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4月15日 第8卷 第4期1 前言本文将对酸性电解水的历史、制造方法、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简要概述,同时,根据最近的动向,阐述一下酸性电解水在卫生管理方面有效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2 酸性电解水的历史简介使用电解水生成装置对稀释的食盐水或盐酸水进行电解,就能生成如表1、图1所示的电解水。
强酸性电解水最初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其他电解水在90年代也开始出现,而所有这些都是由日本自行研制开发的。
这些除强碱性电解水外都含有次氯酸成分的电解水显示了强大的杀菌能力,但在当时电解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规格标准。
正因如此,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每种申请批准的电解水的特性、有效性、安全性都进行了单独审查,并对其生成装置一并给予了批准。
最开始获得批准的是强酸性电解水,主要是在医疗领域手指清洗消毒[1],接着其用途又延伸到了内窥镜的清洗消毒[2]之中;鉴于它“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特点,2002年,强酸性电解水(pH2.7以下)和微酸酸性电解水的基础、应用及发展动向◆堀田国元 郭永明(译)作者单位:日本厚生省下辖财团法人 机能水研究振兴财团性电解水(pH5~6.5)又以次氯酸水(Hypochlorous acid water)的名字被指定成为食品添加剂(杀菌剂)[3-4];而弱酸性电解水(pH2.7~5)也在食品添加剂的批准申请中获得了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审议通过。
以上电解水的pH值为酸性,故而一般被统称为“酸性电解水”,但是由于制造设备的性能不尽相同,生成电解水的性状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其成分规格(pH值和有效氯浓度)也是各有不同,见表1。
另外,所谓的“强酸性”、“弱酸性”、“微酸性”依据的是厚生劳动省制定的pH范围(pH小于3为强酸性,pH3~5为弱酸性,pH5~6.5为微酸性),并不是根据强酸或弱酸的物理性质命名的。
电解次亚水是pH>7.5的碱性电解水,被认定与次氯酸钠稀释液相同[5]。
尽管次氯酸钠与盐酸的混合使用已经获得了承认[6],但是由于混合水本身并未被指定为食品添加剂,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氯浓度和pH规格,因此仍有别于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
另一方面,在生成强酸性电解水同时伴随生成于阴极的强碱性电解堀田国元: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科博士。
历任日本厚生省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生物活性物质部室长、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会附属微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Roche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会友研究员、日本机能水研究振兴财团常务理事、事务局长;主要研究内容:有关卡那霉素等抗菌素的研究、抗MRSA(而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rbekacin(阿贝卡里)对MRSA抗性遗传基因的分析和抗性化预测研究、强酸性电解水对MRSA的作用,曾获1974年日本生物工学会齐藤奖、1987年日本抗菌素学术协会住树・梅泽纪念奖、1998年日本放线菌学会学会奖。
编者按:酸性氧化电位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消毒剂,1995年引进中国,具有杀菌谱广、迅速,使用方便、成本低,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腐蚀性小,同时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政策要求等优势,其开发、利用已获得卫生部卫生许可。
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酸性氧化电位水也得到了应用。
虽然酸性氧化电位水引入我国10余年,但因其使用范围比较局限,很多医院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对其使用技术存在误区,同时有些企业扩大宣传,造成在医院中的不合理使用。
为了科学、客观地普及酸性氧化电位水知识,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本期特别策划从其制备原理、试验方法、消毒的理化指标、毒理安全性、应用范围及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预期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以期广大读者对酸性氧化电位水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消毒技术的发展。
水(pH11~11.5)与稀释的氢氧化钠性质相同,显示了其对油脂、蛋白等有机物的良好的乳化、剥离作用[7]。
基于它的这一优点,为了确保良好的杀菌效果,最近先以强碱性电解水清洗处理杀菌对象,去除掉有机物8Chinese Nursing M anagement Vol.8, No. 4 Apr.15, 2008之后再使用酸性电解水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3 各类电解水的制造方法和特性3.1 生成装置电解水的生成装置分为有隔膜(阳极与阴极分开)电解装置和无隔膜电解装置,见图1。
前者用于制造强酸性电解水(阳极制造强酸性电解水,阴极制造强碱性电解水,数量各半),后者用于制造微酸性电解水和电解次亚水,所有生成的电解水都属于杀菌性电解水。
而目前仍在开发着每小时生成量各有不同的机型(60L/h~10吨/h)[8]。
3.2 强酸性电解水和强碱性电解水图1(A)表示的是使用阳极与阴极间配有隔膜的二室型电解槽进行电解的食盐水(0.1%以下的NaCl)电解系统。
在阳极(+极)中,水(H2O)和氯离子(Cl-)生成氧、氢离子(H+)和氯(Cl2),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次氯酸的化学式在日本表示为HClO,在欧美表示为HOCl)。
