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 • •
社会学派
• 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 • 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W.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 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并于1895年创立了 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社会学系创立后,斯 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 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到20年代,在帕克等人的努力下,该 系日臻完善,每年招收 2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开设 40 多门课程,成为同期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以后影响日 益扩大,逐步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传播学科
• • • • •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
• •


简介
•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 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 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 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 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芝 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 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 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 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芝加哥学派
• 芝加哥学派主要分为建筑学科、 经济学科、传播学科、社会学 派和气象学派
经济学科
•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经济 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 是指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 包括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他们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经 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 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 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他们还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 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另外芝加哥学派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 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 以亨利·西蒙、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 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
• 芝加哥窗”来自于芝加哥学派,指宽度大于高度的金属 横向长窗,窗立面通常分三段,中间窗固定,两侧窗可 上下推拉,通常用于多高层的商业和办公建筑之上。
建筑学科
•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 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 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 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 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 建筑开“形式跟 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用主 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精神。 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沙利文还为 高层建筑的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动 力、取暖、照明等设施在地下室;底 层用于商店或银行等服务机构,空间 要宽敞、采光要好;二楼是底楼功能 的延伸,要有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 二楼以上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最上 面一层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事实 上,目前的摩天大楼从布局上来说几 乎都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
芝加哥c•p•s百货大楼
• 芝加哥,公元1899-1904年 这栋建筑物展现了沙利文 对于新建筑表现形式的熟练精通。沙利文在他同时代的 建筑师中最热情、也最具逻辑思考力。只要对CPS百货 公司做点简略的勘查,就足以说明它能成为20世纪无数 办公室和百货公司模范的基本要素。这栋建筑有10层办 公空间,覆以镶在钢骨架上的白色陶砖,并以一排排大 型窗户突显其位置。这些楼层下方两层楼高的底座部分 (销售所需空间),也是这金属结构的一部分。沿着所 有主要出入口的上方设置的镶嵌板,充满了沙利文特有 的华丽铸铁造装饰。理性和幻想如同19世纪一样并存无 碍,这说明了一个由重复量体组成的建筑物需要有它自 己独特的装饰。沙利文继承自19世纪理论家所提出的设 计原则是“形随功能”,而这成为后来许多年流行的口 号。
路易斯·沙利文
• 美国现代建筑(特别是摩天楼设计美学)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人、 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他做了大量工作,以使建筑师重新成为从事创作 性工作的人物。早年任职于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詹尼的事务所,后赴 巴黎入艺术学院。 1875年返回芝加哥任绘图员, 1881年与艾德勒合组建筑事务所,共事14 年,设计了百余栋建筑,其中许多作品,特别是商业建筑,成为美国建筑 史上的里程碑。芝加哥的会堂大厦(1889)是他的早期成熟作品之一,这 是一栋10层的花岗岩和灰石岩大厦,附有一座17层的塔楼,兼做旅馆和办 公楼。大厦呈U字形,环绕着一座有3982个座位的歌剧院。外部装饰朴素、 淡雅,内部装饰富丽、豪华。在这个时期内,赖特曾作为他的学徒六年, 受到了他的影响。晚期的重要作品有芝加哥的施莱辛格与迈耶百货公司大 厦,采用了横向线条,其特点为矩形的“芝加哥式窗”,用大片固定玻璃 窗扇,两旁有可开启的小窗。与上部简洁处理成对比的是最下两层的陈列 橱窗,用丰富的铸铁装饰围成画框。这座大厦的装饰,特别是主要入口上 方,表现了他在建筑装饰中的最高成就。他认为,装饰是建筑所必需而不 可分割的内容。“经过仔细思考与和谐处理的具备装饰的建筑,不可能删 除其装饰而无损于其个性。过去流行的看法好像装饰是可以随意取舍、可 有可无的。我对此不以为然,我认为装饰的有无,在设计(当然是指严肃 的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必须予以确定”。和他在朴素的平面和立体形式上 的应用一样,他在装饰上也同样有所革新。他的装饰并不取材于历史程式, 而是以几何形式和自然形式为基础,具有独特的风格。
气象学派
• 在大气科学或气象学的发展史上,能够被称为学派的大概只有两个:一个 是以皮叶克尼斯(Bjerkenes)父子(Vilhelm Bjerkenes和他的儿子Jacob Bjerkenes)为首的“挪威学派”(Norwegian School或者Bergen School),另一个便是以罗斯贝(Carl-Gustaf Rossby)为首的“芝加哥学 派”(Chicago School)。 30年代后,由于无线电探空仪的使用,对高空的大气运动形式有了新的认 识,发现了中纬度高空的大气环流在自西向东的绕极运动(指北半球)之 上,叠加有波长达数千公里的波动。这些波动除有自身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外,还与低空的锋面气旋存在内在的联系。瑞典气象学家罗斯贝首先在理 论上指出,这是由于科里奥利参数随纬度变化造成的,从而提出了长波理 论。这是动力气象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并由此引出一系列研究。 1941年,Rossby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影响了大批气象学家和物理海洋学家, 形成了芝加哥学派。特别地,他影响和引导了Jule Charney和Henry Stommel,这两者分别为动力气象学和物理海洋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 贡献。 除行星波外,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大气运动的地转适应;行 星波的能量频散;西风带急流的形成理论及其在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 行星波的正压和斜压不稳定性。芝加哥学派对动力气象学的贡献为数值天 气预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伯恩翰与鲁特:信托大楼
• 芝加哥,公 元18901894年 使用金属骨 架。
• 芝加哥信托大楼
信托银行大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