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发展浅析

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发展浅析

企业危机管理运行模式的发展浅析摘要: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但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缺乏危机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危机管理理论不完善、领导层对危机管理不重视等现状形势严峻,因此企业危机管理运行模式的发展成为了企业管理中先进而必要的趋势。

据此,本文采用实例论证的方法对我国当前企业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依次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基本步骤和意义,对企业危机管理概念的解释,当今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剖析近年来的危机管理案例,最后阐述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对危机管理的建议,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概念管理现状危机案例指导意义Abstract: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to cope with unexpected crises, resist calamity incident, as far as possible make the damage to the minimum point and a previously established prevention,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Bu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lack crisis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crisis management level has a little low, the theory of crisis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the leadership of crisis management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such situation is grim,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 become business management of advanced and necessary trend. Accordingly,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of current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are studied,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basic steps, to 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concept explanation, 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recent crisis management case, finally expatiates on the main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on crisis management, also pointed out the lack of research and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Key words:The enterprise Crisis management Concept Management Crisis case Gguiding significance(一)绪论1.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企业管理在运行中出现很多重大失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虑企业运行中所带来的的危机已成问题。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对当前企业危机管理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也正是由此而提出的。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1、从企业角度来说,建立并运行危机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管理时不可避免的重要手段,一旦突发状况发生,将可以解决、降低危害,在危机中恢复;制止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2、让更多的大学生意识到预防危机、控制危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危机管理意识。

1.2.2研究意义1、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2、让企业得到更好的信誉,加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进行规划决策的能力;3、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与竞争力,以便能够长久立足于社会。

1.3研究的主要内容1.3.1主要内容1、危机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2、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发展现状;3、历年国内企业危机管理案例;4、企业危机管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5、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危机管理发展的障碍。

1.3.2研究的重点1、分析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瓶颈;2、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1.4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1.4.1必要性1、现代企业的管理,如同人无法完全避免疾病的发生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

但目前国内的部分企业仍没有深刻意识到面对企业的危机如何管理,因此企业危机管理运行模式的发展成为了企业管理中先进而必要的趋势。

2、80% 的大企业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其中有14% 承认,曾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挑战,所以危机管理的方法付诸实践势在必行。

1.4.2创新性1、由于市场经济自发性的缺陷,企业在运行时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危机的存在,从而导致管理时不利因素偶然性演变成为了必然性。

而这一观点与管理模式未得到推广,也未被所有企业所采纳;2、危机管理就是要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性,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与艺术,尽力避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并且能够缓解矛盾,变害为利,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种“变危险为机遇”的思想,值得推广;3、本文列举近年来大量实例进行论证。

1.5研究设计1.5.1研究的方式方法查阅书报刊物、书籍等文献资料;翻阅图片、观看影视等多媒体资料。

1.5.2研究的基本步骤1、以我国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的危机管理模式为主要研究方向,经小组讨论修订提纲,确定最终研究方案;2、利用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等方法,研究大量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以及危机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运行情况,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得到有效数据;4、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瓶颈,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5、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初步撰写调研报告和制定危机管理模式推广方案。

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最终提交研究成果。

(二)企业危机管理概述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2.1企业危机管理的特征1、突发性。

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2、破坏性。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有些危机用毁之一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3、不确定性。

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企业难以做出预测,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确定的;4、紧迫性。

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关注,使得企业必须立即进行事件调查与对外说明;5、信息资源紧缺性。

危机往往突然降临,决策者必须做出快速决策,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混乱和惊恐的心理使得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出现瓶颈现象,决策者很难在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准确的信息;6、舆论关注性。

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

企业越是束手无策,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2.2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类型1、企业决策危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决策失误或延迟造成危机。

2、企业信任危机:企业的生产或研究结果失误导致负面影响。

3、企业形象危机:企业过于看重形象工程而忽略了实际内在。

4、企业产品危机:企业偷工减料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5、企业诚信危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诚信缺失带来的危机。

2.3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制度化原则。

企业内部应该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有关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方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

这些流程在业务正常时不起作用,但是危机发生时会及时启动并有效运转,对危机的处理发挥重要作用;2、诚信形象原则。

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

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诚信形象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努力减少对企业诚信形象带来的损失,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3、信息应用原则。

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从而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4、预防原则。

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危机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

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5、沟通原则。

沟通是危机管理的中心内容。

与企业员工、媒体、相关企业组织、股东、消费者、产品销售商、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工作。

(三)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浅析3.1企业领导层对危机管理不重视企业领导层认为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由于受传统经营思维影响,我国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概念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

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职业》杂志对我国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危机管理调查”,结果显示,50.4%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危机管理”这个词,25.07%的人对危机管理不清楚,另外还有24.53%的人则根本没有危机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