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动作技能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这一阶段是以出声的
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 实在的活动,是智力 技能内化的第二步。 它是智力活动形成的 一个特殊阶段,是由 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 力活动转化的开始, 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 个重要阶段 。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二)操作模仿定义
定义: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 或行为模式。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的各项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协调性较差。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四)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定义: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 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 化和自动化。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 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动作具有轻快感。
(一)动作技能
&
智力(心智)技能
1.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动 作方式 ,表现为骨骼肌 的活动 按广义知识观,动作技 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是按照一套规则或程序 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 的能力. 精细的肌肉控制是动作 技能的重要特征。
2.智力技能(智慧技能、 心智技能)
智力技能指通过练习而 形成起来的合乎一定法则 的智力活动方式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 智力技能是运用某种习得 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智 慧任务的能力.
1、练习进步的先快后慢 2、练习进步的高原现象 3、练习进步的时起时伏
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 (中后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现象。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二)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三、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 “外 化”或 “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 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 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练习曲线 高原现象 多样化练习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一)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练习—动作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
动作技能的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2.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 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 逐步提高。练习曲线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
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 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 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 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 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
主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 化,似乎脱离意识的范 畴,脱离自我观察的范 围,无论在言语机制和 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 化。
(二)操作技能的分类
1.粗放的操作技能 需要大块肌肉群 游泳、跑步 & 精细(细微型)的操作技能 只需要小肌肉群 打字、刺绣
2.连续的操作技能 & 动作序列较长
不连续的操作技能 动作序列较短
3.闭合型的操作技能 时间、空间、环境不变 跳水、投掷铁饼等
&
开放型的操作技能 时间、空间不断变化 驾车、踢球等
2.原型操作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 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 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 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 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 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三、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心智 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加里培林智力技能形成理论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 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 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是通过 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 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内化”而实现的。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认知阶段 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 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 2.联结阶段 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 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 程序化的过程。 3.自动化阶段 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 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技能基本特点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与本能 行为。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 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 验的知识。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 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而不是一般的动作习 惯。知识是前提,但知识不等于技能。
二、技能的分类
4.徒手的
&
操纵工具器械的
四、心智技能
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 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三)操作整合含义
操作的整合:是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 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 作。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动作品质。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 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 协调、连贯。 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 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准备阶段:要了解、
熟悉活动任务,使 学生知道做什么和 1.活动定向阶段 怎么做,从而在头 脑里建立起活动的 定向映象。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
段 •任何活动就其结构 来说,都存在着活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动的“定向、执行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和检验”三部分。 活动的定向是活动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 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 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特点:
动觉不同于视觉和听觉,如果不经过训练,很难为 个体明确地意识到;
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处于被掩盖的地位。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学习者不易对自己的错误 动作意识到。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论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 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
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 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的执行的调节机构, 是成功地完成活动 所必需的。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
模型、图表、标本等进 行学习。 •物质化活动是指利用 实物的代替物如模象、 图片、模式、示意图、 图解等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不是实物本身而是实 物的替代品。 •这一阶段在智力活动 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 此阶段的关健,一是展 开,二是概括。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1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概述
2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3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概述
一
技能的概念
二
技能的分类
三
动作技能的概述
一 、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起来的合乎一定法则的活动方 式。 按广义的知识观,技能实际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 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办事的能力。 克伦巴赫(J.Cronbach):最好把技能定义为习 得的、能相当准确地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 或不需要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
“言语就成为一切指定的
功课和动作过程的负荷 者”。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
于智力活动是以不 出声的外部言语来 进行的,它要求对 言语机制进行很大 地改造。 加里培林认为,不 出声的外部言语形 式的活动的形成, 是活动向智力水平 转化的开始。因此, 这一阶段在智力活 动的形成上同样十 分重要。
(二)初级技能
&
高级技能
通过掌握一定的 知识和模仿而形成 起来的、尚未巩固 的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