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皮肤疹块型:该型易在背腹部等部位
出现突出于皮肤的红色疹块,形状多为菱
形,易于诊断。
关节和心脏增生型:该型是慢性型, 多由急性败血型和皮肤疹块型转化而来, 表现为关节内增生物的出现,特别是在跗 关节内,表现尤为明显;在心脏内膜会有 菜花样赘生物的出现。
预防及治疗
发生该病时应首先隔离病猪并进行全群消毒,
预防
疫苗免疫为最有效手段,为提高猪群抗体
整齐度,母猪宜进行免疫,3次/年。 圆环有点类似于条件致病,饲养管理水平 越高,发病率越低,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 能显著降低猪群发病率。
蓝耳
概述
蓝耳病是目前国内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
染病,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危害巨大; 蓝耳病毒变异性高,感染持续性强,对巨 噬细胞的嗜性,一定的抗体依赖性,导致 蓝耳病的发生,难以清除;
萎缩性鼻炎
概述
猪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
产毒素巴氏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本 病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其特征为鼻炎, 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 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临诊症状
临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颜面变形、 鼻部歪斜;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 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 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 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 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 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 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
感染
临诊症状
高烧 全身出血
雀斑肾
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
膀胱出血、喉头出血
脾边缘出血,严重的梗死
大肠出血、扣状肿,淋巴滤泡出血肿大
猪结肠小袋虫病
防治
兔化猪瘟弱毒苗,宜使用高效苗,猪瘟 ST(猪睾丸细胞)传代细胞苗产品相对稳定;
目前国家规定每头份不少于7500兔体感染
该病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猪只口鼻直接接
触及饲养人员的流动传播;无明显的季节 性,各个品种和日龄的猪只均可感染并发 生该病,但以3-4月龄及以上的猪只易发, 保育猪和哺乳仔猪极少发生。
临床病理变化
按发病的缓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致
可以分为急性败血型、皮肤疹块型、关节 和心脏增生型。
病理变化
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扁桃体、肝和脾脏常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点 肺可见水肿,同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流产胎儿脑可见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和脾有 白色坏死点
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
膜炎
伪狂犬gE、Tk基因简介
二者都是伪狂犬的毒力基因,但二者有不
同之处 gE基因是伪狂犬最重要的毒力基因,可以 理解为伪狂犬的症状是它引起的; Tk基因则是伪狂犬的定植基因,可以理解
道症状,保育仔猪尤其严重;
母猪流产,胎衣有血泡
仔猪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呼吸道症状较 严重,屡治不愈;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脾脏淋巴结等有出血点,个别猪只会有一 过性或持续性耳朵发绀;
蓝耳判断要点
母猪流产增多,怀孕后期居多;
仔猪断奶进入保育后,成活率降低,呼吸 道问题多,副猪、链球菌等感染率上升, 猪群中有少量或极别个耳朵发绀猪只; 使用高致病性蓝耳疫苗仍不稳定的;
发生皮炎时易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病,
消耗猪体营养,会造成猪只生长缓慢。
判断要点: 身体上的紫斑或丘疹
判断要点:
脾脏梗死、纤维化,形成“镰刀”状,质地 “橡皮”样,肾脏畸形;猪群整齐度差,出栏
时间延长。
繁殖障碍
严重的会引起母猪流产,流产胎儿包括前 期、中期和后期,及死胎、木乃伊胎,幸存的 仔猪体质较弱,断奶后死亡率较高。
临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猪只“六炎四水”,
即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肺炎、腹膜 炎和关节炎,及颅腔积液、胸腔积液、腹 腔积液和关节积液,及纤维素性渗出;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主要表现毛发参差,生
长缓慢,料肉比升高等,死亡率较低;
毛发参差、偶尔的神经症状
胸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
心包积液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猪瘟 圆环 蓝耳 伪狂犬 支原体 副猪嗜血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丹毒 回肠炎
猪瘟
概述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猪的
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和出血为主 要特征。 虽然我国研制成功了免疫效果较好的猪 瘟兔化弱毒疫苗,但我国仍然是猪瘟流行较 严重的国家,各地也时常有猪瘟发生。 目前典型猪瘟已少见,主要是慢性或隐性
