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与识图 墙体

建筑构造与识图 墙体

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 (3)要求:勒脚坚固、防水和美观。 (4)构造做法:
1)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1﹕2水泥 白石子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
2)用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贴面; 3)用强度高、耐久性和防水性好的材料砌筑。
2.墙身防潮层 (1)作用:保护墙身。 (2)类型: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 (3)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0.060m标高处
2.门窗框与墙体的联系 3.勒脚防潮构造
• 抹灰勒脚
• 贴面勒脚
• 石砌勒脚
• 水平防潮层
• 垂 直防潮层
• 防潮层做法
• 水泥砂浆散水
• 混凝土散水
• 散水变形缝构造
• 防冻层
3.空心砖: 规格:290×190×90 240×180×115
4.砌块的类型与规格 (1)类型 1)小型砌块 2)中型砌块 3)大型砌块 (2)规格
• 小型砌块
• 中型砌块
• 大型砌块
第二节 墙体细部构造
一、砖墙的细部构造 1.勒脚 (1)含义:勒脚一般是指室内地坪以下、室外
地面以上的这段墙体。 (2)作用:防止外界碰撞、防止地表水对墙脚
四、砌体墙的墙体材料
1.实心砖墙 (1)砖的尺寸:240mm×115mm×53mm (2)砖墙的厚度:120mm、180mm、
240mm、370mm等 (3)墙段长度和洞口尺寸:
墙段长度为(125n-10)mm; 洞口宽度为(125n+10)mm。 2.多孔砖: 长度:290、240; 宽度:190、180、175、140、115; 高度:90
设置;当内墙两侧有高差时,应在墙 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 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 (4)做法: 1)油毡防潮层 2)防水砂浆防潮层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4)垂 直防潮层
3.散水与明沟 (1)作用: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危害基础。 (2)散水构造要求:
1)坡度一般为3%~5%; 2)面层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等; 3)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
第一节 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作用 1.承重作用 2.围护作用 3.分隔作用
二、墙体的类型
1.墙体按位置分类: (1)外墙 (2)内墙 (3)窗间墙、窗下墙、女儿墙
2.墙体按布置方向分类: (1)纵墙 (2)横墙(外横墙亦称山墙)
3.墙体按受力情况分类: (1)承重墙 (2)非承重墙
4.墙体按材料分类:
(2)设置圈梁及构造柱 1)圈梁:分现浇和预制两种。预制圈梁一般采 用U型预制块代替模板,然后在凹槽 内配筋再现浇混凝土。
2)构造柱: 位置: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 材料:C20细石混凝土; 纵向钢筋直径12~14, 钢筋网片:小型砌块房屋可采用∮4电焊钢 筋网片,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中型 砌块可采用∮6钢筋网片,各皮设置。每 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4)与构造柱相连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 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体不少于
三、砌块墙的细部构造 1.墙身加固措施 (1)砌块墙的接缝处理 1)搭接长度:中型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少于 砌块高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小型 空心砌块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当搭接 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4的 钢筋网片,网片每端均超过该垂直缝不小于30mm。 2)砌筑砂浆:砌筑砌块一般采用强度不少于M5的水泥 砂浆。 3)灰缝宽度:小型砌块为10~15mm,中型砌块为 15~20mm。当竖缝宽度大于30mm时, 须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
时,散水应宽出屋檐150~200mm; 4)变形缝: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缝内
填粗砂或碎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散水整体 面层纵向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 同勒脚与散水相交处。 5)防冻层:北方地区应选用砂石、炉渣石灰石等非
冻胀材料作防冻层 (3)明沟:沟槽内有不小于1%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
4.门窗过梁 (1)作用: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砌体和楼板传来 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墙体。
(2)类型: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砖过梁、砖拱 过梁。
(3)钢筋混凝土过梁 1)高度:是砖厚的整数倍,如90mm、120mm、 180mm、240mm等; 2)宽度:与墙同宽; 3)支撑长度:不小于240mm; 4)截面形状:矩形、L形。
(4)砖拱过梁 (5)钢筋砖过梁 5.窗台 窗台构造做法分为外窗台和内窗台两个部分。
二、墙身加固措施
1.壁柱和门垛: 一般为120mm×370mm、240×370mm、 240mm×490mm。
2.设置圈梁 (1)概念: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
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
(2)作用: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3)类型: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4)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
(1)砖墙(包括空心砖和多孔砖) (2)砌块墙 (3)钢筋混凝土墙 (4)石墙 5.墙体按构造形式分类: (1)实体墙 (2)空体墙 (3)复合墙 6.按施工方法分类: (1)块材墙 (2)板筑墙 (3)板材墙
三、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 3.满足隔声要求 4.满足防火要求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6.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1)尺寸要求:宽度同墙厚且不小于180mm,高度一 般不小于120mm。
2)与楼板的位置关系:外墙圈梁一般与楼板持平, 内承重墙的圈梁一般设在楼板之下。
3)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的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3.设置构造柱 (1)作用: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
以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
(2)设置位置:外墙转角、内外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 侧、长墙的中部及楼梯、电梯间四周
等。
(3)构造要求: 1)构造柱的最小界面尺寸:240mm×180mm; 2)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纵向钢筋4∮12,箍筋 ∮6,间距不大于250mm。 3)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 地坪下500mm处;上端应通至女儿墙顶部,并与钢 筋混凝土压顶相连,而且女儿墙内的构造柱间距应
适当加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