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情况考察报告郑瑛2012年第8期——他山之石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该国名城墨尔本连续10次被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良好,能源开采循序渐进,食品安全可靠,社会和谐稳定。
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保障了社会的良性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成功做法值得湖北学习和借鉴。
一、澳大利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一)切实践行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是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传承的是欧洲文化,二战以后受美国影响较大,有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爱护野生动植物、追求生活品质的传统。
同时,诸多社会问题及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也迫使他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澳大利亚人深刻认识到:自然万物皆源于地球母亲,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人类发展过程对地球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与切实保护大自然,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因此,澳大利亚提倡社会成员树立负责任的世界公民意识,并从当下和自身做起。
他们积极行动,努力保护好水资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防止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破坏,防止地球气候的不利变化,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上是,小学生在学校都会参与许多诸如栽种绿色植物、饲养小动物、堆肥、收集雨水用于浇花园、制作太阳能汽车模型等多种兴趣小组;成年人遵守公共道德,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乱扔果皮纸屑;家庭广植绿色植物和花卉,房屋装修注重绿色与环保,多数家庭用堆肥的办法来处理部分生活垃圾并施入自家花园;企业和社会组织注重绿化、节能、节水、控制碳排放,履行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许多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在为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而奔走。
(二)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对整个国土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联邦政府负责主要河流、海岸、机场的环境保护,大规模水土流失的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组织国家层面的教育、科研与攻关,与国际社会联合履行国际义务等职责。
近年来,澳大利亚联邦对环保非常重视,2011年 10月12日,联邦议会通过激烈辩论通过了碳税立法,从2012年7月开始执行。
具体内容是,对现有全国50家碳排放大户,涉及矿业、发电、化工等,每吨征收23澳元碳税,并自2012年起至2015年,碳税每年增加5%。
碳税主要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福利,同时补贴资助新型环保节能企业,目的是通过税收杠杆迫使排放大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联邦议会还决定,自2015年起,实行碳交易体制,即在全国实行碳排放配额制度,限定企业碳排放总额,刚性地控制碳排放总量。
澳大利亚从而成为世界上率先实行碳排放刚性控制政策的国家。
州政府则对本州土地、水资源管理等进行立法、司法,并负责相应事务。
比如,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州将2010年作为可持续发展年。
新南威尔士州制定了《土地清理法》,规定农民在整理土地时,不能砍掉多于规定数量的树木,否则罚款。
同时,还对垃圾丢弃、空气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等作出了详细法律规定,违者将受到惩处。
(三)利用国际贸易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于本国自然环境与资源实际。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铁矿、铀矿、天然气等。
他们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与科技优势,积极发展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机械制造和化工工业,实现了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统一的局面。
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和国际贸易,最大程度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近年来,他们所需的低端制成品,包括服装、鞋帽、玩具、电子产品等,主要来自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汽车、电子制造等产污量大的产品主要来自日本、中国、东南亚。
澳大利亚国内主要发展金融、旅游、物流、贸易等服务业,其服务业占到GDP的80%,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硬件设施等基础建设1、建立了大规模的城市垃圾收集、分拣、再利用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与乡村建有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主要是将垃圾分为可循环与不可循环两类,进行分拣、回收。
居民也相当配合,一般都会按要求,将自家的垃圾按可循环与不可循环两类置于家门前的两色桶内。
据悉尼水务局官员介绍,悉尼全市设有29个污水处理厂、23700多公里长的管道,负责处理全市的污水。
污水处理分一、二、三级处理。
我们参观的Penrith污水处理厂,占地375亩,由于设备与管理的现代化,只有职工7人,每天处理3800万升污水。
2、国家对国土进行全面绿化与保护。
划定大面积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
全澳洲有70%的土地被划为国家保护地,仅维多利亚州划定的国家公园就占到国土面积的15%。
澳大利亚主要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偏少,70%的土地比较贫瘠,自然生态比较脆弱,但除沙漠之外的国土均有植被覆盖,各主要城市绿树掩映,花草繁茂,空气清新,粉尘和噪音污染极低,所有的城镇、街道、公共活动场所都十分整洁、优美。
3、实行低排放的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政策。
澳大利亚对公交车和私家车的尾气排放要求达到欧Ⅲ标准。
面包车必须由厂家加装外接排气管才允许销售到澳大利亚。
我们在街上看到的面包车,都在车尾装上了一个加长的“小烟囱”,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悉尼、墨尔本两市均采取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的措施,制定级差停车费政策,越往中心城区,停车费越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减少了尾气排放,也缓解了市中心交通拥堵。
4、大力研发推广新能源,推广节水办法与设施。
澳大利亚的太阳能技术处世界领先地位,风力发电和潮汐发电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推广。
许多组织的建筑和居民房屋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与供暖。
国家在一些风能条件好的区域,建立风力发电厂。
澳大利亚法律禁止用自来水浇高尔夫球场等绿地,许多团体、组织和家庭一般是用雨水或生活用水浇花园。
悉尼有10%的家庭进行了雨水收集与再利用。
(五)全面扎实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科研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并注重从孩子抓起。
他们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和渗透到幼儿教育至大学教育的各阶段和几乎所有的课程,已编制中小学环境保护教材,向中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倡导从实际出发、身体力行。
我们到访的劳拉宾湖小学,引导五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如对雨水收集再利用、垃圾回收再利用、太阳能发电、种植绿色植物、饲养野生动物、制作环保器具、骑自行车上学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引导。
该小学只是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其他小学、中学、大学均采取了相应形式,在理论课与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联邦和州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中心、学生野外培训中心、国家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对社会成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仅新南威尔士州,就设立环境教育中心25个,常年向公众宣传有关知识和推广有关技术。
我们参观的悉尼一海岸环境研究中心,通过制定有关环保活动计划、利用滑水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生活展览会”等形式,组织和吸引社区居民投身环境保护活动。
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州都有很多民间团体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澳大利亚还通过大学和自然科学基金、健康医学基金组织等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应用问题进行研究,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生命科学、海洋生物、动植物保护等。
澳大利亚政府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结果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对可持续发展尽职尽责,社会成员对可持续发展广泛关注和积极行动,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减少碳排放、节能节水、保护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事业不断前进。
二、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观念决定态度和做法。
总结澳大利亚的经验,我们应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资源有限的观念;人类的不当活动会危及地球母亲的观念;每个人都是世界公民,应从自身、从当下做起的观念;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严格立法与司法,加强制度建设。
澳大利亚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光靠教育与人的自觉是不够的,必须严格立法并加强司法。
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中,明确划分市、县、乡镇的责任,统分结合,各司其职,把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要制定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
要从法律上明确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义务和权利,违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处罚。
要加强污染状况的信息公开与披露工作,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让老百姓成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在区域、城市发展起步阶段,传统工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上档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大力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与国内经济发展梯度,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低碳和绿色。
(四)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的成功实践说明,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硬件建设作支撑的。
要下决心进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和废水回收与处理系统;划定、建设一批公共绿地与公园,划定一批受国家保护的土地;建设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尾气排放;扶持新能源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新能源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系统,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赋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湿地公园、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功能,并给予编制、经费安排;解决好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田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等等。
(五)全方位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重点在教育。
澳大利亚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应从教育抓起,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生态保护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切实地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保护人类自身。
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及其他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从幼儿教育抓起,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动物园、植物园、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动植物研究所等公共机构的作用,寓教于乐,帮助全体公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作者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