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

三一文库()〔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篇一】
四营乡位于泊头市西部,东临交河,西接富镇,南与阜城蒋坊乡眦邻,北与献县河城街乡接壤。

全乡总面积7500
公顷,耕地81250亩,粮食作物占56000亩,经济作物25250亩,其中果林占据3000亩。

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

全乡共有小学5所,幼儿园多与小学合建,有卫生院一所,有村级卫生室42个,境内拥有军张、四营、田庙(田三)、范留慈、穆村、冯三番、黄屯等6个集贸市场。

乡驻地现位于四营村,由四营村即镇直单位组成,是全乡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业产业主要为粮食种植,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二、特色小镇产业定位
打造环保产业独特的专业水准,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集中精力搞好核心业务,同时发展采摘观光旅游业,集产业、旅游为一体“园区镇”。

三、发展特色
四营乡是我国北方环保设备生产的发源地,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注重产业集聚,力争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除尘产业基地。

目前我乡已拥有环保企业60余家,占全乡民营企业
总数的60%,生产整机的有15家,生产配件的31家,产品
已形成高压静电大布袋、单机、旋风、噪声控制、管道支吊架等6大系列150个品种。

固定资产总值达5亿元,从业人口5500人,全国百强、省十强环保企业5家,年产除尘器
及配件40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和俄罗斯等国家,产品广泛适用于钢铁建材、
化工、能源及十几个工业领域。

特别是河北高科集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泊头市政府的牵头带动下,2015年6月份与河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河北工业大学研究基地最终在高科落户,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带动我乡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

近几年四营乡工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以除尘设备制造业为主,铸造、阀门、药用包材、汽车配件等多业并举的工业格局。

阀门制造是我乡的又一支柱产业,生产楼宇暖通及给排水设备,拥有12项国家专利,已成为许多国内大型重点项目的阀门供应基地。

同力阀门全焊接节能球阀生产线项目,获得省著名商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鸟巢选用了该公司的产品,2015年该公司的阻力平衡阀专利获得国家创新基金。

药用包材是四营乡新兴产业,主要生产药瓶、托盘、pvc片材等系列产品,目前正开发制片设备,我乡药用包材企业现有15家,产品占全国市场32%。

特色小镇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在积极发展产业的同时,依托采摘大棚,积极开发集采摘、观光、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业。

围绕灌河村民心湖,在村南建设采摘园
和农家乐体验园,建设一座占地100亩的仿古式农家饭店,同时可容纳1000人就餐,100人住宿,餐桌所用食材全部由生态园自产供应,吃、住、行、游、购、娱面面俱到,让顾客亲身体验天然乐趣,陶冶心灵。

四、建设规划
四营乡工业园区是泊头市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强势经
济板块,下一步,四营乡将按照“工业强乡、项目立乡、开放兴乡、商贸活乡”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即以园区建设带动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计划在原有沿路经济的基础上将园区向三条乡级公路延展,即以正港路为中轴线,以1号公路(正港路至四营)、2号公路(正港路至冯三番)、3号公路(正港路至黄屯)为两翼,形成一横三纵的脊骨型工业园区格局,总占地面积可达5000亩,建设面积1500亩,包括除尘环保、药用包材、阀门制造三个专业小区,预计将投入资金4亿元,建设道路15公里,硬化线路20公里,增设变压器15台,注重发展环保除尘、药用包材和阀门制造三大产业。

总之,为进一步提升工业园的品位,在繁荣市场经济的同时,将观光旅游融入到特色城镇建设之中,按照“兴工、强旅”的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四营乡发展成为以环保设备产业和采摘观光为主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本【篇二】
一、梦栖小镇相关情况介绍
(一)小镇规划
1、战略目标:以多元、包容、开放、跨界为引领,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将其打造成国际级“设计奥斯卡”小镇,成为设计创新的先导区、设计创客的朝圣地、设计经济的新蓝海。

1.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打造继梦想小镇之
后余杭区又一特色小镇,争做余杭第二,设计界第一;
2.三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人员、各类设计人才5000名,
引进设计产业项目500家,引进社会投资50亿;
3.通过设计小镇的建设引爆“良渚文化城”。

2、产业定位:各类设计产业。

包括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研发(软件)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时尚设计(服装、珠宝等)、建筑设计(室内外、园林、景观)、多媒体艺术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各类设计产业。

3、空间布局:梦栖小镇总体空间结构为“一环两区”,其中“一环”是指串联两区主要节点的主题化路径、慢生活环,“两区”是指“创新设计区”和“田园村舍区”。

设计小镇坚持“有核无边”的空间布局,核心区规划东至杜文路,南至古墩路,西至文化村风情大道,北至良博路,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在外围依托良渚北片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中亚园艺等特色资源的人文艺术优势,着重对边界、节点、路径进行主题化改造,通过政府返租当地农民住房打造众创空间。

在核心区依托毛家漾、邱家坞、玉鸟流苏等人文自然景观,打造“一河一山一街”的设计产业布局,力求实现“三生融合”:沿毛家漾打造创客街区、众创空间等设计企业集聚功能区块;环邱家坞打造文化建筑博览中心、设计培训中心、创客村落等展示交流功能区块;在玉鸟流苏打造创投街区、艺术中心等服务配套区块。

基本形成产业功能集聚,推动资源有效整合。

4、建设时序: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改造、新增空间三个层面分三期打造设计小镇,最终形成约
80万方体量的众创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