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氯苯分析方法
3.8 微量注射器:1µL 和 10µL。
3.9 容量瓶:10mL 和 100mL。
3.10 具塞锥形瓶:5mL 或 10mL。
3.11 刻度吸管:1mL 和 2mL。
3.12 氯苯类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c(氯苯)=6.00mg/L;c(1,4-二氯苯)=10.0mg/L;c(1,2,4-
三氯苯)=10.0mg/L。
中 可用变色硅胶或其他相应的干燥剂。
b) 温度计。测量通过转子流量计或累积流量计的气体温度,可用水银温度计或其他型式温度 计,其精确度应不低于 2.5%,温度范围-10~60℃,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 2℃。
国 c) 真空压力表。测量通过转子流量计或累积流量计气体压力,其精确度应不低于 4%。
d) 转子流量计。控制和计量采气流量,当用多孔筛板吸收瓶时,流量范围为 0~1.5L/min,当 用其他型式吸收瓶时,流量计流量范围要与吸收瓶最佳采样流量相匹配,精确度应不低于
分 列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进样量 2µL,测得峰高(hi)绘制各氯苯化合物的浓度(ci)与峰
高(hi)校准曲线,并计算得到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表 2 标准系列的配制和各氯苯化合物相应浓度
序号
标准溶液加入量,mL 乙醇加入量,mL
1 0.25 9.75
析25 8.75
4 1.75 8.25
4.3.1.5 连接管。以内衬氟塑料薄膜的硅橡胶管作为连接管,连接管要尽可能短。 4.3.2 富集柱。于 40mm×5mm(内径)的硬质玻璃柱中,填装 0.5g 富集剂(3.13)并于两端
网 塞少量玻璃棉(3.14),或视样品浓度,适当增加柱长度。
5 采样 参考 F-HZ-HJ-DQ-0175 中 9.4 进行采样。
燃气:氢气(3.6),流量 30mL/min。 助燃气:空气(3.7),流量:300mL/min。
国 6.2 校准曲线绘制 分别以刻度吸管(3.11)精确移取混合标准溶液(3.12) 0.25,0.75,1.25,1.75,2.25, 2.50mL 于 10mL 容量瓶中,用乙醇(3.1)稀释到刻度,得到标准系列(表 2)。将此标准系
析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无水乙醇。
3.2 氯苯:色谱纯。 3.3 1,4-二氯苯:色谱纯。 3.4 1,2,4-三氯苯:色谱纯。 3.5 高纯氮:体积分数为 99.99%。
网
3.6 氢气:体积分数为 99.99%。
3.7 空气:经 5A 分子筛和硅胶净化。
分 2.5%。
e) 累积流量计。用以计量总的采气体积,精确度应不低于 2.5%。 f) 流量调节装置。用针形阀或其他相应阀门调节采样流量,流量波动应保持在±10%以内。 4.3.1.4 抽气泵。采样动力,可用隔膜泵或旋片式抽气泵,抽气能力应能克服烟道及采样系
析 统阻力。当流量计量装置放在抽气泵出口端时,抽气泵应不漏气。
在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取样体积分别为:120L 和 10L,洗脱剂为 3.0mL,色谱进样量为 2µL 时,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测定的浓度下限见表 1。
表 1 检出限和定量测定浓度下限(mg/m3)
化合物 氯苯
中 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
检出限
定量测定浓度下限
0.02
0.05
1,4-二氯苯 1,2,4-三氯苯
5 2.25 7.75
6 2.50 7.50
氯苯浓度,µg/mL 1,4-二氯苯浓度,µg/mL 1,2,4-三氯苯浓度,µg/mL
0.15 0.25 0.25
0.45 0.75 0.75
网 0.75 1.05 1.35
1.25 1.75 2.25 1.25 1.75 2.25
1.5 2.50 2.50
3
中
国
分 图 1 氯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图
若经双柱定性,对结果仍有疑问者,应采用色质联机或其他方法配合定性
析 7.2 定量分析 以色谱峰高计算出洗脱液各氯苯类化合物含量,再根据采样体积计算出气样中各氯苯类 化合物的浓度。各氯苯类化合物浓度总和即为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计算式如下:
Wi (µg)
=
hi
t1,t2…tn ——氯苯类化合物浓度为 C1,,C2,…Cn,时的时间段,min。
6.3 样品测定 6.3.1 洗脱:采样完毕后,将富集柱中的填装物(富集剂)合部取出,置于 10mL 的具塞锥 形瓶(3.10)中,采样管前端和富集柱前端的玻璃棉也要一起置于该锥形瓶中。精确移取 3.00mL 乙醇(3.1)到上述具塞锥形瓶中,使富集剂浸泡半小时,备用。 6.3.2 测定:用微量注射器(3.8)移取浸泡液(6.3.1)2µL,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 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的条件相同(6.1)。测定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高值。
i =1
n
式中: C' ——氯苯类化合物的平均浓度,mg/m3;
网
