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1月份 太阳直射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亚欧大陆中高纬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中心形成高压
冷高压将原本附近的 副极地低压切断,使
之保留在海洋上
风?
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降水 季节 差异
季风 气候
谢谢聆听!
探究:考虑海陆差异、直射点移动等因素,全球大气环流的状况。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 直射点移动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原理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冬季陆地 夏季陆地 气温低 气温高
形成高压 形成低压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西北风 干冷
东北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风
西南风
暖湿
湿热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风带季节移动
小结:海陆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形成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 南部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 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
吹来自陆地的风 吹来自海洋的风
0°
30°S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读“世界1月份海平 面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画出亚洲东部和 南部的风向,并判 断其物理性质(温 度、湿度)。 2. 试分析亚洲东部 和南部冬季风形成 的原因。
探究2:7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7月份 太阳直射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夏季 陆地升温快 T陆地 >T海洋
气压带、风带 分布变化?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0° 30°S
探究2:7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 气温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 观察亚欧大陆南部 印度半岛附近气温分 布状况。 2. 推测热力因素影响 下该地区气流运动及 气压变化情况。
30°S
探究2:7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读“世界7月份海平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面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画出亚洲东部和
南部的风向,并判
断其物理性质(温
度、湿度)。
2. 试分析亚洲东部
和南部夏季风形成
的原因。
小结:海陆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形成 季风环流
探究2:7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7月份 太阳直射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亚洲大陆低纬 印度半岛附近 炎热中心形成低压
热低压将原本附近的 副热带高压切断,使
之保留在海洋上
风?
60°N
热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0°
的速度快于海洋
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气温的季节变化
同纬度地区 夏季:T陆地 > T海洋 冬季:T陆地 < T海洋
热力环流原理: 地表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冷热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1月份 太阳直射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南偏
季风环流
探究:考虑海陆差异、直射点移动等因素,全球大气环流的状况。
假设
假设
假设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 直射点移动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探究:考虑海陆差异、直射点移动等因素,全球大气环流的状况。
假设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陆地比热容较海洋小, 其夏季升温、冬季降温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气压带、风带 分布变化?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N 30°N 0° 30°S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冷高压
读“世界1月份平均 气温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 观察亚欧大陆中高 纬地区(蒙古、西伯 利亚一带)气温分布 状况。 2. 推测热力因素影响 下该地区气流运动及 气压变化情况。
吹干燥的 吹湿润的
陆风
海风
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