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加速推进,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收藏日益增加,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者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校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数字图书馆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所以,加快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党校事业的发展,党校系统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新的进步。
2000年6月,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启动。
2000年底,在海南召开了全国党校图书馆暨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揭开了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
近年来,大部分党校都意识到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加经费投入,抓紧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等各方面的建设。
2005年,由中央党校图书馆、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发起组织了对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行了一次综合评估。
这次评估对党校系统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数字资源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数字资源建设经费逐年增加2001—2005年这五年中,全国省级、副省级党校总计投入13697万元,其中数字资源建设经费3631万元,近年经费投入仍在增加。
我馆2006年数字资源建设经费大约15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75万元。
(二)数字资源建设具备一定规模,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一是采用包库或镜像的方式引进电子文献资源的比重加大。
大多数馆都购有CNKI 、超星电子书、独秀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二是自建具有党校和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如省情(地情)专题数据库、党校文库、学科专题数据库等。
我馆从2006开始建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数据库”,现已有数据5万条,具备一定规模;2009年和2010年分别开始建设“吉林省情数据库”和“吉林党史党建数据库”,已初步成型。
绝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和内网,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数字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图书馆网及数据库的点击率、数据下载量逐年增加。
(三)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持续开展各级党校积极开展校内外、省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青岛16家图书馆参加了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并取得一定进展。
为适应党校干部培训事业对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加快吉林省党校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步伐,努力开创党校图书馆工作新局面,吉林省率先成立了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理事会吉林分会,领导全省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
现已与省内九市州签署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必将推动全省党校系统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四)重视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使各种数字信息资源无缝链接,方便了读者检索使用综观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党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流学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对数字图书馆和资源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投入还不足。
目前党校图书馆正处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转型、拓展服务功能,未能引起一些党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数字图书馆和资源建设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做保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于春艳(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2)【内容摘要】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党校系统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任务。
近几年,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当在结合干部教育的特点,准确把握党校工作大局,认真分析党校教学科研工作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数据库数字资源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1)09-0137-02*作者简介:于春艳,女,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开发与服务。
2011年9月社科纵横Sep ,2011总第26卷第9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 .26NO .9137障,设备购置、软件升级、数据库购置与更新、馆藏资源数字化、网上资源开发等均需要经费支持。
经费投入是制约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瓶颈,一些党校,尤其一些市县级党校,用于图书馆建设的经费较少,延缓了发展。
2.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各党校数字资源建设力量相对分散,导致各馆采用的检索系统各异、外购数字资源交叉重复,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数字资源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各党校图书馆在自建数据库时无统一标准可循,这不利于以后数据的共享。
校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整合不够,没有体现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
3.图书馆和数字资源的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对馆藏文献的开发还在起步阶段,在内容和方式上还创新不够。
限于自身条件,无论是自建数据库的对象选择、建库规模、建库方式等,都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自制资源只占很小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科研需要的数字资源则更少,提供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方面做得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情况,满足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4.队伍建设从总体上与图书馆转型发展和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不相适应。
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学图书馆专业的对技术不熟,学计算机技术的对图书馆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急需引进和培养既掌握现代化技术、又熟悉图书馆业务,同时又熟悉党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党校图书馆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一)加大力度引进中外文数据库目前数据库的现状是数据量较多,购买费用也较高。
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尽量多引进专业性数据库,满足多学科的教师和学员的文献信息需要。
许多图书馆在引进数据库时缺乏主动性,很大一部分处在被动试用、接受阶段。
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全球专业数据库的出版信息,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努力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引进工作。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基于党校系统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自建的数据库数量较少、质量较低、资源较少的现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用来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搜集具有自身优势的信息资源,如本校教师、学员的各种科研成果,建成相应的数据库,同时收集相关收录和被引用情况,这样既能反映出学校的科研水平,又能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显示出本馆数字资源的特色。
党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本地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数据库,不仅可以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也可以为地区乃至全国性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色数据库必须突出:第一,应具有思想性,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党的思想原则,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的著作、党的文献以及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信息和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资料;第二,要有政治性,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法和法规;第三,要体现党校的性质和任务,体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党校教育目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特色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学科性。
专题数据库是党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当前热点时事政治问题,或针对用户科研课题及上课专题而建设的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保存价值。
各级党校图书馆应将各自最具特色的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提供上网,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多层面、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三)加强党校图书馆互联,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靠几个图书馆很难满足社会的各个层面的需求,不利于发挥其强大的社会作用,因此,树立合作理念,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党校系统图书馆之间的互联和资源共享,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一个有效方法。
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对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变单一建设为集中建设,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资金,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局意识,把自身建设放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中,积极参与数字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
通过紧密协作、统一规划,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
根据各个定位,确定数字资源的订购范围,合理地分配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把各个图书馆的经费集中起来进行数字资源的整体规划,形成一个共享的运行机制,建设“大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最终实现数字资源和管理、集成为“一站式”检索和利用的格局。
(四)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提高馆员能力与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加强人才资源建设,一方面要要利用好现有的人才,结合图书馆自身实际制订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拓宽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大力倡导在岗自学,创建终身学习型图书馆的良好氛围,形成新的专业优势,从而使大多数业务人员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要多途径、多层次地积极引进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外语、掌握网络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数字资源建设。
同时,也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质量。
参考文献:[1]李强.关于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2]雷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动态和现状分析[EB].农业网络信息,2006(4).[3]图书馆课题组.对我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东论坛,2008(9).[4]魏秀玲.立足读者需求提高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水平[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