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郑州的植物配置比较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
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北京为中国六大方都之一,历经辽、金、元、明。
清等朝代,留下很宏伟壮丽的帝王园林及寺庙园林。
植物景观中的树种选择以统治阶级的意愿为主,大量选用松、柏以体现其统治稳固。
经久不衰,如松柏之长寿和常青;选用玉兰、海棠。
牡丹等玉堂富贵。
当然这些树种都很适应北京的环境条件,才能正常而稳定地生存下来。
(一)大量选用华北的乡土树种,并配植成针阔叶混交的人工群落综观北京各公园,街道树种的选择和结构正好模拟华北暖温带自然群落结构,因此比较稳定。
油松种在山坡较高处,白蜡、柳树临水,春季大批山杏、山桃开花成为景观的主调,柳树嫩芽一片新绿,自己上几丛连翘可为配调。
夏季架树开花一片鲜黄,成为主调。
秋季槲栎秋色突出成为主调,白蜡、黄栌、栾树秋色可作配调。
通往后湖的山路有丁香路、连翘路、杏花路,显示了强烈的北国植物景观。
(二)近年气候转暖,正是引种阔叶常绿树种大好时机,已有小叶黄杨、女贞、爬行卫矛、扶芳藤等树种落户,还偶见有检树、棕搁及广玉兰在小气候良好处保护过冬。
园林中不乏专类园。
(三)北京园林中常见稍耐萌的植物及人工群落除上述自然群落中下木及地被种类外,在北京园林中常见可植于楼北蔽荫处及作为下木者有蒙椴、栾树、君迁子、白蜡、山梭。
黄栌、五角枫。
桧柏、珍珠梅。
金银木、天目琼花。
欧洲琼花。
木本绣球、丁香属、绣线菊属。
香英迷、太平花。
搜疏属、枸杞,六道木属、小蜡、棣棠、胡枝子,白玉棠、金银花、地锦等。
草本的如垂盆草。
二月兰、紫花地丁、麦冬,萱草,玉簪、芍药。
铃兰等。
这些都为配植成合理的人工群落提供了条件,北京园林中有些已有实例,同时可以有把握配植出更多群落。
三、对北京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建议近年来,北京园林中大量植树栽花种草,尤其是在四环、三环路上普遍绿化水平都已较高,为了进一步美化,除了在植物配植上注意艺术性不断提高外,尚需着手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加阔叶常绿及半常绿树种北京冬季较长,目前大面积的色彩主要靠油松、桧柏、侧柏、白皮松等针叶树种来体现,缺乏阔叶树种,随着气候转暖,可以尝试引种栽培一些阔叶常绿种类。
除上面提及外,可尝试引种广玉兰、冬树、枸骨、石桶、蚊母、海桐、云南黄馨等乔灌木及阔叶麦冬、沿阶草、富贵草、中华常春藤等常绿地被。
(二)增加花灌木种类,并大量繁殖、应用植物景观中乔,灌、草的比例及大量地呈色块地应用甚为重要。
近年来大片种植丰花月季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墙外栽植一长条连翘,给人留下群体美的印象是非常深的。
过去,我国各地园林植物景观中花灌木的种类及数量既繁多,又占很大比例,效果很好。
,但现在花灌木的比例降到极为可怜的程度,故目前极需大量繁殖诸如丰花月季中黄色、白色、深红色的栽培品种、大花及小花溲疏、绣线菊类、猬实、糯米条、木本绣球等种类。
加上当前常用的珍珠梅、榆叶梅、连翘、金银木等,使植物景观显得分外艳丽。
(三)增加地被植物种类,大力发展缀花草地欧洲各国园林中没有裸露地面,除绿茵如毯的草坪外,还有很多色彩绚丽。
开花不断的缀花草地,近来还向着生态草地发展。
地处华北的北京,宿根、球根花卉资源非常丰富,实为就地取材,装点园林景色的有利条件。
我们可以在开展野生花卉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挑选一些种类直接美化园林,或作为杂交的亲本。
(四)进一步扩大垂直绿化面积及增加群落设计园林具有三大功能,但当前人们意识到改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功能是最迫切和重要的,因此某些专家为了强调这点,提出了生态园林的观点。
为了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环境效益,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墙面乃至屋顶,而在乎地上结合周围环境,在可能的条件下设计人工栽培群落。
这种多层次结构的群落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
1990年春北京已经设计了一些人工群落,并及时施工,这是良好的开湍。
上海园林局也在大力提倡生态园林,并进行各种类型的群落设计,近年来北京园林中已注意了垂直绿化,用得较多的是地锦。
其实北京可资垂直绿化应用的藤本及藤灌植韧很多。
如地锦、五叶地锦、金银花、美国凌霄、三叶木通、葡萄、蛇葡萄、白葱乌头叶蛇葡萄、短尾铁线莲、山养麦、猕猴桃、深山木夭寥、紫藤、蝙蝠葛、葛藤、木香、十姐妹、南蛇藤、五味子、花腹藤及胶东卫矛等。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在一些景观方面郑州是没法和北京比,但是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郑州在植物配置方面郑州也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郑州市的三大公园,人民公园以郁金香为主,在每年的春季都会举办郁金香展,吸引各地来客;碧沙岗公园的海棠花也成为郑州市的一景;紫荆山的紫荆也成为了紫荆山的标志。
除了这三大公园,还有植物园、绿荫广场、绿城广场、文化广场等,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郑州市的公园在空间设计示意营造植物空间过程中,人在空间中不同尺度的感受,空间的节奏变化,铺装材料的质感、色彩、冷暖在空间中的变化,空间的形成,空间多功能化,以及植物空间的表现。
植物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子空间,他们彼此依存,互相融合,共同表现出舒适的外部空间。
选用的绿化植物材料以表现郑州城市绿化特色为重点。
郑州市地处暖温带平原,四季分明,风沙较大,春季气温回升迅速,时间短,夏季炎热,冬季干冷,缺少绿色,树种多为落叶类。
因此优良的乡土绿化树种成为园林绿化骨干树种。
乔木类:圆柏、侧柏、女贞、桂花、国槐、栾树、白蜡、合欢、馒头柳、柳树、龙爪槐等;灌木类:海桐、石楠、大叶黄杨、小叶女贞、南天竹,迎春,紫薇.黄刺玫、连翘、蜡梅、紫荆、月季等;藤本植物:爬行卫矛、地锦、紫藤、凌霄、金银花等北方城市的植物景观一般很难做到四季有景可观,冬景大多观赏松柏类植物。
松柏类植物到冬季部分叶色会显出锈色或由于管理不当、蒙尘后表现不出原有的郁郁葱葱,反有萧条、污浊之感,或种植过多显严肃,让人久置其中心情沉重,严重影响广场的娱乐气氛。