结果,pH下降到2.7(pH3以下为强酸性领域)以下,溶存氧(DO)与氧化还原电位(ORP)显著升高,有效氯浓度变为20~60ppm,HOCI的存在比例如图2所示。
这就是强酸性电解水。
在阴极(-极)中,只有H2O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氢(H2)和氢氧离子(OH-),pH明显呈碱性(pH11~11.5),这就是强碱性电解水,其性质与电解制造的氢氧化钠稀释液(1~5mM)相同。
还有一种电解系统是三室型电解装置,阳极与阴极内接后放入两片隔膜,将电解槽分成3个小间,在中央的小间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水,在两侧的小间内通上自来水,使用这种方法也能取得pH和有效氯浓度与强酸性电解水相同的电解水,采用这种方式生成的酸性电解水,其特征是残留食盐浓度低。
3.3 弱酸性电解水弱酸性电解水原则上是由图1(A)中生成的强酸性电解水和强碱性电解水调合而成。
已申请批准(通过了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审查)的弱酸性电解水规格为pH值2.7~5,有效氯浓度10~60ppm,HOCI的存在比例见图2。
图1 强酸性电解水・强碱性电解水(A)与微酸性电解水(B)的电解生成方式强酸性电解水强碱性电解水弱酸性电解水**微酸性电解水电解次亚水表1 电解水的种类 电解水 电解槽/生成极* 被电解液 pH 有效氯 厚生省批准状况* 二室型电解槽有隔离阳极与阴极的隔膜,一室型电解槽没有隔膜。
** 弱酸性电解水由混合了阳极与阴极的生成水制成。
二室型/阳极二室型/阴极二室型一室型一室型食盐水(<0.1%)食盐水(<0.1%)食盐水(<0.1%)盐酸水(2~6%)盐酸/食盐水食盐水(<0.1%)2.2~2.711~11.52.7~55~6.55~6.5>7.520~60ppm -10~60ppm10~30ppm50~80ppm50~200ppm杀菌用途:医疗用手洗、内窥镜消毒、食品添加剂与稀释的氢氧化钠相同杀菌用途:食品添加剂(正在审议)杀菌用途:食品添加剂杀菌用途:食品添加剂(正在审议)杀菌用途:食品添加剂3.4 微酸性电解水正如图1(B)所示,微酸性电解水是使用阳极与阴极之间没有隔膜的一室型电解槽、通过低电压(2V)电解稀盐酸水(2%~6%HCl)的方式制成的。
在阳极中2HCl→H2+Cl2,生成的Cl2又与H2O反应生成了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
低电压电解没有引起阴极反应,这一点与在二室型电解槽中制造强酸性电解水的电解反应(图1A)大有不同。
电解槽中生成的电解水虽然属于强酸性,但自来水却可以自动将其调整稀释大约3 000倍。
因此,在自来水的缓冲作用下,pH变为5~6.5,有效氯浓度显示为10~30ppm,这就是以稀9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4月15日 第8卷 第4期盐酸水为电解原料水(被电解液)的微酸性电解水,氯离子(Cl-)浓度低是这种微酸性电解水的显著特征。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5%)和盐酸水(3%)的混合溶液来制造有效氯浓度为50~80ppm的微酸性电解水,目前这种方法正在进行审批(已经通过了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审查)。
在微酸性电解水的有效氯中,次氯酸的存在比例最高,见图2。
3.5 电解次亚水电解次亚水由食盐水在一室型电解槽中通过电解制造而成。
由于电解次亚水基本上是在图1(A)无隔膜的条件下被电解的,因此其中混合着阳极与阴极的反应生成物。
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电解水显示出微弱碱性(pH >7.5),有效氯浓度为50~200ppm,被视为与次氯酸钠稀释液性质相同[5],电解次亚水中有效氯的主体是杀菌能力微弱的次氯酸离子(OCl-),见图2。
3.6 酸性电解水与次氯酸钠的不同点[9]从依靠次氯酸杀菌方面考虑,酸性电解水与次氯酸钠(NaOCl)的确具有相似之处,但其实两者存在着很多不同。
在化学性状方面,酸性电解水为酸性,次氯酸(HOCl)的存在比例较高;而次氯酸钠(NaOCl)为碱性,次氯酸(HOCl)的存在比例低于10%,但次氯酸离子(OCl-)的存在比例却很高见图2。
与次氯酸(HOCl)相比,次氯酸离子(OCl-)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但是杀菌活性不强,因此在有效氯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酸性电解水(次氯酸水)的杀菌活性远比次氯酸钠溶液高得多,有效氯浓度40ppm的强酸性电解水显示的杀菌能力与1 0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大体相同。
另外,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浓度为10~80ppm的酸性电解水由生成装置直接制成,用起来像自来水一样能够直接进行流水清洗,而高浓度(有效氯浓度4%=4万ppm以上)的次氯酸钠产品仅在市场有售,而且每次都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对象,将其稀释到一定的浓度(100~10 000ppm)之后方能浸泡使用。
4 酸性电解水的杀菌能力、杀菌基础和安全性4.1 杀菌能力、杀菌基础及杀菌机理[10-11]酸性电解水对于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菌等]、肠道出血性大肠菌O-157、军团菌、沙门氏菌等广泛的病原菌和食物中毒菌都显示出了速效的杀菌活性。
另外,对于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以及包括诺瓦克病毒(猫卡力西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显示出了灭活作用,对于结核菌、蜡质芽孢杆菌(有内生芽胞)的迟效性杀菌活性也很显著。
酸性电解水的杀菌基础是次氯酸(HOCl)(所以在指定食品添加剂时被命名为次氯酸水),但次氯酸(HOCl)的存在比例会因pH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见图2。
也就是说,次氯酸在酸性电解水pH领域中存在比例非常高,但是在微碱性领域,其存在比例就会急剧减少,而杀菌活性微弱的次氯酸离子(OCl-)的存在比例反而会急剧上升(OCl-的杀菌活性很弱,约为HOCl的1/80)。
次氯酸钠(NaOCl)溶液为碱性,HOCI的比例不到10%,因此,与有效氯浓度相同的强酸性电解水相比,其杀菌活性为1/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