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润滑油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润滑油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润滑油厂三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08.07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润滑油厂三期扩建项目项目投资:2946.35万元建设地址:位于太仓市港口开发区内,厂区北面为江苏长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建滔(太仓)化工有限公司,南侧为太仓阳鸿石化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太仓)石油有限公司,东面为碧辟(中国)工业油品有限公司LPG项目,西面为碧辟公司润滑油厂和荣利(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三期工程位于华东润滑油厂内预留空地。

占地面积:4000m2,其中储罐占地面积721m2。

职工人数:本期工程不增加定员,雇佣临时工2人,项目完成后公司总人数不变,仍为45人。

生产时间及班次:2008小时/a,251天/a,一班制。

投运时间:2008年10月建成投运。

1.2 建设背景和规模(1)项目背景华东润滑油厂现有项目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油品储运工程、20万吨/年润滑油调合设施和15万吨/年润滑油产品包装线以及配套工程。

现有项目工程组成详见1.2-1。

表1.2-1 企业现有项目工程组成内容(2)本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共新增基础油储罐11个,总罐容为37,000 m3,储罐选用拱顶罐,主要用于中转、储存基础油,总储量87500t/a,包括抗磨液压油25000t/a、橡胶填充油25000t/a、白油25000t/a、全损耗油12500t/a。

新增储罐详见表1.2-2。

表1.2-2 新增储罐情况本项目运输方案见表1.2-3。

表1.2-3 本项目运输方案(万t/a)本期扩建项目新增基础油装卸仍依托江苏长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码头,卸船、装船及装车工艺、调合工艺均与现有项目相同。

所有辅助、配套工程均依托现有项目。

1.3 现有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根据企业和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华东润滑油厂建成至今没有发生过污染事故或环境纠纷。

企业目前环保措施已全部到位,实现正常运行,而且企业已顺利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企业目前无遗留环保问题。

2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2.1废水为进一步减少用水和废水排放量,本次扩建项目新增基础油罐实行专罐专用,减少洗罐用水量。

本项目废水包括:地面初期雨水、洗罐废水,本项目不增加定员,因此生活污水量不变。

本项目废水产生情况见表2.1-1,全厂废水排放情况见表2.1-2。

本项目初期雨水量为2920t/a。

初期雨水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

根据现有项目情况,初期雨水中COD浓度为200~1000mg/l,石油类50mg/L。

本项目储罐清洗废水为80m3/a。

主要污染因子及发生浓度为COD1500~3000mg/L、石油类500mg/L。

表2.1-1 本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表2.1-1 本项目完成后全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2.2废气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有:调合过程产生的废气G1、扫线废气、油品装车(船)过程产生的废气、罐区废气、跑冒滴漏、船舶车辆机械废气等,其中调合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9米高排气筒排放,其它废气为无组织排放。

为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量,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以新带老”措施:在储罐呼吸口设置狭窄板,采用气相收集系统等措施对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和截留,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本项目新增油品废气排放情况见表2.2-1。

表2.2-1 本项目油品废气排放情况汇总表采取“以新带老”措施后,废气污染源情况见表2.2-2。

表2.2-2 “以新带老”后废气污染源变化情况2.3噪声本扩建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新增11台机泵,噪声源强为80~90dB(A),经厂房隔声治理后,可降噪约15dB(A)。

2.4固废本项目新增固体废物有各类添加剂的包装桶约0.7万只/a,由生产厂商回收;废油抹布新增0.5t/a,清罐油泥新增600t/a,作为危废委托柯林公司焚烧处理;本扩建项目由于不增加定员,因此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变。

2.5三本帐本项目污染物“三本帐”见表2.3-1。

表3.4-10 扩建后全厂污染物“三本帐”汇总表(t/a)3 污染防治措施3.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4.2.1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各种油品在装卸过程和存储过程中挥发出来的物料。

(1)化学品装卸过程挥发气体的污染防治措施针对装卸过程气体挥发以及物料输液泵滴漏散发的化学品气体及油品,在装船、装罐、装车时控制泵压,使液面缓缓上升,减少液体飞溅,减少装船过程中化学物质的挥发。

(2)罐区废气治理措施①浸没式装罐法本项目在物料装罐过程中采用浸没式装罐法,即进料管置于罐底0.15m内,从而避免物料装罐时产生较大的搅动。

采用该法装罐,产生的化学品蒸汽极少,化学品气体与液体的体积置换比接近1:1。

②正确选用储罐涂料由于呼吸作用主要原因为温度变化,储罐涂料层可影响储罐的蒸汽空间和化学品温度,同时影响储罐接受的辐射热量。

本项目采用铝质涂料配白色涂层,可以减少25%烃类呼吸发散量。

(3)扫线废气治理措施本项目扫线废气治理措施主要有:减少扫线频次,增设气相回收装置等。

采用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地控制各种原料的呼吸量,降低废气无组织排放量,所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