郑州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个特点:1、植物稀疏围合,突出园林主题就以文化广场为例,文化广场西入口用先高后低的地形吸引人们进入,两边植物采用疏植的形式,从春景的迎春到盛夏繁茂的合欢,从色叶树种白蜡到常绿的松柏,植物种类多,但树少,种植稀疏,为中心大广场留出了很好的空间,让人在广场能看到四周的空间,有开阔感。
2.植物丛植密植,营造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主要通过有形物体墙、植物等围合,再搭配高大的竹子,让人走在其中看不到外部,形成私密性景观空间。
为了增加神秘性,还在部分公园里还加设了景墙。
而植物在私密景观中除观赏外,如绿荫广场的用植物分割空间;它还有更重要的建造功能,即它能充当和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一样的构成、限制、组织室外景观空间的因素。
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类的地被植物、矮灌木来暗示空间边界,一块草坪和一片地被植物之间的交界虽不具视线屏障,但也暗示空间范围的不同。
垂直面上可通过树干、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
利用植物的树形、疏密程度等,可以设计形成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这些带有私密性质的景观空间。
而较高大绿篱更是兼具景墙和植物功能,在营造私密性景观空间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3、植物几何造型,形成规则场地。
规则的几何形式布置,方形的花坛,方形的铺装,两排列植的枫杨,把大广场空间分隔成一个个小方形空间,有利于小型聚会和游人休憩。
一般在广场边两排高大乔木旁设树池座椅,在阳光强烈的夏天也可以让游人乘凉休憩。
植物种类不同和乔木灌木的利用方法不同,让广场座椅有多种选择,解决了群体和个人在广场中休息坐下时视线不愿相交等心理问题。
4、植物高低错落,引导主体方向。
在园林绿地中,植物元素只是构成空间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地形、构筑物、道路等可以辅助植物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空间类型。
园林中的地形因素常常与植物配置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的配合设计对构成的空间有着增强或者减弱的作用。
高处种高树,低处种矮树,可以加强地势起伏的感觉,帮助在地形低谷处构成空间。
反之,就减弱和消除了有地形所构成的空间。
空间特性由创造空间的元素的特性决定,植物空间特性主要是由植物特性,如植物大小、树形、叶形、色彩、质感等方面来体现。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尤其是广场设计中,植物空间的形式与表现是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多个层面对植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借助植被建立起明晰的结构,使整个空间便于识别、适于生活,而且可以打破植被原有静止的状态,随着观者的脚步产生流动感,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和感官体验,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的丰富性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1、园林中草多树少,空间形式利用单一公园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的空间利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园林植物配置应该注意乔木、灌、草的综合利用,并同时加以藤本植物和绿化植物。
2、植物色彩单一,缺少彩叶树种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季节转换的植物叶色变换,呈现绚丽多彩,令人陶醉。
而现在一些公园的植物材料色彩单一,几乎为清一色的绿色,我缺乏色的多样性,使人视觉疲劳。
3、缺乏层次感,杂乱无章当前的绿化配置,有的规划密度过大,初植时总觉得好看,但植物生长后,相互拥挤,不但浪费树木植物,而且易造成景观缺失。
4、植物功能单一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的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阴、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只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
建议:1、以图案式2、乔、木、灌、花自然开敞式3、花、叶主题景观式4、大树微地形制造式5、水体景观植物配置式6、园路乔、灌、木引导式总结:以追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为配置城市景观的以基本出发点用花卉布置城市景观时应更加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需要,实用性是第一,艺术性是第二位。
景观布置除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外,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观赏、运动、聊天、集会等等的场所,为市民创造休闲和身心再生的适宜环境。
因此,园林景观布置时将不再是单纯的花坛、大片的草坪、人工修剪整齐的绿篱或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硬性建筑为主的“诗情画意”,而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把自然引进城市,把自然引进公园、居住小区、风景林地等。
应以生态学的“顶级群落”理论为依据,建造物种多样,乔、灌、花、草、地被等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以利于生物通道的形成,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组成稳定的、可持续再生的永续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