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机器人在科普领域的应用

教育机器人在科普领域的应用

1 / 11
教育机器人在科普领域的应用
摘 要
教育机器人是服务于教育领域的机器人。虽然教育的内容、形式、
场合多有不同,但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教育的形式多样,效
果不同;教育的场合不同,实施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但总的来说,如
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是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面向科普教育,本文主张以“科艺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促进
大众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机器人秀,科艺融合,自动展演系统,大众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教育机器人开发和应用
正在成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东北大学赵姝颖教
授团队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全国科普创作与产
品研发示范团队,创建了以智能机器人技术开发和普及为特色的全国科
普教育基地,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提出了“科艺融合”的教育理念,给
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机器人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
内地、澳门和中日韩机器人技术交流等活动得到进一步检验,对推进我
国机器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良好借鉴作用。
科艺融合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促进大众科学素养和
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科艺融合的机器人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接
触机器人,感受机器人,为机器人技术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本期连载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艺融合”的教育理念
2 / 11

(二)机器人秀
(三)大众互动的机器人科普秀
0 引言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可以在很多方面模拟人类,例
如,工厂中代替人工的机械手,运送物料的AGV,执行侦察、拍摄全景或
者喷洒农药的飞行机器人等。此外,在更多的服务领域,机器人也都展
现了不同凡响的作用。如科教领域应用的机器人,以寓教于乐为宗旨,
在内容与形式上科艺融合,更体现了其独特优势。
“科普秀”是展示科技魅力常见的科普活动形式。以人们喜闻乐见
的机器人表演来展示机器人技术,增加大众对机器人的认识和关注,培
养潜在的机器人研究者,是近年来教育机器人应用的一个新方向。
1 “科艺融合”的教育理念
“科”指“科学和技术”,简称“科技”,“艺”指“艺术”。
“科艺融合”就是科技与艺术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在内容和形式
上的高度相关。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整体文化的两朵奇葩,是人类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手段,也是具有不同规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
领域。
教育机器人服务于教育过程,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播有关机器人的科
技知识,同时也搭建起一个让受教育者更广泛接触科技前沿的平台。这
种教育过程,既有可能因为机器人的多学科交叉所带来的复杂性让学习
者望而却步,也完全可以因为采取良好的教育方式,让具有一定复杂度
3 / 11

的机器人发挥其“多才多艺”的能力,让学习者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
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更多的人成为主动学习者。
中国有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所提倡的教育模式—
—“科艺融合”,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
很多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都在科艺融合的道路上身体力行,成果颇
丰。如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代表”的达·芬奇,其著名作品
《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之一。达·芬奇晚年极
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
学、生物解剖、医疗到机器人,几乎无所不包。几百年后,有人依据其
构思的图纸设计制作了人形机器人,发现达·芬奇对机器人技术的精准
把握让人叹为观止。

图1 按照达芬奇设计图纸制作的机器人
4 / 11

再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曾经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小提琴家。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半年后又预言了引力
波。2015年9月14日,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来
自13亿光年外的两个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验证了爱因斯坦当年的
预言。

图2 小提琴家爱因斯坦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积极倡导科艺融
合,曾经在中国组织过大型的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研讨会,对科学与艺术
的交流、融合、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
父”、“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先生也非常推崇科技与艺术融合,他
说:“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
界的认识。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
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些,活一些。”
2 机器人秀
5 / 11

图3 与机器人共舞(2005年日本)
当人和机器人同时站在舞台上唱歌、跳舞、吹喇叭,大家的注意力
会更关注谁?事实证明,机器人会很抢风头!当一曲《和谐中国》乐曲
奏响,一群教师盛装起舞,两位领唱高声欢唱的时候,在舞台上并不显
眼的位置,有几个个头很小的迷你机器人演员一起伴着音乐欢快地跳起
舞来,引得在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这是东北大学信息学院
201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真实的一幕。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示机器
人技术,这就是“机器人秀”。这种形式已经多次出现在科技馆、学校
和其他公众场合。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几百台人形机器人
与著名歌手孙楠共同演绎了人机合作表演,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
象。
机器人与人共舞,很好地展示了机器人的综合能力。“秀”是英语
“Show”的音译,意为表演。机器人秀是一种典型的科艺融合,在大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