(4)调合废气治理措施在成品油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调合工艺:对20t以上大批量产品采用SMB调合;对20t以下的小批量产品采用ABB调合。

传统的ABB调合工艺生产周期较长,调合作业需分批进行,适合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而SMB工艺可实现多种基础油和添加剂同步进入调合罐,大大缩短调合周期,从而减少调合过程中废气的产生。

4.2.2“以新带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量,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以新带老”措施:1、气相回收系统为有效的控制油气发散,本项目采用气相回收系统,包括气相集合管线、气相压缩装置、物料循环装置等。

油品蒸汽由布置在储罐蒸汽空间的相互沟通的气相集合管线收集,然后进行压缩,可凝部分由循环装置送回储罐,不凝部分送至蒸汽空间。

2、呼吸口下部安装挡板为进一步减少储罐的呼吸损失,在紧靠储罐呼吸口下侧安装水平挡板,形成狭窄空间。

由于空气较轻,趋向于留在储罐顶部,在紧靠油品表面很少有自由空气与油气混合。

在外呼气体时,罐顶狭窄空间的空气首先被呼出。

根据试验数据,该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品25~50%的表面蒸发。

各调合罐也采用设置狭窄板等废气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调合废气的排放量。

采取上述“以新带老”措施后,全厂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总量减少,对环境大气具有改善作用。

3.2水污染防治措施厂内排水系统采用清污分流体制,清洁雨水和冷却塔排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全厂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洗罐废水等。

主要污染因子:生活污水中的COD、BOD、SS、氨氮、总磷等,洗罐废水及初期雨水中的COD、石油类等。

本项目新增废水主要为初期雨水和洗罐废水,不新增生活污水、冷却塔排水。

针对所产生的各类废水,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成份较简单,浓度也较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可直接排入石化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2)冷却塔排水冷却塔排水中污染因子主要为SS,污染较小,作为清下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3)初期雨水在降雨天气情况下,罐区初期雨水将会夹带少量所储运的油类,因此必须将这部分雨水收集起来(15min内新增初期雨水2920t/a),经隔油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

经估算,本项目界区内初期雨水浓度为COD 550mg/L、石油类50mg/L。

拟将这部分废水收集后经隔油池处理,接管至石化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4)洗罐废水本项目实行专罐专用,因此洗罐用水很少,新增储罐清洗废水为80m3。

主要污染因子及发生浓度为COD 2000mg/L、石油类500mg/L。

该废水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石化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项目新增废水排放量约为3000t/d,经厂内隔油处理达接管标准后排入港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建设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石油类,其浓度分别低于500mg/L和13mg/L,满足港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对港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小。

因此本项目废水接管排入港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可行。

3.3固废防治措施本项目新增固废主要为添加剂的废包装桶和少量的废油抹布、清罐油泥,不新增职工生活垃圾。

废包装桶新增7000万只/a,由生产厂商回收处理。

新增废油抹布0.5t/a、清罐油泥600t/a,送太仓市柯林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置,该公司具备对各类危险固废进行焚烧处置的资质要求,且设计处置规模为2000t/a,委托处理合同见附件。

采用上述相关固废处理措施完全可行。

3.4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营运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机械噪声、交通噪声等。

主要防治措施有:在机械设备选型时,首先应选用低噪声环保型产品;对于泵等设备,将采取一系列隔声和减振措施,如设置消声器,安装软接头等,降低声压级,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以上措施切实可行。

4 环评结论4.1 结论为适应市场需求,华东润滑油厂拟进行三期扩建,在厂内预留地新建基础油储罐11台,总罐容37000m3。

4.1.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中第25条其他服务业中第2款“粮食、棉花、食糖、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现代化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的范畴。

本项目属于《江苏省鼓励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四项“交通运输、仓储”中第6条“运输业务相关的仓储设施建设”。

本项目属于《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苏府办发[2007]129号)鼓励类第十五项“服务业”中“(一)现代服务业5、粮食、棉花、食糖、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现代化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

对照相关管理名录,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品种及使用的设备均不在我国规定的淘汰名录之中。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本项目的建设不属于目录中的禁止类或限制类项目。

对照国办发[2004]38号文和发改产业[2004]746号文,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1.2项目选址可行性及与规划的相容性《太仓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第二产业的发展战略为集中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和能源原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

本项目定位为石油化工,与《太仓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发展目标相容。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太仓市港口开发区石化区内,项目定位为化工,属于开发区产业定位鼓励类的石油化工企业。

本项目拟建厂址属工业用地,符合石化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因此,本项目选址与石化区的总体规划相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