n ——采集的样品数。 7.3.2 周期性变化的生产设备,若需确定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则按下式计算:
,
C
=
C1,t1
+ C2, t2... + Cn, tn
t1 + t2... + tn
式中: C'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氯苯类化合物在 t1,t2…tn时段内的浓度,mg/m3;
⋅ Ba + Pd 101300
国 式中:V1,V2 ——采样前后累积流量计的读数,L;
7.3
分 td ——流量计前气体温度,℃;
Pd ——流量计前气体压力,Pa; K ——流量计的修正系数。 氯苯类化合物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7.3.1
析 氯苯类化合物的平均浓度按下式计算:
n
∑C
, i
,
C
=
Vnd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干采气体积,L; X ——样品中的氯苯类化合物的浓度,mg/m3。
Vnd 的计算: a) 使用转子流量计时的体积计算
当转子流量计前装有干燥器时,标准状态下干排气采气体积按下式计算:
4
Vnd = 0.27Qr,
Ba + Pr ⋅ t M sd (273 + tr )
式中: Vnd ——标准状态下采气体积,L; Q,r ——采样流量,L/min; Msd ——干排气气体分子量,kg/kmol; Pr ——转子流量计前气体压力,Pa; tr ——转子流量计前气体温度,℃; t ——采样时间,min。
− bi
ai
⋅ V2 V1
×1000
X i (mg / m3) = Wi /Vnd
网
X = ∑ Xi
式中: Wi ——某氯苯化合物的实测量,µg; hi ——某氯苯化合物的色谱峰高,mm; ai ——某氯苯化合物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截距,mm; bi ——某氯苯化合物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 Vl ——色谱进样体积,µL; V2 ——洗脱液体积,mL; Xi ——某氯苯类化合物干气样中的浓度,mg/m3;
当被测气体的干气体分子量近似于空气时,标准状态下干气体体积按下式计算:
Vnd = 0.05Qr,
Ba + Pr ⋅ t 273 + tr
b) 使用干式累积流量计时的体积计算 使用干式累积流量计,流量计前装有干燥器,标准状态下干气体体积按下式计算:
中Vnd
=
K (V2
− V1 )
273 273 + td
颗粒度 0.45~0.9mm。事先在脂肪提取器中用无水乙醇(3.1)处理 8h,晾干后于 80℃烘 8h,
备用。
3.14 无碱玻璃棉或石英棉,事先在脂肪提取器中按 3.13 的程序进行处理。
4 仪器
1
4.1 气相色谱仪:附毛细柱设备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仪器匹配的记录器(或数据处理机、 数据工作站)。 4.2 色谱柱:壁涂键合型毛细柱(WCOT)DB-1701 或 DB-1。柱尺寸均为 30m×0.25mm(内 径),也可等效采用类似规格的其他毛细柱。 4.3 采样器 4.3.1 空气采样器:参考 F-HZ-HJ-DQ-017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 样方法》中 9.3 部分。 4.3.1.1 采样管:可采用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的管料,头部塞少量玻璃纤维 (3.14)。必要时采样管应附有加热夹套,保证采样管的温度可大于 120℃。 4.3.1.2 除湿装置:利用自然空气冷却、强制空气冷却或水冷却装置,见 F-HZ-HJ-DQ-0175 中 9.3.3.1a。 4.3.1.3 流量计量装置主要部件包括: a) 干燥器。为了保护流量计和抽气泵,并使气体干燥。干燥器容积应不少于 200mL,干燥剂
5.1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 5.1.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采样位置: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 小于 3 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中 A、B 为边长。
每次开机测定样品之前,应首先绘制校准曲线,在仪器不关闭的条件下,每隔 5~10 样品 (根据仪器的稳定情况而定)插入校准曲线中一个浓度适当的标样,其测值如与原校准曲线
中的测值相比变化不大于 5%,则可继续应用该校准曲线,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7 结果计算 7.1 定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根据标准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图 1 是氯苯类化合物在用 WCOT DB-1701 柱的标准气相色谱图。对于首次测定的样品,且定性结果有疑问者,应采用双柱定 性。另一柱可选用 DB-1(见 9.1)。
2 原理
0.03
0.10
国0.03
0.11
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
检出限 定量测定浓度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