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分析_有色金属行业现状

2019-2020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分析_有色金属行业现状

2019-2020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分析_有色金属行业现状 影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信用质量的核心要素包括矿山供给、下游需求、宏观经济、环保及产业政策等,影响行业内企业信用风险核心要素包括公司规模、原材料保障度、成本控制能力、环保及技术投入及资金成本等。

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观察期内主要下游需求中电网投资、汽车产量均开始下滑,房地产行业受调控影响存在较大弱化压力,家电行业以存量更新为主,中长期内有色金属下游需求增长承压。受国内矿山治理整顿、中美贸易摩擦及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除金属镍外,2019年以来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震荡下行。行业效益方面,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呈现分化,行业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环保及产业政策趋严短期内推动业内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但中长期来看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

受益于产量增长,2019年有色金属样本企业预期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盈利情况随行业景气度变化有所回落。有色金属行业收现能力较强,经营性现金流情况较好,受去杠杆因素影响,行业资本性投资有所放缓、筹资性现金流呈净流出,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微幅下降。

受益于债券市场回暖,2019年前三季度共有34家主体完成债券发行(其中7家仅发行超短期融资券),较上年增加3家;发行债券规模1,6253亿元,同比增长200%。已发债企业主体信用等级绝大多数为AA级及以上。利差方面,发债主体发行利差仍遵循随信用等级提升而下降的规律,前三季度发行利差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主要受债券市场整体发行利率整体下降的影响。2019年以来,行业内3家发债主体信用等级向上迁移、5家发债主体信用等级向下迁移,其中2家发债主体发生债券违约。

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贸易争端影响持续,有色金属下游需求仍将呈现弱势,矿端金属供给整体预计仍为紧平衡格局,行业环保及产业政策趋严常态化,中短期内有色行业信用质量呈弱稳定。

一、行业基本面 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观察期内主要下游需求中电网投资、汽车产量均开始下滑,房地产行业受调控影响存在较大弱化压力,家电行业以存量更新为主,中长期内有色金属下游需求增长承压。受国内矿山治理整顿、中美贸易摩擦及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除金属镍外,2019年以来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震荡下行。行业效益方面,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呈现分化,行业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

有色金属行业下游主要为房地产、电力、家电、汽车等行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2012 年以来,我国铜铝铅锌四种基本金属产量和消费量全部位居全球第一,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较为稀缺,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资源,资源保障程度处于很低水平,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受全球范围内供需状况决定,行业运营风险具备全球性特征。且伴随前期有色金属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冶炼环节存在大规模低效产能投入,过剩产能亟待清理,加上我国在下游精深加工、军工及航空等领域高附加值产品进口替代能力较弱,行业“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链格局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稀土等部分品种存在资源过度无序开发,资源无效利用问题,能耗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严重。

2018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各下游细分行业需求继续分化。电力方面,随着骨干网大规模投资的结束,近年来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呈疲软下滑趋势,2016-2018年投资额分别为5,4349亿元、5,3300亿元和5,3700亿元,2019年1-9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为2,9500亿元,同比减少150%。房地产方面,2016-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10.26万亿元、10.98万亿元和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和5%,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69亿平方米、187亿平方米和20.93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2019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8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为157亿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6%。汽车方面,汽车产量由增速下滑变为产量下滑,2018年和2019年1-9月汽车产量分别为2,7980万辆和1,8070万辆,分别同比减少8%和10%。家电方面,2018年我国空调产量20,4800万台,同比增长10.0%,增速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9年1-9月空调产量为17,0040万台,同比增长4%。总体来看,电网投资、汽车产量均开始下滑,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房地产行业需求也存在较大弱化压力,家电行业以存量更新为主、增长空间有限,中长期内有色金属下游需求增长承压。 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为5,2820万吨、5,3780万吨、5,6890万吨和4,346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0%、0%和50%,同比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宏观经济增长水平。

分品种看,精炼铜产量在铜冶炼产能扩张的带动下保持增长,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精炼铜产量分别为8463万吨、8890万吨、9090万吨和696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95%、70%、00%和40%,国内精铜市场总体仍呈现供应略过剩格局。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原铝产量分别为3,1832万吨、3,2200万吨、3580.00万吨和2,630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8%、60%、40%和10%,其中2018年增速相对较快主要是受置换产能投产影响。近年来在再生铅补充下,铅产量保持增长,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铅产量分别为4654万吨、4760万吨、5130万吨和43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70%、80%和140%。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锌产量分别为6235万吨、6200万吨、5610万吨和453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6%、-0.70%、-20%和50%,受锌价持续低迷影响,2015年末开始行业内企业控制产量,2019年1-9月产量增长主要受加工费的上涨的激励。国内外镍铁产能对电解镍形成替代,近年来我国精镍产量呈下降趋势,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分别为299万吨、20.26万吨、100万吨和117万吨。受锡矿供需双疲影响,我国精炼锡产量呈下滑趋势,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分别为127万吨、122万吨、177万吨和111万吨。 作为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的价格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速及矿山资源开发供给状况影响。2018年以来,受国内矿山治理整顿、中美贸易摩擦和国内需求不旺等多重因素影响,除镍价外,主要工业金属价格高位震荡回落,全年铜、铅现货均价分别为50,594元/吨、19,060元/吨,同比分别上涨1%、2%,涨幅同比回落26个、22个百分点,铝、锌现货均价分别为14,201元/吨、23,399元/吨,同比下降5%、0%;2019年1-9月,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7,735元/吨、13,866元/吨、16,831元/吨、20,778元/吨,同比下跌3%、2%、13%、18%。2019年镍价涨幅超过50%,主要受印尼提前禁止镍矿出口政策的影响。

2019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政策继续深化,有色金属行业环保及安全生产监管趋严,部分矿山因安全隐患、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停产,有色金属行业结构实现进一步整合,尤其是上游资源端企业集中度提升。从行业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10月末,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261个和7,091个,较上年末分别减少195家和增加149家。受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回落的影响,行业效益明显下滑。2018年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855亿元,比上年下降1%,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4180亿元,增长0.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1,3910亿元,下降0%。2019年1-10月,有色金属采选业实现实现利润总额236亿元,同比减少260%;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160亿元,同比增长1%。

财务杠杆方面,受行业景气度回落影响,2018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2019年9月末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压延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4%和648%。 (一)铜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其他一些优良性质,国内铜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汽车、房地产等领域,应用占比达80%以上。整体来看,2019年铜下游需求中,电力建设增长乏力、房地产企业资金面趋于紧张、家电汽车消费疲软,短期内改善概率不大,铜需求缺乏有力支撑。

供给方面,自2011年开始铜价不断下行,全球铜矿资本性支出呈下滑态势,加之最大铜矿供给地智利罢工潮影响,铜矿供给偏紧,2016-2018年铜精矿产量分别为2,010万吨、2,000万吨和2,100万吨;受《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实施的影响,国内再生铜陷入负增长,近三年废铜进口量分别为3381万吨、3572万吨和2429万吨。另一方面,我国铜冶炼行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速0%、7%和0%和4%,铜冶炼加工供给较为充足。受矿端罢工事件频发与铜冶炼产能扩张所累,2019年现货铜精矿加工费下滑至多年低位,8月铜精矿月度现货TC均价报55美元/吨,创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

受矿端供应收紧叠加需求萎靡影响,2018年以来精炼铜价格依旧承压,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价格在60万元/吨至47万元/吨区间震荡。

相关主题