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易感,但由于初乳 中母源抗体的存在,本病最常发生于育成 猪。
抗生素对本病的疗效不确切。
临诊症状
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犬坐姿势或趴
在地上,严重的口鼻有血迹,由于体温升 高,病猪皮肤可能会发绀。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 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可见胸腔
疫苗预防:蓝耳、圆环等免疫抑制性疾
病会对支原体的免疫造成不良影响。
副猪嗜血杆菌
概述
副猪嗜血杆菌可使2周龄~4月龄的猪感染发 病,尤其是5周龄~8周龄断奶前后和保育阶
段的猪比较常见。
研究表明,该病原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病毒等病原感染造成免疫抑制而加重感染发 病,且该菌耐药性产生速度较快,带来重大 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养猪产业的健 康发展,在我国很多地区也时常存在该病的 流行和发生。
道疾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 ) 。
P衰竭综合征(PMWS)
见于仔猪断奶后不久,为渐进性消瘦,食欲 减退,皮毛不整,体重下降。腹泻,皮肤苍白、 有时见黄疸;呼吸急促、咳嗽、喘。体表淋巴 结肿大,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常并发蓝
耳病、伪狂犬、支原体、沙门氏杆菌病和巴氏
减少饲养人员的流动;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并
配合使用解热镇痛消炎药,应注意的是青霉素 作用期只有4-6小时,要合理使用青霉素的剂 量和注射频率,防止疫病反弹或转化为慢性型 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
预防该病可在断奶后注射猪丹毒弱毒疫苗,疫
苗使用前后一周禁用抗生素,效果确切。
回肠炎
概述
猪回肠炎又称增生性肠炎、出血坏死性肠
腹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
关节肿大、积液
防治
副猪吐血杆菌除了在肺、腹腔中存在外,
还存在于脑、关节等部位,药物治疗效果 往往不佳。 蓝耳、圆环等会加重副猪的感染症状,积 极有效的蓝耳圆环预防工作可减轻副猪的
感染。
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胸膜肺炎
概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焦油样至水泥样不等,解剖症状主要为肠
道增生变厚,内黏膜似“糠麸”样,严重 的肠道内有焦油样血液。
回肠炎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主要在细胞
内繁殖,这导致药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各种抗生素都不会彻底消除该菌; 猪场区中一旦存在回肠炎,即较难清除, 使得该病在场区中形成隐性炸弹,药物预
防的时机难以把握;
急性败血型:该型发病迅速,死亡率 较高,一旦发现治疗不及时,猪只多在一 天内死亡;主要表现为精神严重不振,体
温升高,食欲饮欲废绝,耳朵、胸腹部、
臀部乃至全身发绀,身体末梢(如耳尖) 易因缺血而萎缩坏死;个别猪只无明显外 在表现而突然死亡;剖检主要的变化为全 身各脏器的广泛性出血,特别是脾脏出血
肿大,比正常脾脏要大许多。
疫苗预防是最有效的方法;
为伪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组织的通道;
支原体
概述
猪支原体肺炎病又称喘气病,以猪群干咳、呼 吸困难等为主要特征,以气候多变时节易发,
特别是冬天的早上。该病在我国猪群体内长期
存在并难以净化,虽然本病造成的猪群死亡率 并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容易导 僵猪的产生和降低饲料转化率;特别是近年来 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等混合感染,
当前伪狂犬病的主要影响
保育阶段可能会出现顽固性腹泻或呼吸道症状,
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生长育肥猪阶段可能会出现莫名发烧、呼吸道 问题,抗生素治疗效果也是不显著的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后会继发猪瘟、猪圆环病
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
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导致严重的PRDC, 降低饲料报酬率,大大推迟上市时间
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
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 症状
鼻血、鼻甲歪斜、眼圈发黑、眼角泪斑
防治
良好的饲养管理能降低发病率
仔猪接种疫苗,可预防本病
猪丹毒
概述
猪丹毒是由丹毒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
传染病,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猪丹毒 弱毒疫苗的大量使用,该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来,全国 各地报道了大量猪丹毒疫情的发生,使得
中积有血水,或肺脏、胸膜、心包、胸腔
壁等有纤维素性渗出,乃至粘连。
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肺部炎症使得抗生
素不易发挥作用、猪体内毒素不易清除、 需要足够的剂量及疗程等因素,抗生素效 果往往不佳。 不良的管理条件,特别是环境变化大、卫
生脏乱差、通风不良等因素易引发本病。
疫苗免疫:可1-2月龄免疫。
传统/经典伪狂犬
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死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100% ;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等。
公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能力。
育肥猪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增重迟缓、饲料 报酬率降低、推迟上市的时间。
杆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