定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县域发展格局。
发展的格局、重点——矿产工业: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抓好矿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现矿产资源的更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更好地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对汪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汪清县“一区九园”发展规划,以“一区九园”做为发展载体,全力打造罗子沟油页岩开发园区、庙岭石灰石开发园区、石材开发园区,打造黑色金属的钢铁,有色金属的金、银、铜、钼、钨、铅、锌,非金属的硅石、水晶、长石、高岭土、沸石、粘土、建筑用砂石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冶炼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