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ppt课件

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ppt课件

6
开展地区性幼儿问题行为矫正工作的必要性
以一个地区为单位启动为最佳的理由 1、在我国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没有现成可以引用的教育资料,
又无 直接可供借鉴的经验。 2、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心理
学专业基础的教师来操作。 3、问题行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格、繁复的工作。 4、幼儿问题行为矫正工作又是一项需要一定财力、物力投入的工作
2、品德性问题行为
如:说谎、讲脏话、独占玩具、
不遵守游戏规则、打人等
3
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深刻
1、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 2、父母双职工 3、儿童活动空间小 4、核心家庭逐年上升 5、儿童生活“电视化”
父母教育存在不良的倾向
1、过高期望 2、过多保护 3、过度教育
学校教育不当
1、教育思想陈旧 2、教育方法欠妥 3、家园教育不一致
认知行为疗法
是通过纠正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方法。
其种类有很多,适应儿童的有如下两种:
1、贝克的认知疗法
2、迈克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法
催眠疗法 是应用催眠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以暗示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11
确定矫正对象
如何鉴别有问题的儿童,即评定儿童有问题行为的依据是什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考虑:
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1、更新观念,把幼儿 问题行为矫正工作放到一定的议事日程 2、健全组织,建立幼儿问题行为矫正的工作系统 3、培训师资,提高幼儿问题行为矫正的质量 4、提供服务,改善幼儿问题行为矫正工作
7
正强化法
也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它是指当一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即时得到 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这一特 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几率会升高。
a、父母间应友爱合作,共同创造和睦、温暖的美满家庭。 b、父母对子女不可溺爱,必须采取“爱护但不姑息,严格而不苛刻”的态度 c、父母对子女多用鼓励、暗示、,少用责备和命令,不可大骂,应注意诱导。 d、父母多和子女一起游戏、一同活动,以了解儿童的心理,及时施教。 e、父母对待子女要公正,管教子女态度要一致。 f、父母对子女不能期望过高,督促过分。 g、父母不可欺骗幼儿 (2)父母应给子女充分的爱 (3)父母应关心子女的全部生活行为和学习效果 (4)父母应不让孩子感到生活单调 (5)父母教育子女应有耐心 (6)父母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1、幼儿一般情况
2、问题行为的表现
3、可能的原因
二、矫治前准备
1、选择正强化物调查表
2、设计教育内容
3、争取家长配合
三、矫正过程
第一周: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第二周:寻找合适机会进行强化刺激
第三、四周:创设情景吧矫治工作推向高潮
第五、六周:巩固、发展矫治成果
第七周:帮助幼儿获得最高奖励
四、治疗结果
采用消退法矫正幼儿进食障碍的实施案例
运用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1、确定要消退的行为
2、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
3、认真按程序进行实施
4、逐渐脱离消退程序
间歇强化法
是一种间歇的(即不定期的)而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维持行为的间歇强化有四种基本类型:
1、固定比例强化
2、可变比例强化
3、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4、可变时间间隔强化
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有三种基本类型:
模仿疗法
就是通过观察别人做某些事,看到这些行为的结果,从而产生共鸣,导致本身行为改变,即 通过观察学习来增加、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模仿疗法有四种基本类型:
1、电影、电视或录像模仿疗法
2、现场模仿疗法
3、参与模仿疗法
4、想象模仿疗法
系统脱敏法
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儿童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的提高儿童 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儿童对于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强化物一般可以分化五类:
1、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饼干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影、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
3、操作性强化物(玩球、涂颜色、绘画、跳绳等)
4、拥有性强化物(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拥有享受的东西)
5、社会性强化物(个体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
其操作程序和操作原则:
1、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
2、处理或矫正阶段
3、跟踪阶段
记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次数记录法
2、时间记录法
3、质量评定法
4、百分比记录法
13
矫正研究设计
一般有三种研究设计模式: 1、倒返设计 2、多项基线设计 3、逐变标准设计
选择教育材料
创编和选择教材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教材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或班级实际 2、教材应具有趣味性 3、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正面形象,使幼儿学有榜样,激发幼儿
2、正确选择正强化物
3、正确实施正强化
4、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惩罚法
是指儿童在一定情景或刺激下产生某一不良行为后,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
损失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也就是讲儿童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 多次重复配对出现,使儿童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12
建立个人档案
被矫正幼儿档案一般应包括如下一些方面内容:
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父母等)
2、问题行为资料
幼儿问题行为起始形式,急、亚急或缓
行为症状
发生日期及过程
可能的病因或诱因
过去的诊断及治疗情况
3、成长发育史
4、家庭教育
5、其它
行为观察记录
在矫正过程中,一般包括单个观察记录阶段:
1、基线阶段
4
幼儿问题行为应尽早矫正
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像测量人的各种生理指标那样客观和具体,在健康的与不健 康的心理之间难以划出十分明确的界限,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於 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与波动性都很大。 幼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 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 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幼儿的生 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
19
20
1、低比例区别强化 2、零反应区别强化 3、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
9
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程序,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 新行为的过程。
实施时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1、确定具体的目标行为
2、选择适当强化物
3、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行为
4、设计塑造步骤
5、正确进行操作
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
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
1、持久性的困难
2、不受普通方法控制的行为
3、不为的表现
1、行为不足
2、行为过度
3、不适当行为
问题行为的分类
1、心理性问题行为
(1)由于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行为。如:强迫性行为、歇斯底里行为等
1、从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看 2、从各种行为障碍出现的频率看、 3、从行为表现得严重程度看 4、从持续的时间来看
制定矫正方案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方案,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问题行为及所用矫正方法的名称 2、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心理矫正方法的基本概念 3、矫正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 4、幼儿问题行为的基线测定原则 5、矫正方法的具体操作要求、步骤 6、结合心理治疗提出相关教育要求及措施 7、效果分析与追踪处理 8、矫正注意事项
实施时应遵循的程序:
1、教师要对幼儿建立焦虑(恐惧)等级表。
2、要教幼儿学会肌肉的深度放松能力。
3、进入系统脱敏矫治
10
代币制疗法 指一种用代币作强化物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 运用时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1、明确目标行为 2、建立基线 3、确定代币 4、选定支持强化物 5、拟定代币交换系统 6、严格具体操作 7、把代币制泛化到自然环境中去
15
采用消退法矫正幼儿发脾气行为的方案 采用间歇强化法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案 采用行为塑造法矫正幼儿语言障碍行为的方案 采用模仿疗法矫正幼儿退缩行为的方案 采用代币制疗法矫正幼儿多动行为的方案 采用负强化法矫正幼儿咬指甲和允吸手指行为 的方案
16
采用正强化法矫正幼儿允吸手指行为的实施案例
一、被矫正幼儿的情况分析
目前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1、在尊重幼儿的特点上 2、在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上 3、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上 4、在发展幼儿的自我表现上 5、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上 6、在增强幼儿的兴趣上 7、在引导幼儿的行为上
5
积极开展预防与矫正工作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 (1)按照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组织教育 (2)按照幼儿社会交往特点组织教育 (3)按照幼儿的情绪特点组织教育 (4)按照幼儿的认知特点组织教育 2、指导幼儿家长把握家庭教育的原则 (1)父母应有的观念和态度
惩罚的三种类型:
1、体罚
2、谴责
3、暂停
8
负强化法
是指儿童发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可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则以后在同样情景下, 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运用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
1、确立目标行为
2、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
3、选定警告刺激
4、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消退法
是指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个行为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 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克服问题行为的勇气和信心。 4、应注意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有些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便于向全体幼儿公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