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
摘要: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是便于教师管理的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的准备、实施和反思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

它具备电子学档功能,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环境,便于师生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设计
200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与网络中心在多方调研并参考国内外各种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目前流行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源轻量级开发框架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自主开发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具备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有效编写并管理自己的网络课程,大大缩短了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时间,可以较轻松地开发和从事具有成本效益的网上教学。

该教学平台共有3种用户角色,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

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可以管理网络平台的所有用户信息,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教师用户只能在自己创建的课程或被授权参与的课程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干扰和修改其他课程信息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学生用户也只能限于在被教师授权进入的课程内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2008年,笔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参与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

以下就来谈谈我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1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需求,笔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系统作了如下设计。

1.1网络课程的功能
1) 网络教学系统。

教师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入网络课程,在准备阶段发布和修改学习任务及内容,管理学生分组;在实施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过程,以答疑、在论坛发布留言、发布公告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在反思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自评和互评的内容、分析系统记录的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数据,如发言次数、学习次数、在线测试的正答率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历程,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2) 合作学习功能。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WebCL),主要指
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合作,以达到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1]。

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网络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2]。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

网络课程可以发布问卷,提供问卷统计数据,以便教师划分学习小组。

网络课程设有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库和讨论区,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支持,开展合作学习。

此外,根据合作学习的需求,笔者在课程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区”,每组讨论区必须是本小组组员才能进入,为组内合作与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3) 电子学档功能。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网络课程的学生日志栏目具备电子学档功能,能如实记录学生开展网上合作学习的所有数据,记录的内容有登录次数、在线测试次数及答案、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的时间与内容、电子日记内容、小组讨论次数及内容、合作学习阶段结果、合作学习最终结果、学生的自评和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反馈信息等,使学习成果可视化。

4) 自主学习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搭建了一个在线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任何时机进入课程学习。

课程信息模块提供了课程性质说明、课程目标和任务说明、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内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扩展链接、学习方法建议及学习评价方法等,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线学习模块提供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每一章的课后练习及在线自测题目,提交结果后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判和反馈,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对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

学生还可以使用电子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2网络课程的框架
该课程的框架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学生的学习界面,另一部分是面向教师的管理界面。

图1为学生学习界面框架。

1) 学生界面模块。

(1) 课程信息。

课程简介栏目详细说明了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栏目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要求,介绍了将要开展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及对评价方法;授课教案、教学录
像、教学资源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下载相关资源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Flash类、文本类以及教学PPT讲义;扩展链接提供一些扩展课程知识的链接网址,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 在线学习。

课程学习栏目以章节为线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详尽的学习内容;课后练习栏目提供了每个章节对应的练习题,学生可对整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测查,选择教师发布的练习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题等,还可以核对答案;学习日志栏目提供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及课后练习栏目学习的统计数据,包括每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家庭作业栏目包括每次作业的标题、作业上交截止日期、是否提交、评分情况等,便于学生查看作业提交情况;学生还可通过问卷调查栏目填写问卷,通过电子日记反思学习过程。

(3)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模块有4个栏目,分别是分组讨论、答疑中心、拓展交流、收件箱。

分组讨论便于学生进行组内交流,非同组的成员没有权限浏览讨论内容;答疑中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栏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在这里得到回应,其中常见问题库是常见问题的集合,罗列了部分学生的经常性问题及答案;拓展交流栏目能够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学生也能够发表话题,展开讨论;收件箱栏目提供了“发送内部邮件”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方便地发送内部邮件,并可通过“查看收件箱”及“查看发件箱”查看本人的已收及已发邮件。

(4) 考评中心。

自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主进行的阶段或综合测查。

每套考试题可以有3种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

学生提交考试结果后,系统能实时给予反馈,除了显示所得分数,还提供正确答案和学生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分析。

图2为教师管理界面框架。

2) 教师界面模块。

教师界面是为了实现对整个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监控的功能,对它的设计应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理念。

教师登录后进入教师界面,选择相应的课程,对网络课程内所有资源和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对资源的添加、删除,对课程内容的修改和发布,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发布。

在课程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除了能对包括合作学习成果在内的学生提交作品进行浏览和评价,还能通过问卷调查栏目发布问卷,进行各项调查。

系统还提供学生的网上活动记录,如登录次数、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等,监控学生的整个网上活动。

教师界面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对网络课程所有内容的管理,包括课
程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考核测评管理、师生交流管理等模块,与学生界面各模块互相对应,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模块,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网上活动的全程监控,特别是对学生网上合作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

教师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和在线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系统还提供学生个人网上活动的数据资料,如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对别人的评价内容及次数等,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个评价。

此外,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为对象,查阅小组内部的交流内容,浏览并评价小组作品。

师生交流管理模块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模块,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支撑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