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弦定理说课稿

正弦定理说课稿


(6)已知 A 300 , C 70, B 800 ,解三角形
为了进一步理解正弦定理,我设计了例1,学生通 过讨论,得出正弦定理的作用,紧接着回头解决引例 。如此前后呼应,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正弦定 理的必要性和正弦定理在解决问题时突出的优越性。 正弦定理的作用: (1)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求出其它元素 (2)已知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可以求 出其它元素
2、正弦定理的应用: (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1、P ; 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我校旗杆的高 10
度的方案,并写出计算过程。
2.阅读作业:预习 P P ,并尝试完成学案的反思延伸 8 9
五、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学生在不知正弦定理内容和证明方法的前 提下,在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个 个相关联的探究活动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 猜想—证明”的“再创造”过程发现并证明定理,从而培 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另外,通过对引例的质疑 和解疑,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尽管多媒体教学直观有趣,但是绝对不可能 完全取代板书,因为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 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思维、 发展能力,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设计如下 科学合理的板书:
课题 1、证明 2、应用 引例、练习
四、课堂结构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个整体把握,我将课堂结构设计
为了突破难点,教师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入手,提出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角的正弦怎 么表示?观察各式的特点,你有怎样的新发现?” 将 学生的思维聚焦到正弦函数上。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 很容易在直角三角形中发现正弦定理。教师紧着着提 出问题2:“上述结论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是 否仍然成立?”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想,教师先用几何 画板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设计证明思路,最后由 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正弦定理 的发现与探究以及简单的应用,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 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发 现—猜想—验证—证明—应用”这一“再创造”的过 程,并通过集提纲性、直观性为一体的板书设计突出 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研究过直角三角形,所以当他们 面对非直角三角形时,最自然的想法是构造直角三角 形,这为正弦定理的发现和探究在知识及方法上奠定 了基础。但学生的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正弦定理的发现和探究”。
敬请指导
教师及时点出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 思想和方法: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等 高法;以及正弦定理在结构上具有对称和谐 美(数学美学的教育),内容上则很好地揭 示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 进而给出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约16分钟)
例1、在 ABC 中,试判断下列哪几个解 三角形问题可用正弦定理解决?
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媒体设计 四、课堂结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三、教学媒体设计
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媒体的使 用上,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后反思 的习惯,我设计了预案和学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地学 习。 2 、根据教学论中的“可接受原则”和“直观性原 则”,我采用幻灯片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一方面节省 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可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 产生多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激发学生 的兴趣,加快了信息加工转换的进程。
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情景设置
(二)发现与探究
(三)巩固与应用 (四)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问题情境(约6分钟)
.B
如图,设小明家在河岸的A点处, 学校在对岸的B点处,为测量 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明在 A A所在的河岸边的同侧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 离是55m ,BAC 510 , ACB 750 ,你能根据所 得数据求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1)已知 A 310 , B 420 , a 6 ,解三角形
(2)已知 C 400 , B 940 , a 5,解三角形 (3)已知 c 5, a 10, A 500 ,解三角形 (4)已知 c 3, a 7, B 500 ,解三角形
(5)已知 a 5, b 7, c 8 ,解三角形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课 堂教学评价,以达到评价的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对于个 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帮助与鼓励,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而对于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及时给以肯 定和鼓励。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习惯、个性 品质、情感态度等,时刻注意激发学习内驱力; (3)根据学生在课堂小结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反 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及时查漏补缺, 以便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媒体设计 四、课堂结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课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对任 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以及一些与测 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结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上述分析,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理 解和掌握正弦定理;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 的三角度量问题。 (2)在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渗透 “从特殊 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转化思想。 (3)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逐步培养应用意识和 应用能力
C
.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问题情境(约6分钟)
已知AC 55, BAC 51 , ACB 75 求AB
0
0
.B
C
A
. .
D
(二)发现与探究(约20分钟)
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角的正弦如何表示? 观察各式的特点, 你有怎样的发现?
A
b
C
c a
c a b sin A , sin B , sin C 1 c c c
正弦定理(第一课时)
1号
正弦定理(第一课时)
一、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媒体设计 四、课堂结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解三角形是继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之后,对三角 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正弦定理作为解三角形的有力 工具之一,不仅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等有关的 实际问题,而且它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虑到正弦定理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我将安排两个 课时完成正弦定理的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生学习 的任务是在正弦定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从特殊 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掌握 正弦定理,体会问题中所蕴涵的方程思想,同时感受正弦 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最后再通过例1(1)、(2)的解答和演练反馈进一 步地巩固正弦定理的应用(1),从而将课堂推向高潮。 演练反馈: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45°,C=120°,c=10cm (2)A=60°,B=45°,c=20cm
(四)归纳总结:
1、正弦定理的内容: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B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问题2:上式是否对于任意三角形均成立?
问题3:如何证明上式?
A A E
E
C
D
B
B
C
D
在正弦定理证法的选择上,教师要从学生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入手,选择等高法对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 角形进行分类讨论。讨论的过程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 巡视指导。然后,由学生代表讲解,教师点评需用到诱 导公式的环节,从而完成正弦定理的证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