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课程设计
(5)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每个送风口的有效面积, 应按系统总风量除以火灾时的开启门的数量,并按风口风速 ≤7m/s确定,火灾时门开启数量,20层次下为两个;20层次以上 为三个(火灾层及上、下层)。 前室宜设置常闭型加压送风口,才容易保证前室的正压值, 常闭型加压风口应设置手动和在消防控制室遥控的自动开启装置 ,并与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前室与走道之间应设限压装 置,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0.8-1.5m处。 (6)设有带自垂百叶的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可不设单向装 置。 (7)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上不应装设防火阀。
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 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等于或略高于前室, 如图7-16所示。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防烟楼梯间与消防 电梯间合用前室,应进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案分析及选择,结 合建筑设计选择防烟效果好的布置方式。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及火灾时的一般处置方法
1、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在进行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 用相应的防爆型通风设备;当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 内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通风设备,其空 气不应循环使用。 (2)通风、空调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 过五层,当排风管道设有防止回流设施且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时,其进风和排风管道可不受此限制。垂直风管应设在 管井内。
4 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因不是常开,对噪声影响可不予考虑, 故允许比一般通风的风速稍大些。对于金属风道,风速不大于 20m/s,一般控制在14m/s左右;对于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 金属材料风道,风速不大于15m/s,一般建筑风道风速控制在 12m/s左右。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nF (1 b) L 3600 a
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 υ——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 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20层以下建筑物取2,20层及以上时取3。
2、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一般处置方法
火灾时,为了保证火势和烟气不致蔓延,火灾尽快扑灭, 烟气顺利排走,通风空调系统一般都停止运行。特别是空调 系统停止运行后,才不致使烟气温度过快降低而沉降到工作 区。通风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管道上的防火阀自动关闭, 就可以切断火势和烟气调系统实现兼用的可能性 (1)单风道系统 单风道系统即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般具有换气次数为 6~12次/h(层高2.4m~3m)的空气输送能力。我国目前的排烟量 标准为1m3/(min· m2)。即上述输送的风量为标准排烟量的 1/4~3/5。 从输送风量的能力来看,单风道系统可以承担占空调面积 的1/4~3/5区域的排烟。一般空调干管内风速为6~8m/s,排烟 管道内的风速可以达到空调风道内的风速的2倍以上,只要不超 过20m/s即可。因此,单从风道本身而论,普通空调管道尺寸完 全可以满足排烟量的要求。
5 防烟加压送风的设计注意事项
(1)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其与消防电梯合用的 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所有前 室允许设计一个送风系统。 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其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的送风系统 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 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2)剪刀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两 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3)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4)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个,地下部 分宜每层设一个。 风口宜采用直垂百叶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当采用常开百叶式 风口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以防平时空气 自然对流。设有带自垂百叶的送风口时,加压送风系统可不设止 回装置。
3.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机械排烟设计应考虑补风的途径 。当补风通路阻力不大于 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 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 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 统,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4.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
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 按防烟分区设置。 每个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 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 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 燃物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m。
(7)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 或难燃材料。 (8)凤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风机应与电加热器连锁。 (9)排烟道、排风道、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10)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 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为防火分隔。 (11)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相通的孔洞,其空隙处应用不燃材料 填塞密实。
1.防排烟设计程序
在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应首先分析建筑物的类型、功能特性和 防火要求,了解清楚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并会同建筑设计专业共同研究 合理的防排烟方案,确定防烟分区。 设计程序可依下列步骤进行: (1)分析建筑方案,了解防火分区 (2)确定防排烟对象场所 (3)研究确定防排烟方式 (4)划分防烟分区,计算防烟区面积 (5)确定补风方式,计算补风量 对于自然排烟方式,需要校核有效排烟孔口面积;对于机械排烟, 还需完成以下步骤: (1)计算排烟量 (2)布置管道、排烟口 (3)选定管道、排烟口尺寸 (4)绘制管道系统布置图 (5)计算管路阻力,选择排烟风机
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量
防烟加压系统送风量有三个部分: (1)对加压空间的送风 通常是依靠通风机通过风道分配给 加压空间中必要的地方。这种空气必须吸自室外,并不应受到 烟气污染。加压送风的空气不需作过滤、消声或加热等处理。 (2)加压空间的漏风 任何建筑空间的围护物,都不可避 免地存在着不严密的漏风途径,如门缝、窗缝等。因此,加压 空间和相邻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必然会造成从高压侧到低压侧的 渗漏。加压空间与相邻空间之间的严密程度将决定渗漏风量的 大小。 (3)非正压部分的排风 空气由加压空间渗入相邻的非加压 部分后,必须使空气与烟气顺利地流至建筑物外。如没有设置 必要的渗漏出路,则加空间和相邻部分之间将难以建立正常的 压力差。
(8)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金属风道,不应采用砖砌土建风道, 以避免漏风。有条件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风道,内表面应平整 光滑,无突出物或构件。 (9)金属风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风表面光滑的风道 时,风速不应大于15m/s,漏风量应小于10%左右,金属风道应 设在土建管道井内。 (10)加压送风机,应设置在不受建筑物内火灾影响的送风机 房内,机房位置可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和新风入口不 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
2 加压送风量的确定
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是综合考虑维持楼梯间及前室等要 求的正压值、维持门的开启风速不小于0.7m/s以及门缝漏风量 等因素确定的。加压送风量通过计算或按《高规》中给出的值 确定。加压送风量的计算通常采用压差法或流速法。
1、压差法 压差法是当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等疏散通道门关闭时,按保 持疏散通道合理的正压值来确定加压送风量,计算式如下:
2. 防烟通风设计
设置楼梯间防烟加压系统的目的在于保持疏散通路安全无 烟,特别是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在设计中给楼梯间(或楼梯 间及其前室)加压送风,使得楼梯间的压力大于或等于前室的 压力,前室的压力又大于走道的压力,并且在着火层的人员打 开通往前室及楼梯间的防火门时,在门洞断面上保持足够大的 气流速度,以便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前室和楼梯间,保证人 员通往安全通路进行疏散。
当计算值与规范中给出的值不一致时,应取其中较大值。 当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按2个楼梯间风量计算, 送风口分别设置。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按避难层净面积每m2不小 于30m3/h计算。 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和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3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风口应采用 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当采用后者时,加压风机 的压出管上应设置止回阀。 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按1/3系 统总风量确定。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及 相邻层的风口。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应与加压送 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每层风口也可选常开百叶式风口,此时 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图7-16 防烟楼梯间保持正压,走道排烟(机械或自然排)
1 加压送风系统压力的确定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要求具有一定的正压值,以防 止烟气的扩散。在设计中,楼梯间的压力应大于前室或合用前 室的压力,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压力又要大于走道的压力。同时 为了使人员疏散时不致造成开门困难,这些部位的压差值需要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上述各部位的正压值为: (1)防烟楼梯间为40-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 25-30Pa。 在疏散过程中,当着火层前室或楼梯间的防火门打开时,为 了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前室和楼梯间,在该门洞断面处应该 形成一股与烟气扩散方向相反,且有足够大流速的气流。为保 证防烟效果,门的开启风速不应小于0.7m/s。
1、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可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局部排烟方式 是在每个房间内设置风机直接进行排烟,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 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风道排 出各房间的烟气。
2.机械排烟的排烟量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按建筑防烟分区面积进行计算,而 建筑中庭的机械排烟量则按中庭体积进行计算。
对于系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m的不划分 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机械排烟量应按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 ,且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系统担负两个或 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应按最大防烟 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然 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车库 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